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阻且長,以迂而求,反得其直。
從表麵上,低調者似乎不思進取。所以許多人覺得,人之所以低調的原因就是沒有自信。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不思進取的人是宿命論者;低調的人更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用雙手去改變命運。即使遇到困難,他們也能夠泰然處之,能夠以迂求直。
享譽世界的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曾經運用以迂求直的方法,鬥敗了不可一世的老摩根。
1898年,美西戰爭爆發,而與此同時,美國商界也展開了一場龍爭虎鬥,他們是華爾街的龍頭大哥摩根和素有鋼鐵大王之稱的卡內基。
由於美西戰爭的爆發,使得匹茲堡的鋼鐵需求量一下子高漲,而戰爭的勝利,使得美國在國際上聲名大振。在這樣的背景下,摩根向卡內基發動鋼鐵大戰的意義就更加重大了。因為摩根也看到了鋼鐵工業的前途是無量的,所以,他早就把目光盯在了鋼鐵生意上,並把安插高級管理人員作為融資的條件,送入伊利鋼鐵公司和明尼蘇達鋼鐵公司,從而控製了這兩家鋼鐵公司的一些實權。但這兩家鋼鐵公司與卡內基的鋼鐵公司相比,隻能算是中小企業而已。由於美西的這次戰爭導致了鋼鐵的價格猛烈上漲,摩根對鋼鐵的興趣更加濃厚了,便決定向卡內基發動進攻。
摩根一心想要主宰全美的鋼鐵公司。所以,他一出手就拿卡內基開刀。摩根首先滿足了一個融資商的要求,合並了美國中西部的一係列中小型鋼鐵公司,成立了聯邦鋼鐵公司,同時拉攏了國家鋼管公司和美國鋼網公司。接著,摩根又操縱聯邦鋼鐵公司的關係企業和自己所屬的全部鐵路,同時取消對卡內基的訂貨。
摩根本以為卡內基會立刻做出一些反應。但事實恰與摩根預料的相反,卡內基出奇地平靜,竟然紋絲不動。對於玩股票起家的卡內基來說,他比所有人都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冷靜,沉住氣才是最好的對策,特別是在這樣的關鍵時刻,自己麵臨的對手是能夠在美國呼風喚雨的金融巨頭,如果此時匆忙上陣,最終倒黴的肯定是自己。
摩根很快就意識到了在這件事上他栽了跟頭,他必須馬上去采取第二個步驟,他揚言:美國鋼鐵業必須合並,是否合並貝斯拉赫姆還在考慮之中,但合並卡內基公司,那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情,摩根向卡內基發出了這樣的挑戰,他還威脅道:如果卡內基拒絕的話,我將找貝斯拉赫姆聯手對付他。這樣的話,卡內基的處境就不妙了。在分析了局勢以後,卡內基終於做出了一個決定:這種合並真的有趣,參加一下也沒什麼不好的。至於條件,我隻要合並後新公司的公司債,不要股票。至於新公司的公司債方麵,對卡內基鋼鐵資產的時價額以1美元比1.5美元計算。
1美元比1.5美元,這對摩根來說,條件太苛刻了。但摩根經過考慮,最後還是答應了卡內基的要求。沒有人知道摩根到底是怎麼想的,可能是他此時已經騎虎難下了,而更為可能的是,摩根考慮的是壟斷後自己將得到誘人的高額利潤。談判達成了協議,卡內基的鋼鐵歸到了摩根的名下。按照合約,卡內基鋼鐵公司的價額以合並後新組建的聯邦鋼鐵公司的公司債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