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王——喬瓦尼·阿涅利
阿涅利1921年3月12日出生於意大利美麗的山城——都靈市。他的家族世代都是從事工商業的,並且十分重視家族觀念,他們經常教育後代為家族爭光。
阿涅利的曾祖父曾是個議員,祖母是美國人。1899年,阿涅利的祖父創建了菲亞特公司,當時公司僅有50名工人,資本80萬裏拉(1300裏拉合1美元),隻不過是個僅僅能製造四輪人力車的作坊型家庭企業。但是,這卻成為“菲亞特王國”的前身,阿涅利的祖父成為家族事業的奠基人。
阿涅利的父母有6個孩子,阿涅利是長子。阿涅利的小弟弟翁貝托以富豪子弟身份投身政壇,被視為天主教民主黨現代化、技術官僚化精神的靈魂,現在是意大利天民黨的參議員。但他的主要精力是從事家族企業經營,他是菲亞特的副董事長,負責處理公司的日常事務。阿涅利的妹妹蘇妮是共和黨眾議員,並擔任意大利南方某市市長。
阿涅利的妻子瑪蕾拉·卡拉喬治迪·卡斯塔尼亞托郡主,是當年國際噴氣機階層中的明星,一個那不勒斯的貴族之女。她高大而美麗,對丈夫阿涅利難以馴服的性格十分容忍。在她的協助下,阿涅利在婚後很快推出“菲亞特600型”汽車和“菲亞特500型”汽車。
阿涅利實際上是從14歲開始加入並繼承家族汽車王國的。那年是1935年,阿涅利的父親不幸因飛機失事而去世。阿涅利的祖父就一心想把阿涅利培養成家族事業的繼承人。1939年祖父送阿涅利到美國汽車城底特律旅遊2個月,向“汽車大王”亨利·福特學習企業經營之道和治廠要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參過軍,法西斯頭子墨索裏尼下台之後,意大利宣布向盟軍投降。他曾與美軍並肩對德作戰。阿涅利畢業於都靈大學,獲得了法學博士學位。此後,他當過一段時間律師,1949年被指定為菲亞特公司副董事長。1958年,兼任“工業金融公司”負責人。1966年起任菲亞特公司的董事長。曾擔任意大利工業聯合會主席、喬瓦尼·阿涅利基金會的主席和其他社會團體的負責人。
阿涅利小時候並不勤奮,喜歡嬉戲玩樂。年輕時是個風流倜儻的“花花公子”。他自己曾說過:“我喜歡三樣東西:快車、賭錢和美女。”他自創了一種穿衣服的方式:同樣長度的領帶,永遠翻出套頭衫之外。手表永遠戴在襯衫袖子外麵,而他西裝上衣的袖口鈕扣是可以隨意開合的,便於他捋袖工作。
阿涅利總是舉止優雅,氣質高貴,頭腦清晰。因此,意大利人以菲亞特自豪,以阿涅利自豪,把阿涅利稱為魅力與效率的混合物。他被國際新聞媒介稱為“意大利之王”。
一、要生存,就必須迎接挑戰
激烈的市場競爭使菲亞特麵臨著生存的挑戰,喬瓦尼·阿涅利深深感到,要生存,就必須另辟蹊徑。蹊徑終於不斷地被探索出來,於是,菲亞特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生產微型汽車的工廠,喬瓦尼·阿涅利二世也成為像祖父那樣的汽車大王。
和美國的汽車大王亨利·福特一樣,意大利菲亞特汽車之父老喬瓦尼·阿涅利,也是個極富傳奇性的人物。
雖然,他出身於較富裕的家庭,也受過良好的教育,但是,他當時的興趣幾乎全部傾注到機械學上去了。
當時,汽車工業正在歐洲各主要國家突飛猛進的發展。由卡爾奔馳創建的奔馳公司已經開始批量生產汽車。同時汽車作為新型的交通工具,開始漸漸地被人們接受了。
他當時對這種能用機器帶動在大街上奔跑的“馬車”十分好奇。同時,這種好奇使愛好機械的他渴望有一天自己也製造出同樣的“馬車”。
於是,他開始注意從自己身邊駛過的每一輛汽車。
後來,他靠朋友的資助,購買了一台當時先進的引擎,準備好好地研究一番。
回到意大利,老喬瓦尼·阿涅利決定自己辦一家汽車製造公司。可是,由於投資很大,他當時實在拿不出這筆數目不小的資金,他想再找朋友幫助一下,但考慮很久,他沒有這樣做。因為自己的那台引擎,也是靠朋友幫助購買的。他便打消了向朋友再次借錢的念頭。
1890年初,一位羅馬商人找到老喬瓦尼·阿涅利,表示願意和他合作共同製造汽車。
可是初次見麵,老喬瓦尼·阿涅利對這位商人的印象並不好。所以,他寧願以高利息向這位商人貸一筆款,獨自建立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汽車製造公司。那位商人權衡再三,便同意了。
有了這筆錢後,老喬瓦尼·阿涅利便開始四處奔波,為籌建意大利的第一家汽車公司忙個不停。一方麵他要為汽車製造公司的廠址、員工、設備等事宜忙碌,同時,他還為自己的第一輛汽車的問世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例如車型設計、引擎選擇等等……
經過半年多緊張的奔波,汽車公司開業在即了,為了慶賀這不平凡的日子,老喬瓦尼·阿涅利邀請了許多企業家及社會名流為即將問世的汽車製造公司捧場。
終於在1890年的10月,老喬瓦尼·阿涅利的汽車公司成立了。這家公司取名為“意大利都靈汽車製造廠”,該公司的縮寫字母F·I·A·T日後也便成了這家公司的產品商標。從此F·I·A·T(喬瓦尼·阿涅利)便成了舉世聞名的汽車品牌,並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和喜愛。
不過,在公司創業的頭幾年,“菲亞特”的發展十分艱難,首先,喬瓦尼·阿涅利要將賺回的錢償還那筆用於創辦公司的高利貸。此外,由於經營銷售不暢,從1890年~1898年,菲亞特公司生產的汽車,很難在市場上站住腳。
這時,老喬瓦尼·阿涅利意識到要想使公司發展,必須想辦法開發出一種新型實用的汽車才行。
當時,歐美許多汽車公司,正大力生產製造大型的運輸車,而且競爭正日趨激烈化。
麵對這種嚴峻的形勢,老喬瓦尼·阿涅利知道菲亞特公司要生存發展下去,必須另辟蹊徑才行。
那麼,菲亞特公司複興之路又在何方呢?
現實是,1899年7月,當時的菲亞特公司僅有50名員工。
可是老喬瓦尼卻下決心製造出世界第一輛微型車輛。
對老喬瓦尼·阿涅利這個大膽的設想,當時他的許多同事和朋友們都很不理解。他們擔心一旦這種微型汽車問世,會出現無人問津的情形,那樣一來,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當然這種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對“菲亞特”這小小的汽車公司來說,每一個舉措的成功與否,都關係到公司生死存亡,可是盡管如此,老喬瓦尼·阿涅利仍毫不動搖,因為他相信自己會成功的。
半年後,這8輛完全用手工製造的僅有3—6馬力的微型汽車終於問世了。
菲亞特公司也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製造微型汽車的工廠。
微型汽車的開發製造給菲亞特公司注入了活力,又經過短短4年的努力,公司已經躋身於歐洲著名汽車公司的行列。
為了和“奔馳”、“標致”等歐洲公司爭奪市場,“菲亞特”汽車公司除了不斷推出各型汽車外,同時大力加強了經營銷售能力。
到了本世紀初,菲亞特公司又遇到了更強的競爭對手,那就是來自美國的福特公司、通用公司和克萊斯勒公司。菲亞特公司又陷入了第二次危機。老喬瓦尼·阿涅利不得不開始考慮下一步該怎麼辦了。
很顯然,公司繼續靠單一的生產業務是很難不斷發展、壯大的。
於是,老喬瓦尼·阿涅利便召集同事們研究製定商用車輛的開發。
1903年公司開始製造商用車輛。在隨後的幾年裏,接著生產船用發動機、航空發動機、飛機、拖拉機等。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菲亞特公司接受了協約國巨大的軍事訂貨,製造戰車、飛機、槍炮彈藥和其他軍用物資,獲得了巨額利潤,為擴大再生產提供了豐厚的資本。1921年,菲亞特在都靈興建了規模較大的專門生產小汽車的格林托汽車廠;1939年,又建立了更大規模的現代化轎車製造廠——米拉菲奧列汽車廠。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菲亞特”已發展成為一家產銷一體化的壟斷集團。二次大戰期間,雖然“菲亞特”遭受經濟損失200億裏拉,但是,戰後很快又恢複到戰前的水平,並且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有了迅猛的發展。
這些巨變,對菲亞特公司來說,正是預料到的結果。
不過,公司並沒有因此而陶醉在成功上麵,公司決策人知道隨著世界經濟的複蘇,以美國通用公司、福特公司為首的歐美各汽車公司正咄咄逼人地展開了第二次競爭。
“菲亞特”公司又開始麵臨新的挑戰!
然而就在這時(1945年),菲亞特公司之父,老喬瓦尼·阿涅利去世了。
本世紀50年代初,經過幾十年的奮爭,“菲亞特”公司已經躋身於歐洲最大的汽車公司之列。
此刻,喬瓦尼家族已經開始由第二代人執掌公司的大權了。
這位大名鼎鼎的“菲亞特”老板,便是喬瓦尼二世(也稱小喬瓦尼·阿涅利)。
毫無疑問,新一代喬瓦尼·阿涅利的經曆更具有傳奇色彩。
意大利菲亞特汽車公司董事長喬瓦尼·阿涅利,是世界馳名的西歐工業巨頭及政治活動家。一位美國外交官形容說:“他幾乎是意大利的洛克菲勒、福特、羅斯福。找遍全美國,你也無法數出一個人或家族,其聲望足以代表全美國的成就,可是在意大利,阿涅利是一個具有顯赫權勢的象征。”阿涅利集外交家、銀行家、企業巨頭於一身,他高大、魁梧、衣冠楚楚、滿頭銀發、一臉動人的皺紋,當他在談話中要有所強調時,會以手指指著人,顯示出超人的旺盛精力和必勝的信念。他的舉止、神情以及生活風格,為他贏得了“意大利無冕王”的雅號。
在他出任“菲亞特”公司董事長之時,“菲亞特”已經贏得了巨大的聲譽。因此,在許多人看來,這位喬瓦尼二世,在5年中不會有太大的作為。
然而事實恰恰相反。
因為,在喬瓦尼二世“執政”期間,正是世界汽車大戰日趨白熱化的時期。
而他正是靠自己的才智,才使菲亞特公司在強手如林的汽車大戰中,得到了繼續發展。
這,絕不是神話。
喬瓦尼是“菲亞特”的創始人老阿涅利的孫子,生於1921年3月12日。其父1935年在一次水上飛機事故中喪生,當時他才14歲。為了對喬瓦尼進行培養和教育,1939年,他的祖父老喬瓦尼·阿涅利送他到美國汽車城底特律,向“汽車大王”亨利·福特學習企業經營之道和治廠要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喬瓦尼服務於意大利陸軍,又到過騎兵學校,後轉戰於東歐及北非。老阿涅利1945年去世時,把“菲亞特”委托給維特裏歐·瓦利特教授照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喬瓦尼進入都靈大學攻讀法律,並取得了法學學位,此後,他當過一段時期的律師,後來被任命為菲亞特公司副總經理。此前,他有過一段燈紅酒綠的“花花公子”生活,但是,他能從中吸取教訓,很快走向了新的人生旅途。
在阿涅利擔任公司副總經理期間,他主要負責公司內部行政管理工作。可是,他對這項工作並不感興趣,因為,他一直想成為像自己祖父老喬瓦尼·阿涅利那樣的汽車大王。
盡管如此,由於他工作出色,他的夢想正一步步成為現實。
1949年,喬瓦尼·阿涅利出任菲亞特公司的副董事長。
這,對他來說,夢想已經實現了一半。
在擔任公司副董事長期間,他主要負責公司的經營管理工作。
首先喬瓦尼·阿涅利開始考慮怎樣使公司的經營計劃,能夠在執行中帶來競爭優勢的問題。
他認為,和用戶建立熱線關係十分重要,為此,他建議公司建立一套用戶服務資訊係統。這樣公司便可以隨時獲得用戶的意見和建議。
此外,喬瓦尼還做到有計劃的和其他員工們溝通,即利用各種方式告訴員工有關公司營運的信息,如新產品的推出、廣告攻勢、促銷活動等。
第三,喬瓦尼·阿涅利覺得要充分發揮員工的潛力,公司必須為此而投入金錢和時間。
他認為,對員工的技術培訓是公司成功的很關鍵的一環。
實踐證明,喬瓦尼的做法,是非常正確的。
1966年,阿涅利開始擔任菲亞特公司的董事長。
這時,菲亞特公司已經是意大利規模最大的私營企業,同時,也是歐洲最大的汽車製造企業之一。
盡管如此,上任伊始的阿涅利,仍然耗費很大精力考慮公司下一步的發展戰略,他知道公司目前的最大對手有三個,那就是德國的大眾公司、美國的通用公司和日本的豐田公司。因此,對於公司來說,“除了發展,還是發展”。
一位西方外交官曾說:有了“菲亞特”的存在,才有意大利私有經濟的存在。它創造的就業機會,賺取的外彙,處處顯示著它舉足輕重的地位。若想了解意大利混合經濟體製,就得了解“菲亞特”的動向。喬瓦尼被認為是西歐著名的企業戰略家,他把公司的日常事務交給他的親信職員和家庭職員去辦理,自己主要抓公司的長遠規劃、財政與投資指導政策,負責協調公司與政府、股東及職工的關係。在控製菲亞特集團、製定發展規劃、應付各種局麵、開展企業競爭等方麵,喬瓦尼十分重視智囊的作用。他的智囊班子從國內外大量的報紙、雜誌、書籍中精選、濃縮出有價值的情報,隨時向他提供,因此,他的消息極為靈通。他精心物色客人,邀請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赴宴,其中有企業家、政界要員、經濟學家、文學家、達官顯貴、外國大使、記者。他的宴會往往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圓桌會議。在這種場合,他作為東道主很少講話,而隻是對“食客”們的談論“洗耳恭聽”。這樣的宴會,使他能獲悉各方麵的情報和信息,對於公司的發展以及對於他本人通過各種渠道對國內與世界政治、經濟的態勢施加影響起了很大的作用。由於廣泛的社會聯係,使喬瓦尼成為意大利“最敏銳、最善於表明自己見解的政治分析家之一”,他時常接受記者采訪,發表政見,被認為是“非官方的國家發言人”。
因此,行家一致認為,60年代中期是菲亞特公司發展的最盛時期,這是“世界汽車發展史上的奇跡”。
可是,到了70年代初,“菲亞特”公司又遇到了新的難題。
眾所周知,70年代中期,正是日本汽車大發展的時期,以豐田公司、日產公司、本田公司三巨頭為首的日本汽車公司,開始朝歐洲蜂擁而至。
這時,菲亞特公司卻出現了資金短缺的問題。強人喬瓦尼又感到了一種精神壓力。
於是,喬瓦尼大膽地向阿拉伯人求助。在一項總值2.5億英磅的秘密協議中,他說服利比亞購買“菲亞特”的股權。其後,利比亞增加到14%,還派兩名代表加入董事會。這項出乎意大利人意料的交易,引起了預想不到的麻煩。美國總統裏根指控利比亞進行恐怖活動,1986年竟下令轟炸利比亞首都。此時,阿涅利家族出於在美國的利益,希望買回利比亞的股權,而利比亞由於從“菲亞特”賺了不少錢,無意出賣股權,當時的局麵很尷尬。70年代末,菲亞特汽車在國外的名聲大跌,結果,喬瓦尼利用利比亞的那筆錢,投資生產自動化及車型改造上,終於在80年代初的石油危機及經濟大蕭條期間,適時地推出一係列小型省油轎車,使“菲亞特”比競爭對手更快地擺脫了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