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汽車之父——卡爾·本茨
卡爾·本茨,1844年出生於德國。他是一個火車司機的兒子。
少年時代,本茨在家鄉喀魯斯的一所工業學校學習學和機械學。
三年後,當他從這所學校畢業時,便立誌做一名發明家和企業家。在他23歲那年,父親因病逝世,於是本茨便靠父親臨死前留下的一點兒錢,和母親一道搬到了曼德鎮。
本茨25歲時,靠一筆借貸辦了一家小小的工具廠,盡管生活和以前相比好一些了,但本茨希望自己的事業有更大的發展,尤其是汽車,那是他的最大夢想。
1879年,對本茨來說,是一個很有紀念性的年頭。他首次成功地研製出一台二衝程發動機,取名為“奔馳發動機”,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空氣壓縮打火發動機。
1883年,本茨終於在曼德鎮建立了自己的汽車公司。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汽車製造公司。本茨製造發動機的目的就是想用機器來代替馬拉車。後來,經過長期研究,多次試驗,1886年,一輛由馬達發動機控製並能變速的馬車式三輪汽車終於問世了,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汽車雛形,它至今還陳列在德國慕尼黑德意誌博物館。這輛三輪汽車采用一台單缸0.9馬力的汽油機,並具備了現代汽車的一些基本特點,如電點火、水循環、鋼管車架、鋼板彈簧懸掛、後輪驅動、前輪轉向和製動手把等。
1月29日,本茨試駕三輪汽車成功,並取得了專利,人們從此將這一天視為汽車的誕生之日;本茨也就由此被稱為“汽車之父”。
試車之後,本茨進一步對三輪汽車進行改進,他說:“我要造出美觀大方、實用的汽車來!”
正當他為改進汽車絞盡腦汁之際,對奔馳公司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另一位重要人物登上了曆史舞台,他便是德國當時著名的設計工程師哥特裏普·戴姆勒。
戴姆勒是麵包師的兒子。他曾學過槍支製造,也管理過一家發動機廠。
1883年8月15日,戴姆勒發明了世界第一台輕巧快速運轉內燃發動機。
1886年,他又在一輛用795馬克買來的四輪車上裝上他的發動機,以每小時18公裏的速度,從斯圖加特向康斯塔特行駛。
1890年11月28日,他創建了自己的戴姆勒汽車公司。
正當本茨這些德國人為汽車著迷時,美國人亨利·福特研製出單缸、雙缸式發動機汽車,帶動了美國汽車工業的迅速發展,美國廉價汽車大量開進德國。
1926年6月,奔馳公司同戴姆勒汽車公司合並,成立戴姆勒—奔馳股份公司,業務有較大發展。合並之後,奔馳公司著手開發品種齊全的各類汽車。公司生產的車輛是從一般小轎車到215噸大型載重汽車,以及各種運輸車、大轎車、多用途拖拉機、越野車等共160多個品種,3700種型號。
同時,奔馳公司著手培養一支技術熟練的職工隊伍,製定嚴格產品品種部件的檢查製度,開拓無處不在的銷售服務網。
由於本茨經營有方,謀略過人,“奔馳”輝煌騰達,領導了汽車行業的潮流。目前,奔馳公司已經成為世界十大著名汽車公司之一,“奔馳”已是全球的名牌,是世界十大名牌中名列在可口可樂之後的世界第二大名牌!
就在“奔馳”興盛之際,1929年,“經營怪才”卡爾·本茨病逝了,但他的名字卻永遠記載在汽車發展史冊上。
一、走強強聯盟之路
競爭,伴隨著汽車工業的誕生而誕生。為了與美法等國的汽車一比高低,本茨果斷地擯棄狹隘的個人意識,與戴姆勒聯合,從而走上了強強聯合之路,使奔馳成為世界名牌。
曼德鎮在19世紀的德國是一個毫不起眼的小鎮。
這是一個寒冷的早晨。天色陰晦的小鎮,街上行人稀少。
這時,街頭出現了一位大約30來歲的男人。隻見他眼神裏透著一絲焦慮。他叫卡爾·佛裏特裏奇·本茨(也譯作奔馳)。當時他是一家很不景氣的小工具機械廠廠主。最近一段時間他正為一項新型的內燃機的研究工作,而不得不到處奔波,所以精神顯得十分疲憊。
此刻,心情憂鬱的本茨呆呆地站在街口,目光茫然地朝四處張望,仿佛正在企盼著什麼。
這時,本茨的一位朋友正騎著一輛自行車沿著街道朝本茨駛來。
這位朋友騎的是最時髦的自行車。當時,自行車的腳蹬是裝在非常大的前輪上的。
較大的前輪雖然適合於越過石頭或路上的坑窪。但卻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才行,而且腳部很容易感到疲勞。
現在,當本茨的朋友騎著自行車從本茨身邊駛過時,本茨突然驚異地睜大了雙眼。毫無疑問,這輛時髦的自行車已經把他給深深的吸引住了。於是,平素喜歡新奇事物的本茨便急忙揮手,請那位朋友停下來。
朋友不解地從自行車上跳下來,然後向本茨問好。
本茨漫不經心地朝朋友點點頭,然後便蹲下來開始認真端祥那輛自行車。好一會兒,他才站起來,便問朋友,肯不肯將這輛自行車賣給他。
朋友猶豫一會兒,終於點頭答應了。
本茨興奮得差點叫起來,便急忙跑回家將買車的錢取回來。本茨打算買下這輛自行車後,然後拿回去好好地研究一番。
以後連續幾天,本茨像著了迷似的在這輛自行車前轉來轉去。
一天,當他在練習這輛自行車時,突然腦海裏閃過一道奇特而又大膽的念頭:“如果能將引擎裝在自行車上,那麼,腳不僅不會疲勞,而且行車的速度可以大大超過馬車。”
本茨想到這,便興奮起來。
他決定大膽地嚐試,將內燃機與車輪結合在一起,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輛用引擎帶動的車子來。
這一年正是1877年,本茨恰好是33歲。
雖然本茨決定發明世界第一輛汽車時,歐洲一些國家,如英國、法國早已經開始用蒸汽引擎來驅動船舶和火車,英國的斯蒂文遜在本茨之前發明了火車,可是由於當時的引擎體積十分龐大,根本無法將引擎安裝在自行車或輕便車輛上。
這的確是個相當大的難題。
本茨決定先做一次詳細的調查研究。於是,他將自己的那家工具廠交給一位親屬暫時管理,自己離別妻子,獨自一人到外地做調查,以便掌握第一手資料。
1877年夏天本茨聽說一種四行程的內燃機很有利用價值。這種新型內燃機是德國工程師奧圖爾於1876年發明的,最大特點是體積比較小。
於是,本茨急忙托一個朋友買了一台這樣新型內燃機。
機器買回來後,本茨便帶著它,趕回曼德鎮。從他離開家至今,已經是半年多時間了。
現在,他仍然顧不上自己的那家工具廠而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研究分析這種新型內燃機上了。
他的家自然成了實驗室,那台內燃機就放在起居室的中央,連餐桌也成了工作台。
這是一種將汽缸中的易燃氣體點火引爆,然後利用汽體膨脹所產生的力量來推動汽缸中的活塞運動的內燃機。
如果把這種引擎裝在車上,經過發動,活塞的運動經由連杆帶動傳動軸,傳動軸再來驅動車輪旋轉前進。
經過將近一年的研究分析,1878年本茨終於製成了用燃氣來運轉的引擎,實驗效果很好。
現在,他終於鬆了一口氣,開始考慮下一步該怎麼辦。
可是,新的問題也出現了,這種經本茨改進的引擎,雖然效果很好,但投資太大了。再加上他那家小工具廠連年虧損,所以本茨當時手頭十分拮據,根本沒有錢投資生產這種引擎。
一個月後,他終於找到了一位合夥人。那人表示願意幫助本茨銷售這種燃氣引擎。
實踐證明,這種燃氣引擎,很受小工廠的歡迎。
當本茨攢到一筆錢時,便滿懷信心地繼續致力於這種強力引擎的開發。他打算首先將引擎裝在小型四輪車和三輪車上,可是,這時那位合夥人卻不同意他這樣做,認為他這樣做是異想天開,毫無意義。
無奈,本茨隻好再以交換燃氣引擎銷售權為代價,又找到了另一個願意幫助他研究開發的合夥人。
半年後,已經擁有一筆資金的本茨在曼德鎮買了一所房子,專門做研製汽車的場地。
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改進這種引擎。
這時,他了解到法國人倫諾華曾製造過汽油引擎。但卻一時買不到這種機器。不久,曼德鎮附近發生了一起意外的爆炸事故。起因是有人用汽油洗滌衣服上的汙垢,由於裝汽油的容器未蓋緊,汽油與火花接觸便發生了爆炸。本茨從這件事故中,發現了汽油的強大威力。
他下決心開始研究汽油引擎。
經過反複試驗,他發現當壓縮混合氣體,使其密度增加時,爆炸力也隨之增強。經過幾個月的努力,本茨終於成功地製造出體積小而力量大的汽油引擎。
是的,他的汽車夢就要實現了!
與此同時,特利特·戴姆勒在汽車製造上也取得了成功。
1883年8月15日,這是人類渴望已久的日子,也是工程師特利布·戴姆勒一生中最走運的時刻。
在他麵前,世界上第一台輕巧的內燃發動機正飛快地轉動著!
這個麵包師的兒子揮舞雙手,欣喜若狂地高喊起來:“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特利特·戴姆勒的父親曾是一位馬車夫,然而,由於火車的出現,馬車夫失業了,改行當了麵包師。
在麵包生意清淡的時候,父親經常趴在窗口,仇恨地望著從眼前呼嘯而過的火車。
這番情景,在幼小的戴姆勒心裏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從那時起,他就一心想著要給父親挽回麵子,他也要造一種車,但決不造火車,火車雖然拉得多跑得快,但是火車隻能在規定的路線上跑,它在很多方麵還不如馬車。他羨慕的是火車上的那個威力無比的發動機,他想,如果把火車上的發動機裝在父親的馬車上那該多好,可是火車上的發動機太笨重了,他要造一個輕巧些的,造一種人們從來沒有見過的不用馬拉的車輛。
懷著這種夢想,漸漸長大的戴姆勒一直醉心於機械製造,起初在一家軍工廠學習製造槍支,後來獨立負責一家瓦斯發動機工廠,下班之後,長年累月和同胞兄弟威廉·邁巴赫一道,鑽研一種“輕便快速發動機”的設計和製造。
今天,終於夢想成真!戴姆勒的發明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輕巧快速運轉的內燃發動機誕生了。這台發動機每馬力能帶動80公斤重量,達到了相當高的轉速。此時,戴姆勒並沒有滿足,他想創造一種“所有車輛都能使用的自動推進器”。於是,他立刻將自己的發明安裝在一輛“騎式車子”(即自行車)上。這就產生了以自行車為基礎的世界上第一輛摩托車。1886年,戴姆勒取得了更加轟動世界的成功:他在一輛花了不少錢買來的四輪“美國馬車”上安裝上他的發動機,以每小時18公裏的“令人窒息”的速度,從斯圖嘉特駛向康斯塔特。戴姆勒成功地發明了汽車。
人類第一輛汽車誕生了。
在那個發明創造層出不窮的年代,擁有汽車夢的人並不止戴姆勒一個,巴登的鉗工卡爾·本茨同樣夢想著公路上能行駛一種無軌的、不用馬拉的車子。幾乎是在戴姆勒發明第一輛汽車的同時,1886年1月,42歲的本茨也興衝衝地夾著皮包來到專利局,獲得了一種以汽油為動力的自動車的專利權。本茨的發動機達到了4馬力,並且第一次采用火花塞點火,直到今天,每一輛汽車都還在沿用著這一原理。
在拿到專利權的幾小時以前,本茨還在自己的院子試驗自己發明的自動車。在眾目睽睽之下,卡爾·本茨手扶車把,駕駛著這輛木製的、裝有輻條的三輪汽車嘎嘎地開動起來,最後一下子撞到了磚牆上麵,本茨差點兒從座位上栽下來,他顧不得擦去一身的汗水和油漬,一路歡呼著朝專利局跑去。這輛三輪汽車迄今還陳列在德國慕尼黑德意誌博物館裏。
為了充分利用自己的發明,戴姆勒和本茨相繼建立了自己的公司。人們奔走相告,慶賀人類這一劃時代的發明。從此,位於曼海姆的“奔馳(即本茨)公司萊因瓦斯發動機廠”和位於康斯塔特的“戴姆勒公司發動機廠”,再也用不著為缺少訂貨而發愁。
1896年,戴姆勒設計了第一輛馬達載重車;奔馳也製造出第一個計程器,並於1894年搶在戴姆勒之前製造出了第一輛公共汽車。
1900年,戴姆勒成功地研製出一種高速新式轎車。這年3月,赫赫有名的戴姆勒工廠的大主顧、奧匈帝國總領事埃米爾·耶利內克來了,要求訂購36輛新式轎車,同時提出一個頗具浪漫色彩的條件,那就是在轉售這批汽車時,用他美麗的女兒的名字“梅賽德斯”作為汽車的新商標。於是,從1902年起,一顆吉祥之星就開始高懸在這家企業的上空,這就是那個閃爍在圓環之中的三角星,它裝在每一輛梅賽德斯汽車的水箱蓋上,象征著人類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擁有者身分的顯貴。
這一批梅賽德斯新車的設計,的確非同尋常,因而引起了當時人們的極大興趣。它擁有一個長長的衝壓鋼櫃,和一個斜置的轉向柱,位於車頭的是四缸發動機、蜂窩狀的水箱、水泵以及連杆變速器。在以後的近50年時間裏,這種結構幾乎成了現代汽車的標準。
戴姆勒的成就對卡爾·本茨的奔馳汽車公司是很大的打擊。在梅賽德斯汽車誕生前,奔馳汽車公司是德國汽車工業之冠,1899年生產了575輛車。盡管其他投資者勸本茨接受梅賽德斯發動機的設計,但他太保守了,不願聽取這一忠告。1903年,他的公司陷入困境,他被迫辭職,後又回公司當顧問。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小轎車已經成為發達工業國家使用較普遍的交通工具。因此,奔馳公司的馬達發動機驅動的三輪汽車便被四輪高速轎車擠垮。麵對這種形勢,奔馳公司隻好生產各種型號的貨車。
此時的世界汽車市場,特別是小汽車市場幾乎成了法國人和美國人的天下。美國的福特汽車、法國的雷諾汽車占領了世界50%的汽車市場。
奔馳公司和戴姆勒公司都麵臨新的更加嚴峻的挑戰!
1918年以後,世界性經濟危機使德國汽車工業受到打擊。由於通貨膨脹導致的汽車市場滯銷,加上小轎車當時還屬於富人的奢侈品,更為汽車工業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困難。在經濟危機的年代裏,在德國市場上,除戴姆勒和奔馳兩家汽車製造廠相互競爭外,還麵臨著美國新興汽車工業的嚴重威脅。廉價的美國福特T型車不斷地、大量地湧進德國市場,迫使戴姆勒和奔馳攜起手來,共同對付國外汽車業的競爭。1926年6月29日,這兩家公司合並為戴姆勒—奔馳股份公司,並且統一了它們的產品設計和生產。他們把新的工藝技術應用到汽車上,推陳出新,不斷變換車型,以創新求發展。1928年,研製生產了“紐爾堡460”型8缸6座汽車;1936年,研製出布爾曼柴油發動轎車,直到梅賽德斯400、600型高級車相繼投放市場。1938年,開始成批生產著名的“260”型柴油發動機小轎車;不久,又生產出當時速度最快的小轎車“540K”型。1938年生產的320匹馬力、8個汽缸和壓縮發動機的“大梅賽德斯”,被視為現已退役的“梅賽德斯600”型的先行者。此時,這種豪華轎車已在早期的“摩托馬車”的基礎上向前大大地跨出了幾步,它身上留下了現代最新科技成果的痕跡。
至於取名為“梅賽德斯”的新型車,更有不尋常的設計,當時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
一個長長的衝壓鋼樞和斜的轉向柱,位於車頭的四缸發動機,蜂窩形的水箱、水泵以及連杆高速器……
在以後的汽車發展史上,這種結構成了現代汽車的標準模式。
戴姆勒—奔馳汽車公司之所以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就在於他們善於推陳出新,各種款式推出較快,並迅速風靡世界。
該公司當時的流行口號是以創新求發展。他們把新的工藝技術應用在汽車上,不斷變換車型。
此外,對於顧客要求的不同色彩,不同規格,奔馳汽車都一一給予滿足。
因此,在公司裏未成型的汽車上往往掛有一塊牌子,上有顧客姓名,車輛型號式樣和特殊要求等。
來取貨的顧客驅車離去時,奔馳公司還贈送一輛玩具的奔馳汽車模型,使車主的下一代也能對奔馳留下深刻印象,爭取一代一代都買奔馳車。
進入20世紀30年代,歐洲許多公司,如意大利的菲亞特、法國的標致、雷諾等公司也開始與奔馳公司爭奪市場。
此外,由於稅收和汽油費的提高,使許多德國人失去了買新車的興趣。
競爭,再次給奔馳公司敲響了警鍾!
新車輛都要經過如同雜技中飛車走壁一樣的試驗,不合格產品統統退回檢查,並追究生產者的責任。不過,至目前為止,奔馳汽車的新品很少有不過關的次品,在國際汽車界享有極高的聲譽。
30年代該公司生產的梅賽德斯·奔馳轎車,在汽車競賽中獲勝,這就進一步提高了公司的聲譽。1936年公司研製成功內燃機車,從此,奔馳公司成為陸上運輸機械的霸主。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公司下屬的製造航空發動機的工廠全部被摧毀。二次大戰後,戴姆勒—奔馳汽車公司在美國的扶持下,很快恢複了生產。50年代引進多用途四輪卡車製造工藝,生產六汽缸發動機;60年代,小轎車和商用汽車的生產和經營業務繼續獲得發展,先後控製和兼並了漢諾馬格公司、享舍爾機車製造公司和克虜伯的機車製造廠,公司規模進一步發展壯大。
1973年發生的石油危機,曾使奔馳公司稍受影響,但1975年的生產就超過了曆史最高水平。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周期性經濟危機,使聯邦德國的各經濟部門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可是奔馳公司的生產仍然得到發展,也就是說,自1974年以來,雖然經曆了兩次石油危機和幾次周期性的經濟危機的衝擊,以及與日本汽車業的激烈競爭,但是,奔馳公司的奔馳車卻一直在“得意地疾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