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錦囊第四節(1 / 2)

86_86591計策自然來自於正在“閉關”的吳仁義。此時他依舊在安樂莊園西邊的冶煉基地忙碌著,因為雙筒火槍的試製成功讓他很是興奮,遺憾的是太少了。想想在千軍萬馬對陣的時候,比弓箭之類殺傷力強不了多少的十幾支火槍能頂什麼用?瞬間就會被人海淹沒掉的。怎麼辦?自然是先提高數量,然後再積累經驗和技術、材料等基礎之上想辦法提高質量。

與槍支相比,火炮的製作倒是容易了不少,現在最的的難題也在於點火裝置太過滯後,再加上彈藥依舊隻能使用冷色炸彈,也就是鋼珠之淚,殺傷力大打折扣。

看來得很下工夫。琢磨一下激發裝置才行,否則,無論槍炮,要提高性能,增加射程都不現實。就目前而言,隻好將就著,起碼領先了所有地球人的火炮技術足可以應付一段時間了,吳仁義自我安慰著。

“師父,我回來了!”很久沒露麵的董神醫突然趕到了冶煉基地,從挎包裏掏出了一疊銀票說道:“這次收獲比上一次幾乎翻番,整整三千三百萬錢!”

吳仁義放下手裏的工具,轉身過來,看著有些消瘦的董神醫,心下感慨,嘴上說道:“辛苦了,怎麼不好好歇歇,跑這兒幹嘛!”

“嘿嘿,第一時間向您老報喜呢!”實際年齡已經五十歲左右的董神醫,笑眯眯地回答。

“我說老董,你老小子可別學蜀王,也要變成一個財迷,那樣會影響修行的!”無人以故意說道。

“咳咳,師父有言在先,什麼酒肉穿腸過,到心若磐石!”蜀王,安樂公邁著方步走進了臨時工作間,接著話茬答道。

“高,高見!老劉說的太妙了!”董神醫似乎找到了理論依據,馬上應和道。

“這可是師尊大人說過的,本王爺隻是照搬而已!”蜀王繼續搖頭晃腦的念叨著,引來了一陣低笑。

與西征軍不同,北路和南路兩路大軍行軍從容,並不向前去打仗的樣子,而近似於練兵。因為根據指揮部命令,各營兵丁一天行程不過五十裏,開拔時間晚,一般在吃完早飯,很好的休息一番之後,這才走路;到正午之前早早地安營紮寨,很快就是飽餐一頓,然後經過充足休息,又是悠哉悠哉走他個三二十裏地,太陽還老高的時候,指揮部就命令找合適地方安營紮寨了。

如此這般,兩路大軍在將近半月時間裏,隻前進了六七百裏地。不僅是中層軍官煩了迷糊,以為領兵大人畏敵不前,不懂兵貴神速的道理,即便是一些士兵也議論紛紛,不明白長官們葫蘆裏賣的什麼藥。

“你們不理解,老夫也不理解呢!都給我聽好了,就按照命令辦,不得違背!”王祥大人惱怒的對前來提意見的部將訓斥道。

也難怪啊,自己可是老資格了,當了大半輩子官,也沒少指揮作戰,可是如此做派還是第一次遇到。不能抗議嗎?不能,以為皇上說了,就按照他老人家轉交的錦囊行事,違令者革職查辦。

終於,目的地到了。王祥大人的出兵第一站是南陽,此地可是交通要地,軍事重鎮,扼守豫南,荊北門戶。尤其重要的,這裏可是京師的南大門,本身就有皇親國戚太常夏侯和領精兵一萬五千駐守。再加上南麵的叛軍司馬亮所部也沒有大規模興兵,所以麵上來看,援軍的遲到也無關大局。

到是另一路賈充所部,卻是曾經得到過冀州地方的告急通報,但是讓一眾將領鬱悶的是,尚書大人,都督賈充就是安步當車,死活也不著急,令人異常憤懣。甚至有些軍官都聯合起來,準備彈劾其畏敵不前,貽誤戰機的做法。

賈充大人說了:本帥雖然不太知兵,但是也懂得兵貴神速,救兵如救火的道理啊!但是咱手裏可是有陛下親自交代的錦囊啊。行軍篇說了:日行不過五十裏,朝夕不早起,不晚休。正午前後還要好好歇息一番來。你們不理解,老子還不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