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以容忍之功而成就大業的人比比皆是。這個世界上在音像方麵的電器,幾乎沒有一個企業的品牌知名度,能與“Sony”抗衡。索尼的總裁兼創始人盛田昭夫,從小就被他的父親稱讚為“天生經理”。
在1945年lO月6日,日本的《朝日新聞》在“黃鉛筆欄目”中刊出關於井深大的報道:“……聽說近年發明了一種新方法,在一般家庭使用的收音機上稍作加工,便可自由地收到短波廣播。前文部大臣的女婿、早稻田大學的理工科講師井深大先生,日前在日本橋白木屋三樓的東京電訊研究所門前登出廣告,宣布對普通收音機進行適當改造或安裝附加裝置後,即可收到短波廣播……”這促進了盛田昭夫與其合作的決心。
盛田昭夫聽完報道後,難以抑製心中的興奮之情,馬上給井深大寫了一封信,希望拜見他,並期望井深大能加入他剛起步的事業。一周後,盛田昭夫收到了井深的回信,信中,井深非常歡迎盛田昭夫去東京共同創業。
到東京後,井深大與盛田昭夫重訴舊情,二人信心百倍地開始了艱苦的創業之程。
1946年5月,櫻花盛開。在這個美麗的季節裏,井深大與盛田昭夫靠500美元起家,在東京一家被炸壞的百貨商店裏借了一間房子成立了公司(今日索尼的前身)。公司有20名職員,各個都十分精幹,其中有16人是大學畢業生,盛田昭夫任公司董事,井深大主抓技術控製。
公司創立之初,他們兩個都毫無推銷產品的經驗。兩人既未經過商,又沒在大學裏聽過一節銷售學的課,而且他們直到那時並沒生產出一件能夠打入市場的產品。隻是井深大處理過各種各樣的電器行業內部交易的事務:盛田昭夫隻是偶爾到他父親的米酒公司幫忙,他們隻能從那些支離破碎的記憶中搜刮出一絲賣東西的經驗。這麼一點點的銷售經驗實在少得可憐。
但兩人堅信,隻有推出受人歡迎的產品,前景才有保證。工人都是電子工程師,他們要想贏得這場競爭的勝利,井深大認為:“瞄準一種我們可以充分發揮優勢的產品”,盛田昭夫說:“一個遊泳能手,絕不可能成為馬拉鬆比賽的冠軍。”才幾年時間,這昔日的小公司已經開發並推出第一種全新的消費品,為公司後來的發展打下了雄厚的財政基礎。
井深大和盛田昭夫的開拓合作收到了最初的果實!合作方式固然重要,但在合作過程中兩者之間的那種相互容忍的氣度,顯得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