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讀好書。推薦她在假期讀一些積極向上的好書,如《中學生素質修養》、《保爾·柯察金》等,並寫讀後感,讓她在一種健康良好的文化氛圍中,思想認識得到升華,走向成熟。

6.用愛感化。①給趙蕾及同月份的同學過集體生日,安排豐富的娛樂活動,讓趙蕾當壽星角色,充分體會集體的愛;②當趙蕾生病時,請她到家裏,給她做可口的飯菜,讓他體會到老師的關愛,家有溫暖;③平時,讓一位上進自律性強的班幹在學習、生活上影響幫助她。

7.挖掘她個人潛能,給她各種表現機會。鼓勵她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和比賽,參加學校的田徑隊、舞蹈隊;擔任學校早操、課間操的領操員;參加學校舉行的專業技能比賽,發揮她的專業特長,鼓勵她取得製圖、設計比賽的好名次,增強她的榮譽感和自豪感。同時,還鼓勵她參加全國中小學生書法比賽,獲中學組硬筆書法優秀獎。這些都大大激發了她熱愛集體、珍惜自己榮譽的情感。

班主任通過尊重、理解、關愛和引導等方法進行輔導,加上家長的積極配合,趙蕾的思想意識有了很大改變,認識到早戀的害處,能端正自我,回到了班集體之中,減少了與男生的個別來往,各方麵有了很大進步,學業也取得了很大收獲。

正處在青春期的中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異性之間相互吸引,成為了青春期的主要特征。這個階段的學生,最讓教師和家長頭痛的就是學生的早戀問題,這是一個無法回避並值得正視的問題。

對於學生的早戀,教師和家長仍然要以教育輔導為主,避免采取強硬的措施。班主任教師尤其應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肯定異性之間產生“好感”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其次,要肯定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要充分鍛煉自己的能力,修學儲能,以後方能在社會中遊刃有餘;再次,要讓學生明白,在學生階段的戀愛是不成熟的,是帶有感性色彩的,還沒有進入的理性階段。班主任要經常與學生的家長保持聯係,常溝通,確保學生身心能夠積極健康地發展。

他變成了聽話的好孩子

小剛是一位聰明而又有個性的男孩,在他八歲時母親離家遠赴廣州工作,此後小剛就一直跟著父親生活。父親因運輸鋼材的工作需要,一般都淩晨起床上班,晚上七八點鍾回家,所以小剛平時在姑姑家吃飯,之後在剩下的大多數時間裏獨處家中。因擔心小剛缺少母愛及父親的關懷,性格會受到影響,父親、姑媽及其他親戚朋友對他都十分的寵愛,盡量滿足他的要求,給他的零花錢也十分充足。

小剛就讀的中學是一所城郊結合的普通中學,但因實際需要,學校實施了分層教學,從初一年級學生近400人中挑選,組成兩個實驗班,所以班裏的學生學習都很優秀。但是小剛並不把那些好學生放在眼裏,自從他進入這個新學校以來,他的外在表現比較自以為是,上課愛和別人說話,經常頂撞老師,總是諷刺、挖苦同學、老師,自尊心強,受不了委屈,常受到任課老師的訓斥,但又不輕易接受批評。小剛因這些不良的生活、學習習慣,不被老師信任和重用,心理不平衡,常挑他人的毛病,成了一個不受老師、同學歡迎的學生。

於老師是小剛的班主任,她認為如果讓小剛的壞毛病繼續下去,不僅會影響別人,還會自毀前程。因此,於老師決定幫助他,讓他擺脫不良習慣。於老師對小剛的問題行為進行了原因分析,總結如下:

1.由於小剛父母沒有對他進行細致地引導、教育,導致他待人接物缺乏起碼的禮節,給人留下自高自大,目無尊長的印象。

2.由於母親的離去,導致他對什麼事情都十分敏感。

3.自我感覺良好,別人受表揚或重用,他心理不平衡。

4.一直在親戚朋友的寵愛下生活,使他有極強的自尊心,難以接受他人的批評意見,並逐步養成了一種逆反心理。

父母分居、家庭破裂使小剛敏感、洞察力強;父親、姑姑等教育的不當、班級環境的競爭力使小剛心理嚴重失衡,產生了叛逆、不平衡和目中無人等心理偏差。

了解了原因,於老師開始“對症下藥”,她決定對小剛實施多渠道、綜合性的輔導。首先對其本人通過麵談交流直接輔導,主要是進行待人接物、寬容和體諒他人等方麵的教育,培養小剛主動問候他人的行為習慣。其次對影響小剛的因素采取一定的措施,主要是加強與其任課教師、父母、同學的溝通,取得他們的配合。

1.與任課教師溝通。經常將小剛情況反饋給任課教師,希望他們給小剛多一些關注和機會,讓小剛感受到集體的溫暖、老師的愛心。

2.與小剛父親、姑姑的溝通。了解小剛在家情況,對他家庭情況表示同情,並與他們一起商量轉變小剛的方法。

3.與小剛同班同學的溝通。有意識地找到一些素質較好的同學,對他們提出要求,讓他們多帶小剛參加活動,與小剛交心,主動關心他,幫助他一同進步,同時與他們一起商量幫助小剛的方法、時間、內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