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向平凡人學習(1 / 1)

偉人固然偉大,但也是從平凡人慢慢做起的,我們既要向偉人學習,也要向平凡人學習。

向平凡人學習是一種低調處世的方法。偉人之所以成為偉人,是因為他們知道運用這種方法,從而不斷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在我們的身邊總會出現許許多多甘於平凡、無私奉獻的人,他們是憑覺悟、憑責任心工作的人,他們都是平凡的人,但他們身上都有偉大之處,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有一次,電視中講述了一個有“南方風鈴”之稱的美國南方婦女的奮鬥曆程。其中有一個鏡頭是:在美國南方著名的孟菲斯大學,學校為一名工作了31年的黑人婦女的退休舉行了隆重的慶典,並把她的名字刻在了校內一座紀念碑下麵的大理石上。可她並不是一名傑出的學者或者名流,而隻是一名清潔工,她在這裏幹了31年拖地板擦窗戶的工作。把一個清潔工的名字莊重地刻在大學的最顯眼處,這實在是罕見的事情。

一所大學為什麼要把清潔工的名字刻在紀念碑上呢?

大學是學者雲集的地方,是研究學問的地方,是發明創造的地方,這是我們一貫的常識。在我們的大學裏麵有誰會在意一名清潔工呢?他們隻是“象牙塔”裏的輔助人員,是邊緣人,就算他們幹到80歲也不會有人注意,更不要說為他們刻石留名。與大學裏精英們的工作相比,他們的工作即使不被認為低賤,也不會被認為和學者們一樣崇高。但孟菲斯大學卻為一名清潔工舉行了隆重的退休慶典,並把她的名字刻在了學校的紀念碑上。他們尊重每一位為學校做出貢獻的人,無論名流還是凡人,這就是孟菲斯大學的偉大之處。

平凡人之所以值得我們去學習,源於平凡人的人生蘊涵著不平凡的意義:平凡人並非胸無大誌,他們也沒有對平凡的狀態懷揣抱怨,隻是把目標落實到了更有現實意義的事情上。這種積極的心態給了他們人生更多的快樂和更大的成功,這些都是平凡人給我們的啟示。唯有向平凡人學習,才能讓人更加發憤向上,曆史上較有成就者都是在向平凡人學習中有所作為的。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趁老師不在屋,悄悄溜出門去玩兒。

他來到山下的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

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麼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嗬嗬地說:“隻要天天磨,鐵杵總是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

聰明的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感到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開始發憤讀書。

李白是一個有心人,他能從平凡人的身邊小事上看到閃光點,並經過不懈的努力,使自己成為卓越不凡的人。

天下沒有完美的人,每個人都有缺點和優點。別人的長處我們要看到並加以學習,別人的缺點我們也要看到並幫忙改正,這樣,我們的優點就會大於缺點,我們就能不斷地完善自己。

每個人麵前都有一條通向遠方的路,但不是人人都能走到遠方,即使樹立了遠大的理想和目標,在實踐中也可能被“腳踏實地”和“好高騖遠”兩種不同的態度引向不同的方向。沒有人知道遠方有多遠,守住一顆不斷謙虛學習的心,哪怕身處艱苦環境,哪怕沒有鮮花掌聲,仍然認真、踏實、積極地做好每件事,不斷超越,不斷挑戰,終能為自己鋪就一條通往光明和成功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