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愛情博弈——你到底是不是我的菜(5)(1 / 3)

傍晚時候,來了一對老夫婦,老婦人高貴優雅,老頭兒也溫文爾雅,愛情能感受到他們之間的情意,心裏高興起來:“隻有老了的人才真正了解愛情。”看到了愛情,老婦人對老頭兒說:“如今愛情到處亂擺,算什麼愛情啊。”老頭兒笑道:“還是麵包實在。”他們一起離開了。

愛情實在忍不住了,放聲大哭起來,它悲傷地哭道:“這世間就容不下愛情了嗎?”可是,沒有人回答它。

毋庸置疑,人人都期盼能和生命中的另一半演繹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然後在漫長的人生中成為能讀懂自己的知己。可是生活久了,女人開始明白,這個世界能找個心心相印的男人不容易,找個一輩子花前月下的男人幾乎不可能。

有人說:“結婚前愛情是唯一,結婚後才知道,原來愛情分文不值。”年輕時,女人從不擔心沒有麵包,整天愛啊戀啊,生活也隻有希望、憧憬和寵愛,所以過分清高。等到有一天必須要自己想辦法找麵包吃的時候,她們又後悔自己當初沒有把麵包放在心上。男人女人都崇尚愛情,而世俗卻看輕愛情。隻給得起愛情的男人,看不起看重麵包的女人;而渴望愛情的女人,卻討厭追逐麵包的男人。

人們不知道的是,愛情不是存活在真空裏的東西,它實實在在,它需要有麵包做支撐,營養充足才能持久保鮮;選擇麵包一點兒也不可恥,而是務實,對女人來說,隻有務實了,才懂得如何幸福的生活。沒有愛情的生命會顯得荒涼,沒有麵包的生命會歸於死寂,所以,麵包對愛情、對生命都很重要。

愛情與麵包之間並不是對立的,它們僅僅是生活的兩個側麵、兩個層次。如同政治經濟學上的那個命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又反作用於經濟基礎一樣,沒有麵包的愛情隻能是饑腸轆轆的浪漫,是沿街乞討的高尚,是世俗社會裏的“逆水行舟”。這種愛情的結局早已注定,不過是在後悔、勞累、忍讓、操勞中衰老或分別。

真的不應該把麵包看得過於俗氣,愛情本身帶有很多附加值,如身高、相貌、年齡、人品、學識,等等,麵包不過是其中一個而已,坦然麵對即可。

抵不過現實的是愛情嗎

再遇到瑟琳娜是在一個劇場裏,台上正演著《新梁祝》,台下的她感動得淚流滿麵。

詫異之餘,我才確定她身旁確實沒有那個人,那個她從學生時代就愛了,甚至不惜拋家舍業投奔而去的男人。我輕輕走上前,遞了一張紙巾過去,瑟琳娜滿臉驚訝,雖然笑著,但卻掩飾不住滿臉的失意。詢問之下,我才知道他們已經分手了。

我很疑惑:“為什麼?”她苦澀地說:“我不可能空著肚子,還天天說愛他。”我們聊了很久,最後她這樣說:“我之所以痛苦不是因為失去他,而是因為自己大好的青春年華硬生生地被耽誤了,愛情永遠戰勝不了現實,不如趁早現實些的好。”

理由簡單明了,可不知怎麼了,我的心裏一直酸酸的。作為多年好友,我比任何人都清楚當年她為了那愛情付出了多少,舍棄了多少機會,又惹惱了多少親朋。沒有人覺得她們合適,可瑟琳娜偏偏愛上了,她甚至無比驕傲地對外宣稱:“就他了!對這份感情,我貧賤不能移!”言猶在耳,可惜人卻杳杳。如今算來,竟不過兩年的時間。

每個女人心裏都曾有過一個夢,一個很美很美的愛情夢。我當年亦憧憬王子騎白馬而來,手持青竹柔聲喚自己為寶貝,那種疼愛之情想來就令年少的我心頭顫動,心如鹿撞由此而生。擁有愛情的女孩,不僅變得溫柔似水,亦偏執無比。此時,她的眼裏隻有一個他,隻要看對方一眼,心情立刻就變得美好起來,所有人的反對跟勸解都無濟於事。此時,她心裏想的隻是那句話:“不求天長地久,但求曾經擁有。”可事實往往是擁有了,卻也失去了,隻因兩人都在成長,長大的瞬間,也不得不屈服於可怕的現實。

有人感歎:“現實就是那雙扼住愛情喉嚨的手。”據一項調查顯示,新時代女性的擇偶觀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如從過去的“人品好,對我好”轉變成“有車好,有房好”。乍聽,似乎是一種退步,物質淩駕於感情之上了;細想,不過是一種生活的無奈,一種不得不細細思量的人生選擇。俗話說:“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為了把握好這種選擇,女孩得從戀愛時就認真挑選,不要怕人說你現實,現實隻能說明你思考問題成熟,懂得為以後的生活和人生負責。畢竟,青春也是有期限的,在有限的青春裏,女人應該為自己的以後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