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考生必須雙上線,既上專業線又上文化線,才有資格參加錄取。
第二,特別關注所報院校的錄取規則。比如是按專業成績和文化成績相加作為錄取分,還是以專業成績作為錄取分,或者以文化成績作為錄取分,等等。
第三,注意聯考成績的適用範圍。聯考成績達到了省劃定的聯考專業合格控製分數線的考生,可以填報。
第四,報考自行組織了專業加試的院校,必須取得所報院校的專業合格證,屬於聯考專業的,聯考成績還必須達到當地聯考專業合格控製分數線。
第五,除聯考專業外,還有部分專業各地沒有組織聯考,那麼就由招生院校組織專業測試,考生隻要獲得了院校發放的專業合格證,就可以報考。
第8條分數線——體育類錄取院校的控製分數線(簡稱體育線)
體育類考生報考體育院校的體育專業,必須參加全省組織的體育素質測試,即專業測試。沒有參加體育素質測試的考生不能填報體育專業,填報了也等同於無效誌願。專業測試合格的考生同時還必須達到當地劃定的體育專業文化分數控製線,才有可能被錄取。
第9條分數線——院校投檔分數線(簡稱投檔線又稱調檔線或提檔線)
院校調檔分數線是指以院校為單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類(如文科或理科)招生計劃數的一定比例(1:1.2以內),在對第一誌願投檔過程中自然形成的院校調檔最低成績標準。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調檔分數線。
各地招辦在投檔過程中,將填報了該校誌願且成績在批次線上的考生檔案,按總分(含政策照顧分)從高分到低分排序,按院校招生計劃的一定比例進行投檔,而投檔到高校的最低分一位考生的成績,就是該校的調檔線。
通常情況下,調檔線往往高於批次線,第一誌願生源不足的院校,其調檔線等於批次線。考生的檔案能不能投給學校,最關鍵取決於總分(含政策照顧分)是否達到了調檔線。
例如第一批次的某高校理工類計劃30人,填報該校且成績在第一批本科錄取控製分數線上的有80人,省招辦按招生計劃數的1.2倍(30×1.2)需投檔36份,計算機將這80人按總分(含政策照顧分)從高分到低分排序,排序在第36位考生的總分(含政策照顧分)即為該校本批次理工類的調檔線。學校經審閱,擇優錄取其中30人,將不予錄取的6人檔案退回省招辦。
一般來說,同一批錄取院校之間的調檔線是有很大差別的。而且一個學校在一個省(市)招生,每年都有差別,有的院校在一個省(市)的調檔線可能很高,而在另一個省(市)可能較低。這主要是由當地考生第一誌願報考的多少決定的。
考生第一誌願對某一院校報得較多,這個學校調檔分數就高。相反,這個院校的調檔分數線就要降低些才能完成錄取計劃。
何謂“上線落選”?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上線落選”主要指兩種情況:
一是指某考生的總分(含政策照顧分)達到了相應批次線,但沒有達到所報學校的調檔分數線,檔案沒有投出去。
二是指某考生的總分(含政策照顧分)達到了所報學校的調檔分數線,檔案已經投到這所高校,學校審閱檔案後因各種原因認為不宜錄取,予以退檔。
第10條分數線——學校錄取最低分數線(簡稱校線)
學校錄取最低分的考生所形成的分數線就是學校最低錄取分數線;或者說學校的最低分錄取的專業線就是學校最低錄取分數線。
第11條分數線——專業錄取最低分數線(簡稱專業線)
學校所招生的每一個專業都有一個最低錄取分數線,也就是學校招生有多少個專業就有多少條專業線。其中,最低分錄取的專業線就是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