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苟仲文到北京高端製造業基地調研後,以建立“尖端材料與新產業技術北京研究院”向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提交了請示,並得到了市委書記郭金龍、市長王安順等領導的一致認可。
2013年10月3日,中關村新興產業前沿技術研究院項目於高端製造業基地正式開工,項目占地181畝,總建築麵積約16.89萬平方米,含地下4.6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2.5億元。
項目建設曆時一年多時間,目前已初步建成並具備入駐條件。這是北京高端製造業基地建設的又一碩果,是攜手中關村、打造國際一流科技創新中心取得的實質性突破,為推進基地實現科學、快速、可持續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也為打造升級版基地探索出了一條嶄新道路。
“中關村新興產業前沿技術研究院項目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到北京視察講話精神的重要成果,順應了首都‘四個中心’的發展要求,為房山緊跟首都發展步伐找到了新動力,為房山打造首都高端製造業新區找到了新途徑,也從根本上為基地未來發展由高端‘製造’向科技‘智造’升級打開了新的窗口。”基地管委會副主任楊巍說。
力爭建成新房山示範項目
記者了解到,中關村新興產業前沿技術研究院項目,包括12個獨立分院,每個分院麵積為5000至6000平方米,可容納研究人員1500至2000人。配備的國際會議中心,可舉行新產品發布、國際學術交流等學術會議活動;多功能廳配置圖書館、體檢中心、遊泳池、咖啡屋等綜合服務功能;專家公寓用來滿足不同類型的科技人才入駐。另外,為營造一流的生活環境,在研究院內部規劃設計了四個不同類型的公園,修建微地形等景觀區域,布置了小橋流水、花團錦簇、竹林環繞等景觀區域。
為使各類創新人才、創業團隊能夠在園林中工作,在景區內生活,基地以建設生態文明的花園式園區為目標,在宏安路兩側和研究院對麵等區域,規劃設計2個廣場,3個公園,並在普安路、弘安路、久安路、智高大街等主要交通幹線兩側,進行森林式綠化,預計總綠化麵積2500畝。
經過四年的快速發展,目前起步區5.85平方公裏的路網工程已經全部完工並投入使用,便捷的內部路網已經形成。連接京港澳高速的弘安路工程已經啟動,部分路段基本完工,預計2015年上半年竣工並投入使用,屆時從研究院直達市區將不足20分鍾車程。未來幾年,首都第二機場和房黃奕聯絡線建成後,以研究院為中心的北京高端製造業基地,將西依京港澳高速,東接規劃建設的首都第二機場,南聯房黃亦聯絡線,北靠中心城區,交彙聯通,形成四通八達、方便快捷的交通網絡。
考慮到所有的科技研發,必須經過中試之後,才能實現產業化,基地在研究院周邊配建了兩個共計約10萬平方米的中試廠房,為研究院的研發成果轉化提供中試車間,滿足研究院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的中試需求。目前,兩個標準廠房已經建成,在購置相關生產設備後,即可投入使用。
為充分引進和服務人才,基地多措並舉全方位解決專家團隊的居住需求、入駐科研團隊的進京問題、專家團隊入駐研究院後的子女教育問題、就醫需求等問題,形成北京高端製造業基地城市服務區。
“中關村新興產業前沿技術研究院建設正在創新中探索前行,無論是在建設初期、建設過程以及今後發展階段,研究院建設都堅持改革創新的思路,打破慣性思維,打破條條框框,力爭打造成為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和‘一區一城’新房山的示範項目。”楊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