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於“不要光表揚政府”
卷首語
2013年末,一條新聞吸引了記者的眼球。李克強總理在天津考察,在視察一家民營企業時,李克強麵對企業不斷對政府的表揚,三次打斷企業負責人的彙報,不斷追問,“哪些政策可以調整”,不要光表揚政府,要承認我們的行政審批和發達國家比做的不夠好。這些問題一定要改進,要適應企業的發展。現在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要敢於啃骨頭。
政府的職能是什麼?為社會服務,為企業服務,為市民服務,建立社會公平正義的機製,引導產業健康發展,提供配套的公共設施服務,為社會和諧發展保駕護航……
但是,就當下社會的情形來說,雖然中央三令五申要簡政放權,減少行政審批,但是,政策繁多,審批漫長,積重難返,許多地方政府雖然做了很大的努力,但依然離中央的要求有相當大的差距(本刊本期刊發了部分地方政府減少行政審批的文件)。
政府與企業,到底該形成一種什麼樣的關係?雖然改革開放已經30多年,並且中國加入了WTO,實行市場經濟也有N多年,市場經濟本該是市場要唱主角的,但許多政府機關,還是習慣於定規矩、發文件、審批簽字……
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他們為社會創造財富,解決就業,提供慈善公益等等。尤其是中國的民營企業,更是自力更生,自主發展,自負盈虧。生存發展相當艱難,由於種種原因,國家給予的支持相當有限。
李克強總理麵對天津企業家的這一番話,表麵上是一種服務意識,實際上彰顯的是本屆政府的執政理念,倒逼各級政府要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政府做好該做的,屬於市場的,要交給市場;要進一步轉變作風,改變觀念,實實在在為企業服務。
同時,李克強總理也提醒企業家們,中央非常關注中國實體經濟的發展,關注企業家的切身利益,關注企業的困難。希望企業家們也要改變觀念,對政府不能一味盲從,企業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要及時大膽發出企業的聲音。多建言獻策,幫助政府了解市場,熟悉企業。
李克強總理的話也充分顯示了本屆政府超前的服務意識,敢於擔當的態度,勇於深水探索的堅強意誌。同時也告知全社會:隻要對中國改革開放有利,對中國經濟發展有利,對社會和諧有利,對人民福祉有利,黨和政府都會排除萬難,甩開膀子,迎接挑戰。
就在本期稿件進印刷廠付印之際,傳來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習近平總書記擔任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的消息。作為中國黨政軍的最高領袖和統帥,親自擔任組長,這是史無前例的。也是改革開放以來首次由國家最高領導人親自掌舵改革機構。這是中國的福音。中國改革的頂層設計即將完成,可以預計,中國一場波瀾壯闊的改革即將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