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了解職場心理,就能玩轉遊戲規則(3)(1 / 2)

實戰練習:怎樣遠離“老板圈”

提前準備,有所規劃

在一個團隊工作,最重要的分工和協作,既然有分工,就會有重要和次要的角色區分,如果你充當的是重要的角色,並且在完成時又沒什麼困難,就有可能會成為同事眼中突出的人,隨時有可能被人誤會並演變成為“老板圈”的人。所以如果你明確了自己的職責後,就應當有所準備,在工作的整個過程中強調別人對你的幫助,強調團體的作用,這樣才不會被誤會。

打破戰線,從心軟的人下手

不管你是如何被劃到“老板圈”的,隻要這成為一個事實,你和其他人就已經處於兩個戰線上了,要打破對方的戰線,就要從對方陣營中心最軟的那個下手,經常接觸這樣的人,和他們聊聊家常,讓他們盡可能多地了解你,逐步的瓦解對方的戰線。

不要傷害其他人的利益

4.在處理人際關係的觀念中,明確人的價值是重過一切的,因此在處理事情的時候,總是以客觀的立場來考慮利害得失,你如能夠一直這樣重視同事的價值,時間長了,對方自然會給你麵子。

5、中立等於所有人的敵人

世界上防禦意識最強的地方除了戰場,大概就是職場了。在職場中,每個人都心存戒心,企圖把自己掩飾得好好的,以防受到其他人的攻擊。因此,出於自我保護,很多職場人士都選擇加入小團體,用小團體的集體力量維護自己。

小團體的存在是職場中的一種正常現象,不管公司大小,部門人多人少,都會有小團體的存在。在公司內部拉黨結派似乎對整體人際的影響比較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響公司的發展,盡管很多公司的老板上司或明或暗的表示不喜歡小團體的存在,這種現象仍然是不可避免。

其實,小團體也並非完全有害,有些人喜歡聚集在一起,說別人的壞話,與其他人形成對立,把公司中小團體以外的人都看成是敵人,甚至搞惡意的破壞,毫無疑問,這樣的小團體是百害而無一利的。但也並不表示所有的小團體都是如此。有些小團體也有著積極的影響。就團隊的協作精神來講,如果一些人能夠因為“誌同道合”而形成一個小團體的話,它們之間更容易形成凝聚力,如果上司能夠合理的利用這種凝聚力,將一些特殊分工分配給這個團隊,也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專家們稱這種小團體為“功能型小團體”。

但是,職場中似乎又有這樣一條“潛規則”,那就是不要加入任何小團體。其實,這裏所指的小團體一般指的是哪些消極作用勝過積極作用的小團體,比如那些經常聚在一起講其他人是非的團體。但如果是上麵說到的“功能型小團體”,那麼也不必完全排斥。

如果離所有的小團體都敬而遠之,保持中立,這樣是不是就完全正確呢?其實這樣反而更容易讓你成為所有小團體的敵人。

嘉嘉生平最討厭的就是小團體,所以從一進公司開始,她就盡量避免和任何人交往過於頻繁,以免被誤認為和某些人搞小團體。就因為這樣,她每天一幅“清高”的樣子,和所有人都盡量保持距離。進入公司已經三年,可了解她的人真是少之又少,而相對的,嘉嘉對公司同事業所知不多。

雖然人際關係方麵差了一些,可她的業績確實頂呱呱的。因此,對於即將進行的主管選舉,她是十分有信心的。

但讓她出乎意料的是,最終成為主管人選的竟然是另外一個業績與她相比差好大一截的同事。這讓嘉嘉感到很不平衡,她找到上司詢問原因。上司給出的解釋讓她大吃一驚:雖然這次的選拔仍然是以上司的意見為主,但其中同事們的票選也占了很大的參考成分,在所有的票選中,竟然沒有一人選擇嘉嘉,而上司也找了幾個人詢問原因,結果很簡單,嘉嘉平時故意和大家保持距離,雖然她的業績是明擺著的,但她的人品如何大家就都不知道了,以後當上主管能不能勝任,大家也不敢保證,所以與其選一個業績好的,不如選一個大家了解的。嘉嘉擁有這樣的人緣,就算上司有心提拔她,礙於她的群眾基礎,也無能為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