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在太空中綻放
文化映像
作者:王璐
2013年6月,舉世矚目的中國神舟十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升空,並與“天宮一號”完美對接。在許多人見證這神聖莊嚴的一刻背後,卻有著鮮為人知的後續畫麵: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內,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共同參與的神舟十號返回艙開艙儀式如期進行,這裏也正是神舟飛船的誕生之地。隨著開艙指令的下達,工作人員使用開艙鑰匙打開返回船,陸續取出搭載的物品。此次移交的搭載物包括糧食和經濟作物種子、醫學生物樣本等科學實驗物品及部分美術書法作品等,航天飛船的搭載物,對品質、重量有著極其嚴格的要求,能夠搭載“神十”上太空的繪畫作品,則更是鳳毛麟角,而這其中就有本次采訪的主人公顧正主的兩幅作品。
電話中三言兩語的簡短相約,顧正主的軍人作風顯現無遺。記者如約在總政幹部管理局見到了一身戎裝的主人公,卻無論如何也無法把眼前這位軍人的硬朗同朦朧的月色荷香聯係起來。
軍人畫荷的深意
荷花是顧正主近十年來的創作主題,他筆下的荷花或晨曦中迎風搖曳,或雨後清新疏朗,或六月驕日照耀,或薄暮餘暉鋪灑,都不失荷花生機盎然、純淨高潔之氣質。荷花象征神聖,具有花之君子的象征意義。縱觀人類漫長的精神成長,荷花與文化關係最為密切的當屬中國,荷花代表著我們這個古老的東方民族的理想人格。
“荷花非常難畫,每一朵的荷花的任何一種意境都不盡相同。”顧正主發出這樣的感慨。曆史上的畫荷名家常以潑墨潑彩取勝,而他卻是在以工筆手法融會西畫的色彩,結合軍人的豪邁和藝術家的細膩畫出水墨淋漓、氣勢磅礴的人文寫意。
更加重要的是他作為一名軍人畫荷花的另有深意。幾十年的軍旅生涯鍛造了顧正主強烈的家國意識,他的創作始終圍繞軍旅題材展開,其創作的作品承載軍人使命、呼喚人類和平。畫荷更是顧正主在經過了深深的思考之後,期待著將“和而不同”、“以和為貴”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向世界傳播,以作品向世人展示中國人民渴望和平、祝福世界的美好心願。
畫筆改寫人生
顧正主的畫作風格獨特,具有個性鮮明的風格特征。多種設色風格、技巧的運用,強化水墨渲染,使他的工筆不見工筆易有的匠氣和刻板,也從傳統的雙勾花紅葉綠固有色敷彩的程式中脫穎而出,他以多種技法融入更多的寫意筆法與精神,使畫麵浪漫、靈活、奔放、燦爛。
每一件與眾不同的絕世好作品,其實都是以無比寂寞的勤奮為前提,要麼是血,要麼是汗,要麼是大把大把的曼妙青春好時光。顧正主的背後也記錄著這樣的光陰。
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是地方戲種淮劇的發祥地,顧正主就出生在這裏一個普通的家庭。自幼家境貧寒,沒有更多的娛樂,他卻手拿畫筆,接受了大自然最好的饋贈。這裏的山水、湖泊、一草一木、一人一物無一不出現在這位被當地人稱為“小畫家”、“神筆馬良”的筆下。為了幫家裏減輕負擔,上了高中的顧正主為村裏的文化站畫戲台的布景賺點外快。在一個傍晚,部隊負責征兵的兩位軍官被正在作畫的顧正主所吸引,沒想到眼前這位少年竟有如此出色的繪畫功底,恰好部隊當時正需要一位這樣的文藝骨幹,盡管少年的顧正主在長期物質匱乏的生活中身體並未達標,卻這樣機緣巧合被破格收入到部隊中,這一次的破格改寫了他的人生。
到了軍隊,顧正主憑借他手中的畫筆一路跨越而行,先後榮立了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他無疑是幸運的,這一路的榮譽使得他最終跨進了部隊最高級別的藝術學習殿堂——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從此開啟了他絢爛輝煌的藝術人生。
在軍藝學習是段畢生難忘的時光,顧正主深深地癡迷於繪畫,每到周末的晚上,他總是背上兩三個饅頭奔赴北京火車站。
他繪聲繪色地給記者講起了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故事:說到為什麼晚上要去火車站,那是因為夜裏的候車大廳是人們等車休息的地方,場麵如時光靜止般凝固,姿態各異的人群成了顧正主筆下最好的免費模特,因此他舍棄了休息的時間抓住一切機會練習繪畫。出人意料的是,半夜的候車大廳也是小偷們下手的最佳時機,“那段時間,我抓了不下十幾個小偷,當時車站的警察跟我都成了朋友。”顧正主戲謔地說起“業餘警察”的這段經曆,令人不難感受學海無涯背後的艱辛與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