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妙計第三節(1 / 2)

86_86591第三節

武昌城頭,已經是武昌縣公的吳仁義正屹立在北麵的城門樓裏,鳥瞰著滾滾江水東流去,嘴裏念叨著:“老子終於把自己的封地親自取回來了!”

“師祖,我們回來了!”身後蹬蹬蹬傳來一陣有力的步伐聲響,吳仁義,現在的國公韓大人沒有回身,就已經感應到劉新那小子,帶著豹組的幾個頭目上來了。

“說說情況吧!”

“是,師祖大人!”劉新急忙把最近幾天打聽到的有關敵情彙報一遍,最後說道:“根據各地情況彙總,南麵的威脅不大,因為夏侯和將軍和王祥大人的兩支兵馬,一左一右,正威脅著武陵以南,長沙北翼西側的安全,他們可是自顧不暇!”

劉新清楚明了的彙報說:“至於北麵,北有大別山阻隔,加上葛大師親自坐鎮的山地師警戒;南有雲夢澤天然屏障,加上荊南水軍警戒,問題也不大。目前來看,最危險的當屬這邊了!”

“嗯,不錯,繼續說下去!”吳仁義鼓勵道。

“謝師祖誇獎!據探子回傳的消息,東吳已經調集了三路大軍,南路主要集中在豫章(南昌)一線,進軍目的地應該是長沙郡;北路主要從 廬江(合肥)集結,然後西進,目標應該是江夏。至於中路,顯然是要通過水路沿江西進,目標自然是這裏!”

吳仁義點頭表示認可,然後說道:“麵上看,對方可是要興堂正之師,三路並進,南北互相呼應,以分散我部精力。殊不知,這樣一來,他們的兵力也就薄弱了許多,正利於我們分頭出擊,各個擊破呢!”吳仁義低聲說道:“去,帶著師弟們休息一天,明天來國公府領受新的任務!”

統帥吳國大軍前來進攻的,是被譽為吳國名將的陸抗。

陸抗吳縣(蘇州)人,三國名將陸遜次子,孫策的外孫。襲父爵為江陵侯。孫皓稱帝之後,任其為鎮軍大將軍、都督西陵、信陵、夷道、樂鄉、公安諸軍事,駐樂鄉(今江陵西南)。

原本曆史上,陸抗曾經擊退西晉將軍羊祜的進攻,又設計攻殺叛將西陵督步闡,取得西陵之戰的勝利。之後拜大司馬、荊州牧,但不幸病逝於任上,終年隻有四十多歲,曆史上稱之為吳國最後的名將 。在其死後不幾年,吳國隨即為西進所滅。

因為吳仁義的出現,魏吳局勢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原本該有吳國控製的武漢及其周圍地區,因為吳仁義親臨,巧使妙計,將荊州北部地區,和南部大部分,幾乎兵不血刃的納入了魏軍控製,並牢牢扼守住了長江咽喉荊州以東地區。

大怒之下,大吳皇帝孫皓馬上派出江陵侯鎮軍大將軍陸抗,督帥大軍,前來平定。陸抗的確是三國末期的名將,可謂文武雙全。因為敵情不明,所以他采取了三路大軍齊頭並進,穩紮穩打的策略。等後續部隊到達之後,將主力集中到長江沿線,水陸並進,互為倚角,於十月末,前鋒到達了柴桑(九江)。

因為此時的柴桑屬於武昌縣,隻是作為一座軍事重鎮存在,但是其地位也很重要。因為他它地處三江之口,七省通衢要地,以此自古以來都引起南北統治者重視,其城高壕深,周圍水網密布,東南兩麵高山環伺,是個易守難攻的險要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