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失敗:跌倒了再爬起來(4)(1 / 2)

一旦失敗,要能夠經受住失敗的考驗,控製住危險和複雜的局麵,盡力去維持現狀,不能驚慌失措。失敗者往往有這樣的心理,一者由於已經處於敗勢,不敢拚死一搏,害怕再度失敗,那就會束縛住自己的手腳,失去反敗為勝的機會。再者是失敗了,不服輸,不冷靜地分析失敗的原因,急於反敗為勝,結果貿然行動,反而招來更大的失敗。這都是不能忍敗的表現。

要能承受住勝利的歡樂。凡是勝利者,必定是經過千辛萬苦、艱苦努力才最終成功。取得成功不容易,保持它就更難。這是因為成功之後的喜悅常使人陷於驕傲自滿的境地,失去冷靜的頭腦,不能正確地看待自己,也不能正確地看待對手。不能控製自己獲得成功的喜悅,失敗也會跟著來了。

馬克·吐溫是個文學家,可是也不禁對金錢動了心,搞起經商活動來。第一次他從事打字機的投資,因受人欺騙,賠進去19萬多美元。第二次辦出版公司,因為外行,不懂經營,又賠進9.4萬美元。兩次共賠了近30萬美元,不僅自己多年用心血換來的稿費被賠個一幹二淨,而且還欠了一屁股債,他的債權人竟達96個之多。對此,他痛不欲生,想一死了之。他的妻子奧莉薇雅是個聰明賢惠的女人,她深知自己的丈夫沒有經商的本事,卻有文學上的天才,便幫助他打消輕生的念頭,忍受失敗的痛苦,鼓起勇氣,振作精神,重走創作之路。終於,他很快擺脫了失敗,還清了全部債務,在文學創作上,也建立了輝煌的業績。

失敗不等於絕望,跌跤不等於人生的路已走到盡頭。挺起身來,看看自己要做的事,再打量一下自己,分析分析,是否能勝任,如果不能勝任,最好找一個自己能適應的事,不必一條道跑到黑,“勇往直前”;至於“隻許成功,不許失敗”、“不成功便成仁”的做法就更沒必要了。馬克·吐溫是得益於自己的妻子,是妻子鼓勵他忍受了失敗的痛苦,走出失敗的陰影。對他來說,真是進一步萬丈深淵入死地,退一步海闊天空憑魚躍。

把注意力放在“如何”上

“如果”是一種假設,也是最容易掛在嘴邊的理由。有的人在失敗以後,有兩個字經常掛在嘴上,逢人就說:“如果當初我不這樣就好了”;“如果當初我那樣做就好了”;“如果我有這樣一個上司就好了”等等。這不是對失敗原因的正確總結,而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歎息。這樣下去,隻能使意誌消沉,於事無補。

美國一個成功的推銷員在回答如何訓練推銷員時說道:“我教他們做一個隻想‘如何’的人,而不是做一個隻想‘如果’的人。”

他指出了考慮“如何”和隻想“如果”之間的差異。“想‘如果’的人,隻是難過地追悔一個困難或一次挫折,悔恨地對自己說:‘如果我沒有做這或那……如果當時的環境不一樣的話……如果別人不這樣不公平地對待我的話……’就這樣從一個不妥當的解釋或推理轉到另一個,一圈又一圈地打轉,終是於事無補。不幸的是,世上有不少這樣隻想‘如果’的失敗的人。

考慮“如何”的人在麻煩或甚至於災難降臨時,不浪費精力於追悔過去,他總是立刻找尋最佳的解決辦法,因為他知道總會有辦法的。他問自己:“我如何能利用這次挫折而有所創造?我如何能從這種狀況中得出些好結果來?我如何能再從頭幹起,重振旗鼓?’他不想‘如果’,而隻考慮‘如何’。這就是我們教給我們推銷員的成功程式。”

“考慮‘如何’的人會很有效率地解決問題,因為他知道在困難之中總可以找到價值。他不把時間浪費在沒有助益的‘如果’上,而立刻去思量具有創造性的‘如何’。他排除有破壞力的想法,而運用有建設效果的想法。而且他永不放棄,無論如何,他也不放棄。請你相信我,”他最後說,“如果今天世界上有更多隻考慮‘如何’的人,你想想看我們會做出多少事來?”

所以,遇到困難和問題,遭受失敗和挫折以後,把注意力放在“如果”上麵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每每到了這個時候,最為關鍵的是要想到“如何”二字,即如何擺脫困境,如何從失敗中奮起,如何解決自己麵臨的問題。當然,每個人遇到的時機問題不同,回答“如何”的答案也不同,但回答這樣的一個問題卻是必須做的。

日本礦山大王古河市兵衛,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以“忍耐”二字來回答“如何”二字。他在青年時期受雇於高利貸業者,當收款員。有一天晚上,他到客戶那兒催討錢款,對方毫不理睬,並且幹脆熄燈就寢,一點兒都不把古河放在眼裏。古河對此毫無辦法,忍饑受餓,一直等候到天亮。早晨,古河並沒有顯出一點憤怒,臉上仍然堆滿笑容。對方被古河的耐性所感動,立即態度一變,恭恭敬敬地把錢付給了他。

他的這種認真隨和又富有耐性的工作精神、誠懇的待人態度,讓老板大為欣賞,沒有多久,老板就介紹他進入豪商小野組(組等於現在的公司)服務,因工作表現優異,幾年後就被提升為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