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消失之謎(1 / 3)

埃布拉古國自公元前2900年始到公元前1600年終,延續達1300年之久。刀光劍影,血雨腥風,終於將這個盛極一時的王國埋葬,以至湮沒無聞數千載。

埃布拉古國的重見天日無疑應該歸功於考古人員的辛勤努力。1968年,馬蒂埃博士在衛城中發掘出一件玄武岩的無頭男子雕像,雕像的袍子上刻著26段楔形文字銘文,其中寫道:“因為埃布拉之王和伊斯塔爾女神的緣故,將水槽奉獻給大神廟。”1975年,他在衛城之中又發現一座王室檔案庫,出土了約1500件粘土板文書,文書中不止一次出現“埃布拉”一詞,其中有一段文書寫道:“人類創始以來,眾王之中沒有人奪取過阿爾馬納和埃布拉,納加爾神為堅強的那拉姆·辛拓寬道路,賜與阿爾馬納和埃布拉,又賜與阿那拉姆、杉樹之山和大海。”那拉姆·辛(前2291—前2255年在位)就是阿卡德帝國君主薩爾貢一世的孫子;大海指的就是地中海。據此,考古學家們欣喜地意識到,他們的辛勞得到了報答——他們幸運地發現了消逝數千年之久的文明古國埃布拉。

2.“埃布拉文書”勾勒出的神秘國度

埃布拉古國在考古發現之前一直是一個不為人知的國度,有關這個王國各方麵的情況,幾乎均來源於埃布拉文書的記載。15000件粘土板文書大多接近正方形,邊長約20厘米,自1975年出土以來,引起世界各國學者的廣泛興趣。研究結果表明,這些泥板文書成文的時間大約是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之間,鐫刻其上的鍥形文字80%是蘇美爾語,20%是“埃布拉語”。據此專家們推測,當時的埃布拉王國可能是以蘇美爾語作為官方語言,而民間語言仍屬西亞塞姆語係的閃語,埃布拉國最古老的居民很可能就是塞姆語族的一部分。但“埃布拉語”作為塞姆語的一種,究竟與已知的塞姆語係的阿卡德語、阿摩利語、希伯來語有何聯係,尚是一個待解之謎。

盡管還有相當數量的“埃布拉文書”尚未破譯,但是,根據已經釋讀的大量文書記載,學者們已經可以勾勒出這個神秘國度的概況。

埃布拉古國是一個高度發展的奴隸製國家,王室、神廟僧侶和世俗貴族都占有大量的私有土地,以地域關係為紐帶結合起來的農村公社僅占有少量土地。在埃布拉古國晚期,貧富分化懸殊,社會矛盾激化。埃布拉古國長年實行募兵製,擁有一支兵種齊全、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戰鬥力強的常備軍。國王憑借軍事力量,對內加強統治,對外頻繁發動侵略戰爭。有一塊泥板文書中列舉了260座古代城市,這些城市的名字曆史學家們聞所未聞。有些學者推測,這260座城市很可能都曾被埃布拉王國軍隊征服過,隨著軍事侵略的勝利和王國版圖的擴大,大量奴隸和財富流入埃布拉國內,埃布拉奴隸製經濟空前繁榮。一些泥板文書中寫有很多指令、稅款和紡織品貿易的賬目以及買賣契約,還有一塊泥板上寫有70多種動物的名稱,表明埃布拉王國的工商業也相當發達。

就在埃布拉王國稱雄一時的時候,兩河流域另一個奴隸製城邦阿卡德王國強大起來。阿卡德城位於巴比倫尼亞(今巴格達)以北,阿卡德國王薩爾貢一世(約公元前2371—前2316年在位)先後34次出征,統一了蘇美爾和阿卡德,建立起統一的阿卡德王國(約公元前2371—前2191年),兵鋒遠達埃蘭、兩河流域北部以及地中海東岸一帶。薩爾貢一世自詡為“天下四方之王”,在一塊泥板文書中記載他的赫赫戰功時寫道:“薩爾貢王,俯首祈禱在圖吐勒的達幹神麵前,他(指神)把上部地區賜予(薩爾貢),(此即)馬裏、拉爾穆提、埃布拉,直到雪鬆林和銀山。”據此可知薩爾貢一世曾經征服過埃布拉。薩爾貢一世的孫子那拉姆·辛統治時期(約公元前2291—前2255年在位),橫征暴斂,濫殺無辜,他率領軍隊親征埃布拉王國,並將埃布拉都城焚毀殆盡。由於這場火災,王室檔案庫中的大量粘土板文書得以完整保存下來,成為人們研究西亞曆史的珍貴文獻資料。

阿卡德王國的軍隊撤退後,埃布拉人在廢墟上重建家園,修築了宏偉壯觀的大神廟等重要建築,古都恢複昔日的繁華和喧鬧。但好景不長,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遊牧民族阿摩利人的鐵蹄踐踏了這裏,再度將這座城市擄掠一空,臨走時又放了一把大火將其焚毀,此後,阿摩利人長驅直入,到達巴比倫尼亞,建立了古巴比倫王國。埃布拉古國由於迭遭浩劫,日漸衰落,公元前1600年,最後一場大火將埃布拉都城徹底毀滅,埃布拉居民也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這場毀滅性的災難究竟是由於統治者內部紛爭造成的,還是由於來自北方小亞細亞的強悍民族赫梯人的侵略,似乎已成為一個永遠無法解開的曆史之謎。

埃布拉古國的發現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曆史事件,在這樣一個嚴重幹旱、人跡罕至、鳥獸絕跡的沙漠地區,人類曾建立過一個繁榮的國家,創造過光輝燦爛的文化,的確是一個了不起的奇跡。難怪在埃布拉古國發現的消息公布以後,有人甚至將它列為“世界第八奇跡”,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種評價是不過分的。可以預料,隨著“埃布拉文書”釋讀研究工作的深入,改寫中東曆史的日子為期不遠了。

永逝的巴比倫空中花園

1.巴比倫國王的建築成就

巴比倫是巴比倫王國的首都,它位於幼發拉底河畔,在波斯灣的西北方向約400英裏處;在地中海的東方,相距600英裏以上,在現在的伊拉克境內。這個城市是由於著名的國王漢謨拉比(公元前1792-前1750)而出名的,他曾製定了一部頗有影響的法典,現在該法典珍藏在巴黎的盧浮宮中。在他以後的王朝中,巴比倫城市的命運時好時壞,但在新巴比倫王朝或迦勒底王朝時達到了頂峰。這期間,出現了一係列令人佩服和值得紀念的統治者,他們的名字在美索不達米亞文化的消失中幸存了下來。公元前612年亞述王朝垮台,此王朝的奠基人納伯波拉薩(公元前625前-前605)同他的同盟——米堤亞人和塞斯亞人對此負有責任,要不然,將很有可能世代保持對政治和生活的控製。他的兒子埃布查內薩二世(公元前604-前562),在丹尼爾的書中被叫做埃布查德瑞薩,是美索不達米亞最著名和最有功勞的國王之一,他采用一種積極的策略去擴大和維護他的權力。據聖經記載,他曾在敘利亞、巴勒斯坦和埃及發起戰爭,結果推翻了猶太國王約胡阿肯,許多犯人在公元前597年被迫遷往巴比倫。

後來,他又毀壞了耶路撒冷的猶太教聖殿。在公元前586年,猶太人大批地移往巴比倫。這個王朝最後的國王是納伯尼達斯。

在國內,埃布查內薩是一位不知疲倦的建設者。他投入大量的勞動力生產了無數的泥磚,而後在皇家建築師的指導下,這些泥磚變成了宮殿、廟宇、大門和華麗的城牆,其規模宏偉使前來參觀的名流以及受統治的老百姓無不拍手叫絕。這些建築的一個特色就是在最堂皇的建築表麵,使用了藍色琉璃磚,而且其中一些磚還嵌有獅子、牛和龍的浮雕,以此來顯示國王所在城市的壯觀和氣勢。希羅多德關於巴比倫的經典敘述就描寫了埃布查內薩建造的這座城市,幸存至今的這些塑像是他宏偉功績的證明。

德國考古家羅伯特·庫戴威在本世紀初對巴比倫城遺跡進行了挖掘,這個城市的大部分已被發掘出來。除了城市的遺跡,巴比倫的曆史學家還存有國王們當時自己留下的那些成文的楔形文字證據,他們非常希望神能將他們的成就銘記在心,為了能讓子孫後代更詳細地看到,於是用很長的文字記載了他們的建築方案、他們修複情況和改建過程。

這樣的建築碑文是此王朝的特色,對於現代學者來說,需繼續將這些斷斷續續的原始資料進行整理,並對楔形文字原文進行分析。除了這一國王自己的記述外,還有一本很有價值的書《巴比倫的地形學》可供我們參考,全文長達5個書板,它比較完整地描述了這個城市,列舉出了該城市的街道、神殿、大門及廟宇的名字。此書對於那些公元前1000年對巴比倫感興趣者,無疑是無價之寶。

2.空中花園是為王後而建

對空中花園的探尋,到這裏,使人們感到懷疑的是,在所有楔形文字的文獻記載中,根本沒有提到傳說中的顯示奇跡的東西,在巴比倫的碑文記述中,也沒有談到景致壯觀的花園建築。這不禁使我們做出這樣一個大膽的假設,如果後來描述的是可信的,那這個建築一定是後來經過了相當大的技術加工。下麵我們就接著看一下從後期作者那兒搜集來的有關巴比倫空中花園的材料。

主要有5個人給人們留下了對空中花園的描述,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無疑是伯諾索斯。伯諾索斯是當時的亞曆山大大帝,一般認為他生於公元前350年以後,他曾自稱是一位拜爾神(他就是巴比倫民族之神馬達克),具有迦勒底人血統。在後來的生涯中,他離開了巴比倫到考斯島居住,但在大約公元前280年,他寫下一本很有價值的書《巴比倫王國》,其中一部分意在向希臘及使用楔形文字的人們介紹美索不達米亞的文化(另一部分有關亞述的),這是一部準確詳實地記述巴比倫城的書。從伯諾索斯遺留下來的一些東西看,他對蘇美爾人和阿卡丹人的楔形文字等古代文獻相當熟悉,這些文獻流傳已達1000年以上,在巴比倫研究學會中仍是研究巴比倫曆史的重要資料。《巴比倫王國》由其作者獻給了安提查斯一世(公元前281-前260),他曾有意全麵了解馬達克及巴比倫王國的神殿和學習的有關情況。希臘人視其他種族人為野蠻人,所以這本書沒能得到廣泛傳播;它現已不存在。幸運的是,後期的一些作者引用了它,這樣就保存了這個無價之寶中的好多東西,這在很大程度上與人們從楔形文字原文中獲知的美索不達米亞的曆史思想和傳統相吻合。文中,伯諾索斯將巴比倫的空中花園歸功於埃布查內薩二世,後來一位名為約瑟夫斯的作者在記述猶太人的曆史和文化時,與伯諾索斯的思想大體相同,他曾兩次引用了這段內容。下麵就是他對埃布查內薩功績的記述:在他的宮殿裏,建有山丘,還有各種各樣的樹。另外,他還為妻子建造了空中樂園,他妻子是米堤亞人,建造空中樂園是她們家鄉的習慣。

……在宮殿裏,他建造了高高的石頭平台,裏頭仔細布置了山景,種植了各種樹木,建成了空中花園,因為他的妻子來自米堤亞,喜歡山景。原來的資料中都沒提到埃布查內薩的妻子,但在曆史上巴比倫人同米堤亞人之間的皇家婚姻是很有可能的。伯諾索斯告訴人們,這位米堤亞公主叫阿米提斯。

其他四位作者的描述包含了較多的工藝描述,下麵引用了戴德羅斯·斯卡拉斯的一段。他生活在公元前1世紀中葉:在圍城外,還有一座空中花園,此花園不是由塞米拉米斯建造的,而是後來一位敘利亞國王為取悅於他的一位愛妾而特意建造的。據說,因為她是波斯人,渴望自己的山上能有草地,於是要求國王仿照波斯那種特有的風景建造一座花園。花園每邊長為4普勒斯倫(古希臘長度單位,等於101.2英尺),由於花園傾斜呈階梯狀,所以整個花園看起來就像一個戲院。建造上麵一層的斜台時,下麵須有柱廊,柱廊將承載花園的整個重量,而且隨著花園的延伸,它們將一點一點地逐漸升高,最上麵的一根柱廊高達50腕尺(古代長度單位,相當於由肘至中指尖的長度,通常約為18英寸或更長些),它直插花園的最高麵,與城牆等高。另外,所修的牆,花了很大代價,牆厚22英尺,而兩牆之間的通道才有10英尺寬。柱廊的頂部架有石梁,長16英尺(包括重疊部分),寬4英尺。在頂梁上,有三層材料,第一層為混合有大量瀝青的蘆葦;第二層為由水泥聯結的兩行烤磚;第三層為頂端覆蓋層,這樣,土中的水分就不可能滲透下去。在所有東西上麵,要堆積足夠深的土以保證能夠埋住大樹的根部;當地麵被平整後,便可用來栽植那些很大或具有其他特色的各種各樣的樹,以供參觀者欣賞。建築中的遊廊一個比一個突出,因而陽光充足,裏麵蓋有許多仆人住房;在遊廊中,還有一條通向頂端的通道以及給花園供水的機器。機器從河裏供給了花園大量的水,但外麵的人卻誰也不會看到。學者們認為,從戴德羅以上的記述中,可推知失蹤的《亞曆山大曆史》中的一些東西,此書的作者叫克雷塔查斯,為亞曆山大人,生活在公元前4世紀後期,生於亞曆山大擊敗大流士統治的波斯之時。他即使沒有親自去過巴比倫城市,卻也可從那些在亞曆山大服役且去過巴比倫城市的士兵那兒獲知一些情況。進一步的資料便是來自於一位名叫蓋特斯的希臘醫生,他是一名戰爭囚犯,曾於公元前400年左右在波斯宮廷中當禦醫。下麵是有同樣原始的資料的記述,它取自於拉弗斯寫的《亞曆山大的曆史》:城堡的頂端是空中花園,一個希臘詩人陳舊的話題。它們與城牆等高,眾多的高樹形成了一大片綠蔭;樹的周徑達12英尺,高50英尺(其中不包括在土中的長度,它們還可以往下不斷地長)。支撐這些的是20堵牆,它們間隔隻有10英尺,牆上麵覆蓋有石柱,鋪成了四邊形地麵,其強度足以承受土的大量堆積以及水的灌溉。若從遠處看,這些樹好似長在山上的一片森林,隨風搖曳。隨著時間的流逝,不知不覺地,它們不僅會受到一些人工的損壞,而且會受到自然本身的破壞,但是,盡管樹根在不斷地加強,樹幹在不斷地變粗加重,這種結構卻依然完整如初。傳說,這座花園是由一位在巴比倫統治的亞述國王,為滿足其王後的要求而建造的,王後喜愛森林風景,於是勸說她丈夫仿照自然美景而修建了如此堂皇的花園。3.一個奢侈的皇家藝術品

對於斯特伯,在這個話題上,他更相信一本已失蹤的由萬斯克瑞特斯寫的著作——這本書也是在亞曆山大大帝統治時期寫的。它是這麼描述的:巴比倫,位於一平原上,其城牆的周徑為385視距,牆厚32英尺,兩塔之間高度為50腕尺,塔自高60腕尺。在城牆上麵,駕有四匹馬的馬車能夠輕而易舉地並排通過,正是由於這一特點,它同空中花園被並稱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空中花園為四邊形狀,邊長是4普勒斯倫,它由一個接一個的拱頂組成,其地基縱橫交錯,呈立方體狀。這縱橫交錯的地基,裏麵被挖空,但上麵能覆蓋著那麼厚的土從而種植粗大的樹,它是由烤磚及瀝青建成的——指的是地基本身、拱頂和拱形框。為了能到達最高處的平台屋頂,建有一樓梯,樓梯旁邊有螺旋器,通過它,不斷地將水從幼發拉底河引到花園。這條河寬607英尺,流過本市的中心,而花園正在河畔。最後,再看看拜占庭時菲婁的觀點,在公元前250年左右時他曾負有盛名,他提出的“世界七大奇跡”正是我們習慣上最通用的。對於巴比倫這個著名的花園,他是這麼描述的:空中花園之所以這麼稱呼,是因為花園中植物生長在高出地麵的一定高度上,也就是說它們的根不是被埋覆在地裏,而是埋在一個比較高的平台中,這便是空中花園結構的技術特色。這種結構,它的整個重量由石柱來支撐,石柱上架有橫梁,其間隔很小。橫梁實際上是棕櫚樹幹,這種木材同其他木材不一樣,當受潮或受壓時它會向上彎曲;而且它還可給花園中的根莖及須根提供養分,這是由於這種樹幹上有許多褶皺,其中貯存著適當養分。正是這種結構,支撐著又廣又深的泥土,從而可種植那些花園裏常見的闊葉樹以及各種各樣的花,以供遊人欣賞。花園的耕地方式同一般地麵一樣,而且同其他土地一樣,它可適用於嫁接及增殖。於是,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景象:一塊耕地擱在了下麵石柱中行人的頭上。即使在上麵用腳踩最靠近支撐樞架的那些低層且較緊密的土,也依然泰然自若。來自源頭的水流有一部分直線流下,然後通過靠機械力驅動的機器旋轉,部分水流被噴射,保證了整個耕地區域的長久潮濕。因此,草地總是綠的,樹葉總是那麼繁茂。地麵的渠道縱橫交錯,樹根(係)吸收了全部的滲透水,因此樹長的很茂盛。這個建築純粹是一個皇家奢侈的藝術品,它最驚人的特點便是耕作者懸在了參觀者的頭上。據說菲婁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師,如果他真的生在大約公元前250年,他甚至無法得到關於空中花園準確的二手材料,因為畢竟亞曆山大公元前323年死在這裏,埃布查內薩的宮殿具有良好的保護措施。

以上這些就是異教徒作家遺留給人們的有關空中花園的主要資料,在他們的所有描述中,考古學家最同意伯諾索斯的觀點,那就是,是埃布查內薩國王建造了此花園。在研究巴比倫城市時,提醒一下,應該考慮到從古代美索不達米亞開始的其他皇家花園,因為有足夠的證據表明,以前的國王們曾以此為驕傲,並對它們傾注了大量心血。

人們都說亞述人具有狼衝向羊群那樣凶猛的氣勢。森納切瑞伯(公元前704-前681)這位亞述人,據說他本人對植物很感興趣,於是在尼尼威宮殿附近建造了一座很大的花園,設法種植了一些珍貴奇異的植物,還有藥草及樹,其中一些樹是從很遠的地方收集來的。在他的記述中,如果將短語“產生羊毛的樹”理解為是棉花的話,那麼可以說,當時的棉花是從印度進口的。為了能保證尼尼威水的穩定供應,森納切瑞伯費了不少勁,他給克胡斯河築了堤壩,以防止洪水的襲擊,他甚至還修了幾英裏的溝渠,至今還留有遺跡。因此可想象,為了保證花園的充分灌溉,森納切瑞伯采取了一切的措施。

另外,一些較早的亞述國王,在他們的皇家碑文中也給我們留下了有關他們花園的記述。早在尼尼威·底格拉斯·比萊瑟一世(公元前1115-前1077)統治時期就以他富饒的花園及果園為自豪;在另一個亞述首都尼米若德阿瑟納斯帕爾二世(公元前883-前859)也給我們留下了一段刻在石柱上的很長的碑文,上麵描述了他是怎樣種植城堡及底格裏斯河附近的花園的,花園中栽培有一係列作為戰利品的外國品種的樹。運河的水從上而下流入花園,園內充滿了芳香;水珠像星星一樣在花園中閃閃發亮。石榴樹上長滿了像葡萄一樣的一串串果實,微風中送來了一陣陣清香,我——阿瑟納斯帕爾像隻老鼠似地在花園中歡快地不停地收獲果實。在英國博物館裏,有一段完整的依據原物複製的楔形文字碑文,上麵列了巴比倫國王馬達克·阿波拉第納(公元前721-前710)的花園中各種不同的植物。共列出了67種,其中大多為蔬菜。在英國博物館中,還有一幅著名的浮雕,它屬於亞述最後一位國王阿瑟班尼帕爾(公元前668-前627)浮雕給人們展現了他在首都尼尼威的一部分皇家花園。

由此可見,後來的作者都著重談到了空中花園,而且也證實了美索不達米亞皇家花園的傳說,這樣,人們可能對空中花園不再懷疑。假如在巴比倫的全盛期還有一些特別建築,下麵就看看它們都可能位於這座城市的什麼位置。

4.廟塔啟迪了構思靈感

巴比倫是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最大的城市,它甚至超過尼尼威,占地850公頃,這些可以從埃布查納薩時期的內城規劃圖中看到。這個城市用兩道城牆圍起來,城牆由那布波拉薩開始建,而由埃布查內薩最後完成。這些城牆展現出一種氣勢雄偉的景象,在上麵斯特伯的論述中我們也注意到了,這些城牆完全稱得上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城市上空有一座塔形建築叫讚格瑞特即廟塔,它位於為馬達克修建的一座很大的廟內,靠近埃薩格拉廟。關於在埃布查內薩以後那個世紀的巴比倫,我們從希羅多德的《曆史》中也掌握了一些情況。希羅多德,生於公元前490-前480年之間,常被稱為“曆史之父”,確認為希臘最好的作家。他有一部著名著作,記錄了發生在希臘及波斯之間的那場毀滅性戰爭,裏頭擁有關於古代世界的大量資料,其中還包括許多有關埃及及巴比倫的吸引人的細節。他是這樣描述巴達克的廟宇建築的:城市每半邊的中央,各有一個堡壘,其中一個堡壘中建有由結實的牆圍著的皇家宮殿,另一個建有膜拜拜爾神的廟宇,即巴比倫的宙斯。廟宇呈方形建築,每邊長2弗隆,門呈青銅色,在我那時候還保存著;廟中有一座堅固的中心塔,1弗隆見方,往上依次建有第2層、第3層一直上升到第8層。這8層高的塔可以沿著外邊螺旋形的路爬上去,而且在塔的半腰還有供人休息的座椅;在塔的頂端建有一座較大的佛堂,裏頭放有一種相當大的睡椅,裝飾華麗,在它旁邊還有一張金製的桌子。神殿中沒有神像,除了一位亞述婦女自己以外,沒有人在裏頭過夜。切爾第斯也說——盡管我不相信——上帝變成人進入此廟中並在這張床上休息。在埃及也流傳類似的故事,說是在底比斯,有一婦女總是在底比斯的宙斯廟中過夜,還說她同巴比倫廟中的那位婦女一樣,禁止與男性接觸。在帕塔亞的裏西亞鎮,也有一種傳說,說是傳送神諭的尼姑在晚上要被關在廟中。

在巴比倫神廟中,在位置較低的地方還有第二個神殿,神殿中有一座巨大的拜爾坐像,它全部用金製成,被放在一個金製的寶座上,旁邊還擺著一張金桌子。切爾第斯告訴我,製造這些東西共用了22噸以上的金子。巴比倫廟塔反映出美索不達米亞文化的主流。正像希羅多德所敘述的,巴比倫廟塔采用了泥磚築成的階塔形式,並在頂端設有一小殿。在古代伊拉克的許多城市中,廟塔都以或大或小的規模存在著,但巴比倫被認為是最好的,在曆史上,經常認為它就是詹尼斯書中的巴比爾塔。在最後的一個世紀中,為了確定巴比爾塔是否就是巴比倫靠近波斯帕或阿格弗的那個塔,曾引起激烈的爭論。在我們以上提到的這些權威人士中,希羅多德是最接近埃布查內薩時代的一位,但是令人驚奇的是在他的記述中根本沒有提到空中花園的事,這點很難解釋。有人認為,花園可能就建在廟塔的頂上,這樣就與我們的另一論述一致,那就是:廟塔的作用就是將人帶到盡可能高的頂端,正是這種階梯形狀引出了一個人工仿造山景的故事。這一點自然是可以理解的,但花園的灌溉怎麼解決呢●所以人們很難想象:在巴比倫的廟塔上曾經覆蓋有一片草木。然而不管怎樣,廟塔確是空中花園存在的一點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