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退後一步,低調一分(1 / 1)

退步是智取,不是懦弱;低調是準備,不是消極,如果你不想獲得玉石俱焚的結果,那麼就要低調,等待一飛衝天的結局。

有句俗語叫:“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也就是說,世事多變,今日高高在上,人前顯貴,明日就有可能成為階下囚,流落市井。也可能今日站在你麵前的人獐頭鼠目、貌不驚人,但明日就華衣錦袖,鳳冠峨帶。反過來講,當我們今天事事不如意時,學會低調,當實力微弱時,不妨選擇退讓,等到時機成熟時,再反退為進,一飛衝天。讓步是為了獲得更大的進步,就像體育運動中的跳遠一樣,為了跳出好成績,退幾步是必然的。

中國的始皇帝秦始皇從繼位到親政,其間經曆了9年時間。這期間秦國的政權便落在了母親趙太後和相國呂不韋的手中。這就使得與君權對立的兩大政治集團的勢力得到惡性膨脹。而他則空有淩雲誌,施展不開拳腳。

秦始皇繼位後,呂不韋的勢力得到進一步擴張,而且還攫取了作為國君長者的“仲父”尊號,成為秦國首屈一指的巨富和政治暴發戶。更為囂張的是,呂不韋還招養門客3000人,著寫《呂氏春秋》,目的就是企圖在秦始皇親政後,使其仍然按照呂不韋的意圖去統一和治理天下。秦始皇如何不明白,但是勢不如人,隻有選擇低調。

另一方麵,趙太後在秦莊襄王死後,孤身無偶,呂不韋投其所好,找了一個嫪毐假充宦官,進入太後宮中。太後對他十分寵愛,除了自己所掌政務全部交於嫪毐決斷,還將其封為長信侯。依仗太後權勢,嫪毐為所欲為,不僅大肆揮霍國家財富,而且廣泛搜羅黨羽,圖謀不軌,許多朝廷重要官員都投靠到他的門下。他家中有奴仆幾千人,求得官職來當門客的多達千餘人。心高氣傲的秦始皇如何能夠忍受這樣一個人在自己麵前頤指氣使,但是“勢不如人,隻有低調以對”。

事實也的確如此,麵對呂黨和後黨兩集團的囂張氣焰,秦始皇深知自己勢不如人,表麵上采取了低調的策略,不動聲色,暗地裏卻為掃除兩大障礙做好了充分準備,表現出了一個英明君王高超的鬥爭藝術。

公元前238年,嫪毐想在秦故都雍城的蘄年宮殺死秦始皇。秦始皇早有戒備,立刻命令昌平君等人率軍鎮壓,活捉了假宦官嫪毐。九月,將他車裂,誅滅三族,黨羽皆梟首示眾,受案件牽連的四千餘人全部奪爵流放蜀地。

秦始皇並沒有一鼓作氣乘機鏟除呂氏集團。呂不韋輔佐先王繼位的卓著功勳眾所周知,在秦國也有深厚的根基,操之過急,難免敗事,因而秦始皇暫時沒有動呂不韋。公元前237年,秦始皇根基已穩,於是開始逐步解決呂氏集團的問題。他先是免去呂不韋的相國職位,將他轟出秦都鹹陽,趕到封邑洛陽居住。秦始皇怕呂不韋與關中六國勾結,最後派人賜他毒酒,迫他自盡。

作為叱吒風雲的一代帝王,秦始皇果然氣度不凡,在親政不久處於劣勢的情況下,以退為進,低調行事,巧避鋒芒,以待時機,最後順利鏟除嫪毐、呂不韋兩大敵對勢力,鞏固了君權,為其實現統一大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做大事的過程中,不能一味地進攻,尤其身處弱勢者,一定要巧妙避開對方的鋒芒,尋找以退為進的轉機。

聰明人不會在形勢不利於自己的時候去硬打硬拚,那樣,有可能是以卵擊石,自尋死路;也有可能是兩敗俱傷,損失慘重。在這種時候,他會先退幾步,低調行事,以求打破僵局,為自己積蓄力量贏得時機。

退步是智取,不是懦弱;低調是準備,不是消極,如果你不想獲得玉石俱焚的結果,那麼就要低調,等待一飛衝天的結局。退後一步,低調一分,你才有機會,才有時間,為下一步的進攻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