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從課文簡略處拓展
教學《愛迪生救媽媽》時,我抓住文中“愛迪生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這一句,引導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去閱讀有關愛迪生的書籍,學生對愛迪生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領悟課文內容。布置學生查閱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使學生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開闊視野,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擴大閱讀量,也使課內外閱讀緊密地聯係在了一起。
3.從課文缺乏處拓展
教學時,教師可抓住課文中的某些缺乏處,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進行恰當拓展。教師要讓學生查閱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學生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能開闊視野,培養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擴大閱讀量,也能使課內外閱讀緊密地聯係在一起。
4.從課文同類處拓展
學習了某種題材的課文後,教師可推薦學生閱讀相同題材的文章,這樣才能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再次運用已初步掌握的學習方法,並能鞏固學生的現有知識。
三、通過課堂教學傳授課外閱讀方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對小學一二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有效指導,就要幫助學生掌握一些簡單的閱讀方法,而課內閱讀教學則是學生獲取課外閱讀方法的重要途徑。學生在課內掌握了讀書方法,才能在課外閱讀中得法、受益;課外閱讀則為學生複習、運用閱讀方法開辟了廣闊的天地。教師要教會學生把課內學到的讀書方法靈活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具體可用下麵兩種方法指導學生。
1.圈圈畫畫
平時在課堂教學中,我要求每個學生都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圈畫”即在讀書的時候用筆作一些讀書符號。如“?”表示此處有疑問,“△”標出重點字詞,用“橫線”“波浪線”等不同的符號劃出優美的詞句。因為低年級學生會寫的字詞不多,所以對其讀書摘記的書麵要求可少些,切不可因此讓學生對閱讀望而生畏。
2.讀讀想想
開卷有益,但不能“食而無化”。課內閱讀教學中我著重教會學生提問法,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讀,邊讀邊思考,抓住重點詞、句、段去理解,引導其養成邊讀邊想的好習慣。我經常會告訴學生拿到一本書後,要先讀目錄,以了解文本總的概要,然後找到想要讀的內容,邊看邊想,在讀中自悟,在讀中自得,在不懂之處畫上符號,待閱讀全書後再理清條理,思考不懂的問題。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在指導低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依托課堂,延伸到課外,以課本為橋梁,讓學生課上學讀書,掌握閱讀方法,形成閱讀能力,課外愛讀書,會讀書,使課堂教學和課外閱讀相互滲透,互相促進。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提高了,良好的閱讀習慣養成了,讀書的有效性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作者單位:湖南漣源市雙江小學“小學生課外閱讀有效策略研究”課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