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塑造完美人格(1)(1 / 3)

凡事都要想清楚,什麼是自己不能改變而必須接受的,什麼是自己可以選擇的,什麼是自己必須勇敢挑戰的。

當你碰到不可改變的事情時,要勇敢地接受它,不要把時間浪費在悔恨、羨慕和嫉妒上。你應該做的事是積極主動地抓住命運中你可以選擇、可以改變、可以最大化你的影響力的部分。

——李開複

忠告1有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

做一個渾身充滿勇氣的人

“成功者需要有足夠的勇氣來麵對挑戰。任何事業上的成就都不是輕易就可以取得的。一個人想要在工作中出類拔萃,就必須麵對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必須正視事業上的挫折和失敗。隻有那些有勇氣正視現實,有勇氣迎接挑戰的人才能真正實現超越自我的目標,達到卓越的境界。”

——李開複

每一個優秀的成功者都知道,在他們為目標而奮鬥的過程中,絕對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前進的道路上總會有暗礁險灘,狂風惡浪,當然也有不順心、不如意的時候,也會存在無所適從,甚至膽怯的時候。

但那或許隻是一瞬間的事,他們從不會因此而退縮,更不會輕言放棄。

勇氣,是通往成功的橋梁。中國學生應該有勇氣去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敢於應對挑戰的人能把一個個奇跡變成了現實,把一個個不可能變為了可能。

把一隻跳蚤放在一個玻璃罩裏,然後讓跳蚤自由跳動,你會發現跳蚤第一次起跳就碰到了玻璃罩。連續幾次之後,跳蚤調整了自己能夠跳起的高度來適應新的環境,此後每次跳起的高度總保持在罩頂以下。當你逐漸降低玻璃罩的高度,跳蚤在經過數次碰壁之後就主動調整了高度。最後,玻璃罩接近桌麵,跳蚤無法再跳了,隻好在桌子上爬行。這時候,如果你把玻璃罩拿走,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會跳躍,跳蚤變成“爬蟲”了。

為什麼呢?不是因為跳蚤喪失了跳躍能力,而是遭受挫折以後,變得心灰意冷。最為可悲的是:雖然玻璃罩已經不存在了,跳蚤卻連“再試一次”的勇氣也沒有了。玻璃罩的限製已經深深地刻在它那有限的反映裏……不是沒有跳高的能力,而是沒有跳高的勇氣!它失去了自己求生的態度。其實隻要鼓足勇氣再來一次,或許完全可以獲得新生。

任何一件事情的完成都要經曆它所必須經曆的挫折、失敗,甚至是從頭再來,但是,如果你牢記一個信念: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那麼你在遇到困難時,就不會選擇退縮,自我放棄。信念的力量就在於當你麵對失敗時,它會及時激勵你,幫助你去克服並戰勝困難。

亞伯拉罕?林肯出生在美國肯塔基州的一個貧困家庭裏。為了維持生計,父親買了一處滿是亂石的農場。價格雖然便宜,但滿地的亂石卻影響了莊稼的收成,於是母親建議把亂石搬走。父親說:“如果可以搬走的話,主人就不會賣給我們了。它們是一座小山頭,與大山連著。”

就這樣,這些石頭被擱置了下來。

有一年,父親去城裏辦事,母親帶著7歲的小林肯到農場勞動。母親說,“我們一起把這些礙事的東西搬走。”於是,林肯開始幫母親挖掉一塊塊石頭。不長時間,就把它們都弄走了。原來它們並不是父親想像的山頭,而是一塊塊孤零零的石塊,隻要往下挖深一英尺,就可以把它們挖出來!望著那一片平整的土地,母親意味深長地說:“孩子,你看,一點勇氣就夠了,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困難!”

“一點勇氣就夠了”這句話給了林肯深刻的影響,在後來的生活中,他憑著這句話終於在1860年贏得競選,成為美國總統。

如果沒有一定要取得成功的信念支持,打破“不可能”的預言,如果在麵臨困境時知難而退,如果在遭遇失敗後喪失勇氣從此不再站起,那麼,成功與你注定無緣。

敢於冒險,不怕失敗

“在成功的道路上,快樂總是和磨難同行,勝利也總是和失敗接踵。有勇氣追尋成功的人善於從教訓中積累力量,從失敗中獲得新生。

在他們看來,無論是感情上的挫折,還是事業上的坎坷,抑或是抉擇時的失誤,都可以為自己的成長提供最好的經驗積累,都可以為自己的內心增添更多的勇氣。”

——李開複

縱觀曆史,一個民族的振興,都與這個民族所具有的冒險精神分不開。沒有一大批冒險家從事美國西部地區的開發,就不會有今天的美國。另一方麵,曆史經驗也表明:如果縮手縮腳,即使有比別人更新的思想,也隻能錯過機會,成為過時的東西。在中世紀的歐洲,不就有許多懷有新穎思想和見解的學者,因為缺少勇氣,而被神學禁錮了自己的創新成果嗎?可見,科學的巨大進步,社會的飛速發展,都需要有一批敢於冒險者充當開拓者。

冒險和成功常常是相伴的,尤其是現代,冒險精神更為競爭所必需。競爭就是非勝即敗。“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從這個意義上說,風險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敢冒險,那不僅失去了成功的希望,而且也免不了失敗的結局。不敢冒險,其實也是一種消極冒險。因此,不敢冒險的人就很難適應現代社會。

有這樣一則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