反腐永遠在路上
卷首語
中紀委書記王岐山的講話,闡明了黨和政府與腐敗勢不兩立的堅定決心和態度。“反腐永遠在路上”,既是基於正與邪是辯證存在的客觀事實,“永遠反腐”更是在踐行實現“邪不壓正”的正義法則。這不僅是一種莊嚴承諾,更是執政者不斷潔淨自身、履行權力對權利的義務、切實維護政府公信力的必然選擇。
腐敗分子落馬,令人拍手稱快,但事後懲治終歸不如事前預防。高層顯然很清楚“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道理。如果說“將權力裝進民主監督的籠子”顯得籠統的話,那麼中央八項規定六項禁令、明確政府行政“法無授權不可為”則是對權力者的具象化約束。在整肅吏治的過程中,難免有既得利益者的博弈乃至陽奉陰違,甚至還會有一些人抱著僥幸心理繼續以身試法。但是,在波瀾壯闊的行政機製改革與反腐常態化的背景下,任何見不得光的不軌行徑都是螳臂擋車,玩火者必自焚,違紀違法必食苦果。
有堵同樣有疏。公務員薪酬改革受到爭議與關注,但我們不能回避這一問題。必須指出,公務員薪酬改革不是“權力贖買”,而應是基於客觀的績效考核之上的收入調整。我們需要獎勤罰懶,鞭策機關病患者,鼓勵多勞多得,體現服務社會的應有價值。正當的職級與薪酬調整,與奉獻精神並不相悖,它恰恰是奉獻者應得的回饋。公務員薪酬“脫敏”的另一要素在於,官員財產公開有無具體時間表,資產核查是否與之緊密結合。官員財產被置於陽光下“暴曬”,黴菌汙穢自然難以滋生。秉承依法限權、民主監督、多元預防、堅決懲治,腐敗毒瘤才沒有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