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低調說話是大智慧(1 / 1)

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說話的好與壞關係交往的功效。如果能巧妙地“低調說話”,少說空話、大話,甚至做到不說話,腳踏實地做人、做事,那就能達到做人的高境界。

說話是人類最簡單、最直接的表達方式,說話在交往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溝通過程中,如果想讓他人更好地理解你,你首先要表達好自己的意見,不僅要表達清楚要說的內容,而且還要讓人去揣摩你語言的深層含義。特別是在銳意進步的現代社會中,我們更在追尋言語表達的真諦,低調說話勢在必行,因為低調說話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為人處世的智慧。低調說話者懂得“打鼓打在點上”,他們話雖不多,但句句足以讓人思索和斟酌。

春秋時,齊國的晏子經常用非常聰明的語言來勸諫齊景公。一次,齊景公的一匹愛馬暴死,齊景公大怒,命令手下把養馬人用刀肢解。這時,晏子剛好在齊景公身旁,見刀斧手持刀而進,便問齊景公:“堯舜當年肢解人時,從誰的身軀開始的?”齊景公說:“從自身開始。”他聽出晏子是在委婉地批評他,他又不願赦免養馬人,就說:“把他下獄吧!”晏子說:“好,但先讓我代您說說他所犯之罪,這樣才能讓他心服。”齊景公說:“可以。”晏子就開始曆數養馬人三大“罪狀”。國君讓你養馬你卻把馬養死了這是死罪之一;死的是國君最喜愛的馬,這是死罪之二;你讓國君因為一匹馬而殺人,百姓聞知,必定怨恨國君,鄰國聞之,必輕視我們的國家,這都是因為你使馬死了造成的,你當死罪三也。來人,將其下獄!齊景公明白了道理,說:“把養馬人放了,不要因此傷害了我的仁政。”

言語上的趾高氣揚、放蕩不羈是做人的大忌,而低調說話正好可以收斂自己過分的言行。如果不低調說話,去說大話、擺架子、耍威風,到頭來隻能遭到別人的鄙夷和陷害,人生必將要經曆更多的挫折和壓力。年輕的畢業生經常會犯下這樣的錯誤,當他們剛到一個單位任職時,往往急於表現自己的能力,在還不了解公司的全部情況下,就猛地“燒了一把火”,結果不是“燒”得不是時候,就是“燒”錯了地方,不但費力不討好,結果還被領導冷落和排擠。

在許多場合,有一些話不好直說不能直說也無法明說,於是,旁敲側擊繞道迂回,就成為低調者所采用的方法。

在南朝時,齊高帝曾與當時的書法家王僧虔一起研習書法。有一次,高帝突然問王僧虔說:“你和我誰的字更好?”

這問題比較難回答,說高帝的字比自己的好,是違心之言;說高帝的字不如自己,又會使高帝的麵子擱不住,弄不好還會將君臣之間的關係弄得很糟糕。

王僧虔的回答很巧妙:“我的字臣中最好,您的字君中最好。”

皇帝就那麼幾個,而臣子卻不計其數,王僧虔的言外之意是很清楚的。高帝領悟了其中的言外之意,哈哈一笑,也就作罷,不再提這事了。

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說話的好與壞關係交往的功效。如果能巧妙地“低調說話”,少說空話、大話,甚至做到不說話,腳踏實地做人、做事,那就能達到做人的高境界。

如果你低調說話,別人就會很容易地接納你,喜歡你,幫助你;反之,你不懂分寸,說話冒失,不講原則,就會人人討厭你,事事為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