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緊跟在張義身後回到了春風鎮。將所有人送回後,張義回了招待他的農家。
“李嬸,你放著吧,我來做飯。”剛回到李嬸家,張義就忙活起來,一直到夜裏完吃飯,才算是歇了下來。
“李嬸,你兒子女兒多久回來看您一次啊?”張義看著李嬸縫補衣裳,幫不上忙,隻能在一旁陪她聊幾句閑話。
“大概半年回來一次吧,女兒嫁人了,不能總回來,兒子在京城做雜役,每天活也累,我也就沒怎麼催他們。其實我一個人過也好,兒子每隔一段日子都會拖人給我送錢來,我也算是衣食無憂,這農活也沒怎麼操心。”
“李嬸,您一個人做農活太累,我又在這兒呆不了太久,不如你把這地租給別人耕種,到還能每年得些銀子貼補,也不至於累著。”
“怎麼,你要走麼?”李嬸放下了手中的活計。
“那倒不是,在鎮子裏鬧鬼的事解決之前我不會走的,可我血裏帶風,停不下來。總會離開您的。”張義說著竟有些難過,怕李嬸多想,便又道,“不如我明日去買些雞鴨回來養著,養雞鴨總比下地幹活輕省些。我還沒養過雞呢,小時候見到雞還有點害怕,現在想起來真好笑。”
入夜不久村民便都睡了,回到吳伯家的書生孟子衣也不敢再念書,鎮裏的農戶人人自危。
張義琢磨著要在李嬸家中蓋起雞舍鴨架來,便繞著李嬸家轉了幾趟,回房中想將計劃畫下來。卻發現房中沒有紙筆,正要去隔壁吳伯家找借住的書生討來紙筆,卻想著此時吳伯肯定已經睡下了,便沒有去打擾,正準備休息時,卻看見窗外有人影飄過,以為是李嬸又起來了,張義出房門看了看,沒有人,李嬸住的北屋也沒有亮光。
張義心生疑惑,卻因一日奔波並未多想,隻當是自己太累了將什麼飛鳥的影子錯看成人影,便安心休息了。
花開兩瓣,各表一枝。城中的寇準正在想著今日書生所講的故事,忽然看見窗外有人影飄過,不由得心中一驚,出了書房,才看到壽王府的青衣侍衛此刻在外恭候。
“是青兒啊!你怎麼這會兒出宮了?可是宮中有什麼異動?”寇準問道。
“不是,是素素讓我給您送了些安神藥,本不打算驚動您,想將藥放在廚房就離開的,可是看見您這麼晚了不休息,想起素素囑咐我的話,便想跟您說早點歇著。”青兒說道。
“素素在宮中過得可好?她剛進宮,難免有些規矩不懂,你多提點她點。”
“素素天資聰穎,如今早已與宮中之人熟絡起來,隻是好像一直有人在跟蹤她,可是她自己卻沒有絲毫察覺,不過我敢肯定,此人一定不是等閑之輩,雖未與他交過手,但他的輕功絕對是數一數二的。”
“跟蹤她?此事我也不知,幸虧你在宮中,以後如是再有人跟蹤她,一定要查清此人的動向,我想,這與太子之位或許有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