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靜水(1 / 3)

九娘關是豐安的門戶,九娘關無恙,豐安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樣,豐樂而安定。

一直為財政危機困擾的楊昊,因為孟瑤那筆五千兩黃金而暫時解了燃眉之急,當然,財政問題並沒有得到徹底解決,毛毯廠雖然前景可觀,但近一兩年內還指望不上,楊昊規劃中的木器廠和鐵器廠因為缺乏資金和人才一時還無法上馬。畢竟這是大唐開成元年,一切都要從零開始。

楊昊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毛毯廠,這不僅僅毛毯廠前景看好,將來有希望會成為豐安的財政支柱,楊昊更希望將它打造為一個經典,通過它的示範作用引發一場社會變革,至少是豐安城的一場變革。他夜以繼日地工作,擬定規章、培訓人才、督導基建、規範工序流程。什麼都是零,什麼都要從頭開始。楊昊挑選了一批讀過書,腦子靈光,肯上進的年輕人,手把手地教他們,一個看似再簡單不過的名詞概念,往往要講上半天才能讓這些豐安才俊們弄清它的含義。

所有人都看出楊昊在忙,但大部分人都不清楚他在忙什麼,時間,時間,他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

小魚也不懂楊昊在忙什麼,但她確信楊昊是在忙一件有意義的大事,她默默支持著楊昊,任勞任怨從無半句怨言。

除了小魚,關索也全力以赴,他不在楊昊挑選的十二才俊之列,但他的領悟力絲毫不在十二才俊之下。因為這個原因,毛毯廠正式建造廠房時,楊昊就全權委托他擔任總監督。關索不負重托,不僅提前一個月建成所有廠房,且創造性地將各廠房間的道路由泥土路改造成了碎石路。這個細節,當初楊昊設計圖紙時甚至都忽略了。

五月底,毛毯廠的第一塊毛毯下線。經過經驗豐富的老師傅評審,各項指標全部符合設計要求。

楊昊派人快馬將毛毯樣品送到洛陽交吳成龍驗收,半個月後,信使帶回吳成龍的親筆信,隨行還帶來兩名經驗豐富的製毯師傅。吳成龍在信中說,送去的樣品完全合格,但這類產品技術含量偏低,隻能銷往中小城鎮和農村,獲利微薄,他建議楊昊改變策略,製造精品,賺取高昂利潤,並高薪聘請了兩位大師級的老師傅來豐安指導。

楊昊采納吳成龍的建議,改變經營策略,將兩位師傅聘為工廠總指導,禮遇有加。兩個師傅對楊昊創設的新型工廠十分驚訝,同時也感激楊昊的禮遇,因此將平生所學傾囊相授。經過一番改進,第二批送往洛陽的樣品得到吳成龍的高度肯定,豐安毛毯廠接到了一份五千塊高檔毛毯的訂單。

初戰告捷,讓楊昊微微鬆了口氣,自己精心培養的十二名弟子雖然已經大致掌握了管理一座工廠所需的各種技能,但畢竟還缺乏經驗,實際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難簡直是無處不在。

楊昊明白很多問題隻有靠時間才能最終解決。問題是自己還有這個時間。

占據東受降城的董八成一刻也沒有忘記豐安兵敗之辱。為了籌集軍費擴充軍力,一向信佛的董八成下令拆除轄地內的六座寺院,遣散僧尼六千五百人,得金銀財物近百萬兩。到開成元年六月初,董八成已擁兵近兩萬,這其中以兩千河東軍為班底的六個營火鳳軍最為精銳,“火鳳”之名寓意浴火重生之意,董八成就是要帶著這隻浴火重生的火鳳,一報兵敗豐安之仇。

按照河東軍的編製,一個營是一千兩百人,六個營就是七千兩百人。足足是豐安守軍的兩倍!

久經沙場的董八成明白,經曆過戰火洗禮的老兵要遠遠勝過未經陣仗的新兵蛋子。為把新兵磨煉成老兵,他選擇王謙和獨孤暢作磨刀石,不斷東征西討,前後奪了王謙和獨孤暢數十座軍寨,逼得二人不得不請北都留守兼太原尹、驃騎大將軍、武威郡王李載義出麵調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