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事業的頂峰(1 / 2)

第四篇 事業的頂峰

第一節 朋友是一種人生寄托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有一些誌同道合的朋友。一個人不能沒有朋友,就如同一個人不能沒有住所一樣,朋友是自己的一種人生寄托。

在卡耐基的生命中,友誼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他對朋友忠誠如一,對友誼極為尊重,因此,他也同樣贏得了朋友們的尊重和支持。

卡耐基結交了三位極重要又真摯的朋友,他們是赫蒙·克洛依、法蘭克·貝格爾和羅威爾·湯姆斯。

在卡耐基的暢銷書風格已經形成之時,他的公眾演說課程也正在蓬勃發展。

由於事業上取得的成就,使卡耐基有機會接觸一群富裕企業家以及在奮鬥中的年輕藝術家。他和他們中間的一些人相識並結為好朋友。

赫蒙·克洛依,一位來自卡耐基故鄉瑪麗維爾的穩健作家,從小就有寫作神童和推銷專家之稱。還在小學時代,他就在《巴克》雜誌發表文章並努力促銷,使《巴克》雜誌銷量大增而小有名片。

克洛依和卡耐基同樣都是從家鄉走向紐約的,但赫蒙·克洛依卻選擇了不同的工作和職位。他在《聖約瑟夫報》、《聖約瑟新聞》以及《聖路易斯快報》擔任記者。之後,他找到了一個最佳的職位,那就是巴特瑞克出版社雜誌編輯裏歐多爾的助理職位。

卡耐基在紐約時並沒有和克洛依來往,但他知道克洛依在紐約和他同時奮鬥。他一次外出度假時,在度假聖地碰到克洛依,兩人在一家酒吧裏喝酒聊天,交流各自在紐約的奮鬥經曆。

從交談中,卡耐基知道克洛依結識了美國當代的許多著名人士。他內心渴望自己的成功,希望能夠結交更多的人。克洛依答應卡耐基把他介紹給自己所認識的朋友。

度假回來後,他們便經常會麵,交流經驗。他們開始時一有機會或有空就碰麵,後來逐漸習慣於在周日會麵。

克洛依在曼哈頓格林威治村內十分活躍。在麥克道格勒街的自由俱樂部裏,聚集一批思想活躍或見解極端的人,他們當中有無神論者,反政府主義者,反對者,激進派分子以及自由主義者。

克洛依在這些人當中仍顯得活躍異常。他們常常在波利假日旅館中會麵,討論許多當前的問題及各自喜歡的方向。

卡耐基在克洛依的介紹下,加入了這充滿煙味的旅館餐廳地下室的周日聚會。在這裏,卡耐基結識了這裏的常客,新聞記者烏克斯·依思特曼、林肯、史蒂文森、約翰、瑞德,小說家辛萊·劉易斯及詩人路易期·安特馬亞等。

由於克洛依的活躍,他顯得神通廣大。《布魯克林之鷹》的主筆作家及戲劇評論家克勒弗蘭·洛斯基初到曼哈頓時就說:“克洛依似乎認識每個人。”

卡耐基在和克洛依一係列的交往過程中,逐漸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並結成了終生摯友,關係一直維持到卡耐基逝世時。

兩人都愛好旅遊,他們經常一道出去遊泳。在一次旅遊中,克洛依問:“親愛的戴爾,你為什麼不去寫作呢?”卡耐基激動地說:“我正為此事做準備呢,總有一天我會成功的。”

克洛依的提問激發了卡耐基寫作的欲望。旅遊回來後,卡耐基已經下決心去寫作,因此,在卡耐基暢銷書創作生涯中,克洛依的幫助和支持功不可沒。

當我們麵對自己的生活道路需要作出某種選擇和抉斷時,往往朋友的一句話就能使我們堅定信心。

卡耐基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走向成功之路。

雖然克洛依的生活態度與一本正經的卡耐基不同,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成為終身摯友。實際上,兩種不同生活態度的人成為朋友,可以起到相互幫助和相互啟發的作用。又由於他們都來自相同的故鄉,而且兩人同樣為成名而奮鬥,並且大約又是同時期在紐約發展。盡管克洛依是以小說聞名美國,卡耐基則以公眾演說課程聞名於世。

卡耐基對克洛依的友誼相當尊重和感激,因為在事業進程中,克洛依給予了莫大支持。

當卡耐基完成了《影響力的本質》一書時,他就在書的扉頁上寫下了一段話贈給克洛依,那就是:

“以我最高的名譽獻給我最尊敬、重要、誠實的朋友。”

卡耐基每周日都要到克洛依那兒去相聚,以至他的第二任妻子說:“最後我學會了怎樣計劃沒有他參予的周日活動。”

與卡耐基結成摯友的人當中,不僅有早已成就的人,而且也有曾是他課程中所教過的學生。法蘭克·貝格爾就是其中的一位。

這位年輕人在卡耐基的一生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貝格爾曾在一個棒球隊當壘手,後來又當了保險銷售員,但他的銷售記錄都不是很好。於是他在費城選修了卡耐基課,以後進步非常大,因而成為卡耐基教學法的熱心支持者。他在宣傳和購書方麵作出了許多積極的活動。

卡耐基從這位成功的學生身上看到了自己的過去。

與卡耐基一樣,貝格爾是在貧困中成長的,他的父親在他年幼時去世,家庭陷入困境,難以維持生計。貝格爾從小就當報童,稍微長大一些後便去幹蒸汽爐工掙錢來幫助自己母親。後來他成為一名棒球手而使他進入了燦爛的人生舞台,可是在棒球場上受傷,迫使他從球場上退下來。之後轉向銷售,很快,他發現自己在這看似不適合的工作中沉沉浮浮,難以取得預想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