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夥

卷首語

替卡梅倫捏的這把汗,總算可以擦一擦了。想一想飄揚了幾百年的米字旗差點兒需要改一改,還真有一種站在懸崖邊上的感覺。

記得上初中的時候,和夥伴們擠在一台9吋黑白電視機前,第一次觀看世界杯。當時就很奇怪,為什麼別的國家隻允許一支球隊參賽,而隻有英國特殊,可以分別組建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四支球隊。後來慢慢才知道,人家的全名叫做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倫三島分分合合的故事源遠流長。

然而,直到這一次蘇格蘭獨立公投,我才真正體會到了“聯合”的內涵:蘇格蘭是去是留,由人民投票決定。王室中立,媒體各持立場,英格蘭人深情挽留。

微信上至今流傳著首相卡梅倫在公投前的最後一次演講,真摯得令旁觀者亦動容:

“我們要知道,此行一投,已再無退路……獨立會終結一個國家,一個曾發起啟蒙運動,發起工業革命,消滅了奴隸製,打敗了法西斯贏得全球尊重,一個我們稱之為家的地方……獨立不是一次短暫的分居試驗,而是一次永久的痛苦離婚……我們的邊界將成為國界不再能隨意跨越,那個因為能夠聯合幾個王國的人民共同執政而成為世界上最民主的國家將不複存在……我們希望你們留下,從我們內心,頭腦到靈魂最深處都希望你們留下,請不要弄混了‘暫時’和‘永遠’的關係,請不要因為你不喜歡政治而選擇離開我們。如果你們不喜歡我,我不會永遠在這裏;如果你們不喜歡這一屆政府,這一屆政府也不會永遠在這裏。但是你們選擇獨立,那就是永遠了……”

演講中,卡梅倫幾度哽咽。

看慣了領土紛爭中的血雨腥風,剛剛看到烏克蘭東部兩州獨立公投後的亂局戰火,突然領略到這樣一場紳士範兒的理性分手情感大戲,心靈上掠過一層暖意。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告訴我們:攜手容易分手難。攜手時一定是互有所需,互相欣賞,誌同道合;分手時一定是互有分歧,互不適應,難以合拍。攜手時親密無間,分手時心生芥蒂。親密無間時怎樣都可以,心生芥蒂時一衝動就會劍拔弩張。

無論家庭還是事業,大抵如此。看看姚晨和淩瀟肅,離婚這麼久了,不是還沒消停嗎?

沒有男和女的攜手,就沒有家庭的繁衍。沒有共同利益上的合作,就沒有事業的發展。想當初,馬雲6分鍾的演說,獲得了軟銀的雪中送炭。而今阿裏巴巴強悍上市,資本盛宴上,孫正義有望重登世界首富。幾乎每一個財富故事中,都離不開合作。那部紅極一時的《中國合夥人》,把一個我們離不開躲不掉的分分合合的道理,講得已經很明白了。

很多時候,合夥是不知不覺的。比如,恰巧你兩口子都是“北漂”,恰巧有一個上初三的孩子,恰巧因為突然提高的就讀門檻,導致孩子不能在北京參加中考,你很可能也會與那九個家庭合夥,共同把北京市教育考試院告上法庭。敗訴後的那張合影裏,很可能也會有你和孩子的身影,而且畢生都可能會憎恨當下與戶籍合夥的教育製度。

近階段反腐揪出來的,動不動就是“串兒案”、“窩案”:幾套班子一抓一串,一個常委會一“規”就是一小半。人們才明白,原來“講究的”腐敗,也講究合夥。

回頭再說說30多年前那群擠在一起合夥看球的兄弟們,那時也合夥踢球,各奔東西後每年假期還要踢球。如今踢不動了,但還會找機會聚在一起聊球。

無論美好的合夥還是醜陋的合夥,一朝合夥,便很難散夥。

本期的《中國周刊》,我們聚焦於校園裏的合夥。越是純粹的環境,越會造就純粹的合夥;越純粹的合夥,就越彌足珍貴。

珍貴到什麼程度呢?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人生中絕無僅有。並且時光一過,就再也回不去、再也找不到了。

郭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