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溫暖他人也溫暖自己(1 / 1)

卷首語

作者:西 門

“進萬家門,知萬家情,解萬家難,暖萬家心”。2011年元旦、春節期間,各級黨委、政府和工會組織,下企業、進社區,緊鑼密鼓地掀起了送溫暖的熱潮,為勞動模範、困難弱勢群體送去節日的慰問和祝福。

從1992年開始,旨在關注民生、扶貧濟困的送溫暖活動率先由中華全國總工會發起,至今已持續了近20年時間。讓困難職工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既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弘揚和再現,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應有之義。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遭遇無法預料的艱難困苦。困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與人之間漠不關心、形同陌路的社會氛圍。而且,再完美的製度設計,也不可能保證所有社會成員事事順遂。頻發的自然災害,突然的飛來橫禍,臨時的疾病纏身……都可能讓一個原本幸福的家庭瀕臨困境。送溫暖所體現的,正是社會各級組織的幫扶和關懷,社會成員彼此的關心和溫暖。

當然,僅有送溫暖還不夠,要使困難職工真正擺脫困境,還有賴於更加根本的舉措。事實上,在送溫暖活動開展的近20年裏,各級黨政和工會組織一直在探索扶貧幫困的長效機製,從單一的元旦春節慰問,發展到常年送溫暖;從簡單的困難補助發展到醫療救助、優惠服務和法律援助;從單純的經濟救災發展到技能培訓、推薦就業和送文化、送政策、送崗位,逐步走上了送溫暖活動經常化、社會化、製度化軌道。

2011年,全國總工會提出了麵向廣大職工群眾、麵向先進模範人物、麵向困難職工群體,拓展了送溫暖活動的對象;問“需”於民,量身訂做提供個性化幫扶;突出權益維護職責,將送溫暖活動向促進勞動關係和諧、收入分配合理、實現體麵勞動等方麵拓展;同時強化服務職工、改善職工生產生活條件和加大精神文化幫扶,從而使送溫暖活動的內容和方式更加深入和完善。

送溫暖行動,不在錢物多少,關鍵是真心實意,盡最大的努力為老百姓排憂解難。送溫暖的過程,既是各級領導幹部體察民情、了解群眾疾苦的重要渠道,亦是幫助職工群眾分析致困原因、進而尋求根本解決途徑的機會。從這個意義上說,送溫暖既體現出黨和群眾的血肉聯係,又彰顯了執政為民的態度和能力。

俗話說,與人方便,自己方便。送人玫瑰,手留餘香。當你身處那些近乎家徒四壁的困難職工家中,當你看到一個本不富裕的家庭因為突如其來的一場疾病而雪上加霜時,任何一個具有良心和責任感的人都不免心酸而動容。盡管送來的“溫暖”也許不能從根本上幫他們解決問題,但哪怕能緩解燃眉之急,亦是對生命或家庭的最好的尊重和安慰。

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種支持。當你幫扶他人的時候,你會收獲到流過心中的一絲暖意,當你看到被幫扶者臉上綻放的微笑,你的笑容堪比燦爛的陽光,當你溫暖他人的時候,其實也是溫暖了自己。

願溫暖常在,溫暖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