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趣聞
幽默廣告
招生廣告? 某法語學習班的招生廣告是:“如果你聽了一課之後不喜歡,你可以要求退回你的學費,但必須用法語說。”
美容院廣告? 一家美容院的廣告說:“請不要向從本院出來的婦人調情,她或許就是你的外祖母。”
旅遊廣告? 荷蘭一家旅行社刊出的廣告:“請飛往北極度蜜月吧!當地夜長24小時。”
招工廣告? 英國洗衣店老板威廉姆斯在報上刊登廣告:“本店招聘身強力壯、身體肥胖而又想減肥的女工,從事繁重但報酬優厚的洗衣工作。凡願減輕體重者,望從速前來洽談。”
香煙廣告? 美國一家煙廠,用誇張的手法做廣告:“我們的香煙是無與倫比的。我們做過這樣的試驗:把一盒香煙放進棺材,死人馬上爬起來,抽出一支煙,見人就要對火。”
鍾表廣告? 日本有一家鍾表店推出一種手表,店主擬的推銷廣告是:“這種手表,走得不太準確,24小時會慢24小時,請君購買時要三思。”
理發店廣告? 有一理發店在門前貼出的廣告是:“別以為你丟了頭發,應看做你贏得了麵子。”
飯店廣告? 一家飯店門前立的廣告牌上寫著:“請你到這裏來用餐吧!否則你和我都將挨餓了。”
出售廣告? 美國某城市的一條大街上,貼著一張廣告:“如果您給我寄100美元來,那麼我就告訴您得到1000美元的辦法!”有個人真的寄去了100美元,可得到的回信竟是:“您如能找到10個像您一樣的傻瓜,那不就得到1000美元了嗎?!……”
一家美國報刊登的一則招聘廣告:“招聘女秘書,長相像妙齡少年,思考像成年男子,處事像成熟女士,工作起來像一頭驢子!”
英國鄉村一家理發店,在門前立著一塊大木牌,上麵寫著:“先生們,我要你們的腦袋。”
美國洛杉磯一家婦女用品商店有一則廣告寫道:“您在這兒可以買到所需要的一切,除了丈夫之外。”
法國一家印刷公司的廣告:“除了鈔票,承印一切。”
廣告絕活
現代廣告種類繁多,設計新穎,形式精美,手段先進,廣告絕活層出不窮。
“火燒希特勒”? 第二次世界大戰間,美國一家火柴廠發明了一種“火燒希特勒”火柴。這種火柴盒貼麵是一幅希特勒漫畫像。擦火柴的磷片塗於人像的臀部。這樣每擦一根火柴,都仿佛燒了希特勒屁股一次。對於反對戰爭、熱愛和平的人民來說,燒了希特勒一次,似乎也解了一次恨。這個廣告由於構思奇巧,這個工廠生產的火柴也很快就成了熱門貨。
可聞到香味的廣告? 美國底特律市的城郊,有一食品公司建造了一塊高20英尺、長100英尺的巨型廣告牌。行人走近它時,不僅能聽到它介紹本公司食品的語言和間歇音樂,而且它還能發出一陣陣誘人的各種食品的香味,令人咋舌。這個公司生產的麵包就是因為廣告牌發出的香味,使人食欲頓開,銷售量成倍增長。
空投廣告? 日本名牌“西鐵成”手表,開始出口到澳大利亞時,銷路並不太好。該公司為了打開澳國的銷路,大肆刊登廣告,宣稱他們要在澳大利亞某廣場,用直升飛機空投手表,拾者歸己。果然在一個晴朗的假日,廣場上聚集了數以萬計的群眾,親眼目睹了一隻隻“西鐵成”手表從天而降,表落到地麵上完好無損,觀眾拾到後愛不釋手,互相傳告,從此“西鐵成”手表在澳大利亞一舉成名。
煙幕廣告? 美國近年來,利用飛機噴出來的濃煙,在天空中形成文字,以做廣告。據說,專做這種廣告生意的飛機,每分鍾可噴出100萬立方英尺的濃煙。每架飛機要攜帶這種能施放煙幕的原料30加侖,大約可噴寫出30個巨大的字母,如果天氣晴朗,這種空中廣告在20英裏半徑範圍內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而且那煙幕是彩色的,還會散發出一種香味。
暗示廣告
細心的影迷在觀看近些年攝製的美國影片時一定會發現,影片中常常會出現帶某種商標的一瓶可樂、一包麥片、一盒糖果,甚至一家連鎖旅社也會映現在觀眾眼前!
其實,這些“道具”或“布景”完全是由廣告商而不是由導演安排的。值得注意的是,這類默默無語又自然而然的電影廣告與大喊大叫、惹人心煩的電視廣告完全不一樣,由於前者的含蓄性,它又被廣告專家稱為“暗示廣告”。
實際上,“暗示廣告”早在1980年《外星人》一片中就出現了——那就是李斯牌巧克力,自上了銀幕後其銷售量竟激增了70%之多!普利·莫裏斯煙草公司也不甘落後,花費了35萬美元讓《007》係列片之一的《合法殺手》中的邦德在片中大抽該公司生產的“雲雀牌”香煙,果然此煙很快“名揚四海”。有一年,在美國攝製的5種最叫座的電影中,就有60餘種商品(包括貓食、烈酒、防臭劑、化妝品乃至機油)在觀眾的“不知不覺”中做了“暗示廣告”。
時下,已有30多家“暗示廣告”公司應運而生,專門為各廠家在電影中為其產品做“暗示廣告”提供服務,這類廣告公司都與製片人有千絲萬縷的聯係——影片開拍前,製片人便把劇本送到廣告公司,公司的工作人員在對劇本做研究後,想方設法尋覓安置某些商品作為道具的機會。而更為常見的是,為了使電影中做“暗示廣告”的商品安置在“最恰當”的鏡頭中,廣告公司還須與製片人磋商,改變一段對白甚至一場戲。
但美國各界也有不少人士對“暗示廣告”持有異議。
有的電影批評家指責有的好萊塢影片以30年代為背景,但做“暗示廣告”的商品卻是80年代的,這無疑將影響影片的“真實性”。
急中生智施“騙術”
日本的一位顧客在商場買了一台洗衣機,回家一試,竟沒有任何動靜,便氣呼呼地打電話到商場。很快商場老板駕車到了,一進門見到這位顧客便說;“恭喜您中獎!”顧客一愣,老板連忙解釋說:“我們在這一批洗衣機中特備了一台不良洗衣機,專為中獎者準備的。恭賀您成了幸運的獲獎者,現獎給您洗衣機一台,外帶30萬日元獎金。”這位顧客獲獎後喜出望外,四處遊說,廣為宣傳。這家商場的生意因此而日漸紅火。
實際上,這家商場根本就沒有設這項獎,隻是老板為了保全信譽,急中生智施出的“騙術”。這一“騙”倒騙出了好信譽,維護了商店的形象,這也難怪其生意紅火。其實,每一種商品的質量都不是絕對的,有些商品出一點質量問題,或許是萬分之一乃至百萬分之一的可能,這是難免的;消費者對此提出異議也是正常的。然而,作為商場究竟應該采取什麼樣的態度,日本的這位老板急中生智,施展“騙術”,既保護了顧客的利益,又保住了自己的信譽,令人佩服。
燕子來信
日本古都奈良處在青山環抱之中,名勝古跡星羅棋布,又有迎春搖擺的櫻花,加之現代的文化娛樂設施和世界第一流的旅館,殷勤周到的服務,每年春夏兩季這裏便遊人如織,接踵而來。一進4月,成群的燕子也爭相飛到旅館簷下,築窩棲息,繁衍後代。好客的店主人和服務員小姐為小燕子們提供了營巢的方便。可是,招人喜愛的燕子卻有隨處排泄的毛病,剛出殼的雛燕也把糞便濺在明淨的玻璃窗上、雅潔的走廊上。服務員盡管不停地擦洗,但燕子的我行我素還是給旅館不斷地留下汙漬。這樣,沒過多久,客人們開始有些不滿,抱怨衛生太差,人們紛紛要離開奈良。奈良各大旅店的經理們為此傷透了腦筋。燕糞的有礙觀瞻一時間成了奈良旅遊業的難題。
一家賓館的經理野村終於想出了解決的妙方,他們以燕子的名義給客人們寫了一封信:
女士們、先生們:
我們是剛從南方趕到這兒來過春天的小燕子,沒有征得主人的同意,就在這兒安了家,還要生兒育女。我們的寶貝年幼無知很不懂事,我們的習慣也不好,常常弄髒你們的玻璃和走廊,致使你們不愉快。我們很過意不去,請女士們、先生們多多原諒。
還有一事懇求女士們和先生們,請你們千萬不要埋怨服務小姐,她們是經常打掃的,隻是擦不勝擦,這完全是我們的過錯。請你們稍等一會兒,她們就來了。
朋友小燕子
旅遊觀光的旅客們見到小燕子的信,都給逗樂了,肚裏的怨氣也在笑聲中悄然散去。每當他們看到窗戶上、走廊裏的點滴燕糞,便自然而然地聯想起小燕子那番親切有趣的話語。即使離開奈良之後,也會時常想起這些可愛的不懂事的小燕子們,喚起奈良旅遊的美好回憶。
服務員為何戴眼鏡
意大利有一家餐館,一段時間內生意不太好,老板發現是新雇的幾名服務人員臉上沒有微笑所致。老板要求那幾名服務人員微笑待客,但是效果不佳。
老板經過冥思苦想終於想出一個奇特的辦法,他給那幾位服務人員每人配了一副眼鏡,並要求在工作時一律戴上。老板對眼鏡做了一點改動,戴上後很容易滑下來,隻有臉上作出微笑的表情才會使眼鏡穩住。
老板廁所進餐
加拿大一家擁有多條長途(公共汽車)巴士線的大巴士公司,為了改善公司的形象,與其他對手公司競爭,吸引更多來客光顧,別出心裁,將各大站的廁所粉飾一新,保持高度清潔,使顧客享受到“方便”的樂趣。公司的副總裁約翰·芒羅帶領公司其他職員輪流在各站廁所進餐,以向人們證明廁所的潔淨,全無異味,絕不影響食欲。約翰這一絕招果然奏效,各巴士站站長為博得好印象,無不著急加強廁所衛生工作,並把廁所“新貌”的照片寄給約翰檢視,歡迎他隨時“蒞臨廁所進餐”。約翰最愜意的一頓“廁所餐”是在溫哥華一個巴士站廁所“享受”的,他與一名同事坐在廁缸和洗手盆前的一張餐桌旁杯酒言歡,共進佳肴。這些美食是由一家高級大餐廳供應的。
經過這番刻意的宣傳,這家巴士服務公司的業務果然大有進展,乘客人數明顯增長,而其中婦女乘搭數目增長幅度更大。
總裁的禮品
美國奧格爾維·馬瑟公司的總裁戴維·奧格爾維,對每一位新任的經理,總是贈送一份禮品——木娃娃。
這件意味雋永的禮物,是一件大木娃娃裏邊有個中木娃娃,中木娃娃裏有個小木娃娃,小木娃娃裏有一張字條,上麵寫道: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隻雇用比我們自己小的人,我們公司就會變成一個矮人國,侏儒成群。但是如果我們每個人都雇用比我們自己高大的人,我們公司就能成為巨人公司。”
前一句話,正與大娃娃到中娃娃再到小娃娃的次序吻合;後一句話,正與小娃娃到中娃娃再到大娃娃的次序吻合。聰明的經理們一看就明白,並且能永遠深刻地記住總裁這一教導。
戴維總是讓他的下屬在前台盡量發揮其聰明才智,有適當的時機就把他們按到“吃水線”以下,看誰真正會遊泳,誰遊得最好,他有時甚至借故離開一個時期,看手下眾多精明強幹的人誰能填補“空缺”。他這樣做,一是讓經理們知道“身居要職”的日子並不好過,不願付出高額代價的人,還是退回原位好;二是也讓經理們知道企業的總管其能力和水平應該是什麼成色的。經理們如此紛紛效仿他,識別和提拔比自己更強的人。這樣,他的公司自然人才輩出,層出不窮,使其成為“巨人公司”,適應市場竟爭的需要。
取財名人錄
阿拉伯人艾布杜靠幾本簽名簿,從一個一貧如洗的窮漢搖身一變,成為擁有銀行存款400多萬美元,住著豪華洋樓,出門則以名貴的奔馳轎車代步的大財主。
他的簽名簿裏貼有許多世界名人的照片,再模仿名人的親筆簽字,寫在照片底下,艾布杜便帶著這幾本簽名簿浪跡環宇,登門造訪工商巨子和出名的富翁。
“我是因仰慕您而千裏迢迢從沙鳥地阿拉伯前來拜訪您的。請您貼一張玉照在這本‘世界名人錄’上,再請您簽上大名,我們會加上簡介,等它出版後,我會立即寄贈一冊……。”
被他拜訪的富豪,一看到其中的照片和簽名都是當代世界名人時,會有什麼反映呢?人都是好名的,尤其是有錢人更愛虛名,因此,多數的人都心甘情願地簽下大名,並提供照片。又由於這些人有許多錢,又喜歡擺闊,一想到能跟世界名人排名在一起,便感到無限風光。這樣一來,他們就會毫不吝惜地付給他一筆為數可觀的金錢。每本簽名簿的出版成本不過是幾美元,而富人所給的報酬,卻往往超過千萬美金。他整整花了6年的時間,旅行92個國家,提供他照片與簽名的共有兩萬多人。給他的酬勞最多的有兩萬美元,最少的也有50美元,總計收入大約500萬美元。
“請換條新領帶”
一天,法國一家著名的照相器材廠接待了一批日本客人。主人請他們參觀一種最新發明的顯影技術時,一位日本客人俯身貼近盛溶液的器皿,仔細看了一下。精明的實驗室主任發現,這位日本客人的領帶比一般人打得長,領帶末端“無意”地沾到了溶液,如果回去把領帶上的溶液痕跡化驗分析一下,就很容易得到這種顯微液的配方。於是,主任靈機一動,趕緊悄悄吩咐一位女服務員。參觀結束後,這位女服務員彬彬有禮地走到這位日本人麵前說:“先生,您的領帶髒了,請換條新的。”說著恭敬地遞上幾條不同花色的領帶。日本客人頓時尷尬異常,但又有苦難言,隻好鞠躬道謝,隨便換了一條便離開了。
日本如何獲取中國情報
1964年4月20日,《人民日報》登載了《大慶精神大慶人》的文章。當日本得到中國的大慶油田這一信息時,他們並不知道大慶在哪裏。他們開始注意新聞媒介。
1966年7月的《中國畫報》刊登了王鐵人的照片,日本人從王鐵人頭戴的皮帽子及周圍的景象推斷,大慶地處零下30℃以下的東北地區,大致在哈爾濱和齊齊哈爾之間。進而,他們又利用來到中國的機會,測量了運送原油火車上灰土的厚度,大體證實了這個油田和北京之間的距離。可是具體位置還是不知道。
1966年10月的《人民中國》雜誌第76頁有介紹王鐵人的文章,文章提到了馬家窯這個地方,並且還提到鑽機是人推、肩扛弄到現場的。日本人據此推斷油田離車站不太遠,至於馬家窯,憑日本人對中國東北了解之至,從地圖上他們很快就找到了這個黑龍江海倫縣東南的小村莊。他們由此推測從“北滿”到鬆遼油田統稱大慶油田。就這樣大慶油田的地點被日本人確定了。
進而,日本人急於了解大慶油田開發的時間和開采的能力。他們緊盯住中國的新聞報道,不放過一條有關的消息,不放過一張有用的照片。不久,他們就從一篇報道王鐵人事跡的文章中了解到王鐵人1959年國慶節在天安門觀禮,進一步分析,1959年9月王鐵人還在玉門。這表明大慶油田的開發時間自1959年9月起。
1966年7月,日本人對《中國畫報》上刊登的一張煉油廠照片進行了研究。那張照片上既沒有人也沒有尺寸,但有一個扶手欄杆。依照常規,扶手欄杆高1米左右,按比例,日本人推斷了煉油塔的外徑,並換算出內徑為5米,從而斷定日煉油能力為900千升,加上殘留油,再把原油大體上30%的出油率計算進去,判定原油加工能力為每天3000千升,一年以330天計算,每口井年產原油為100萬千升,大慶有800多口井,年產約為360萬噸。
由於獲得了這些情報,日本人開始和中國進行出賣煉油設備的談判。
地皮不要錢
在美國某城30公裏之外的山坡下,有一塊不毛之地。這塊閑置多年的地皮所有者,一直感歎偌大的地盤,可惜不占地利,賣不出好價錢。有一天,他突然靈機一動,有了賺錢的點子了。
他跑到當地政府部門,對一官員說:“我這塊地不要錢,給你們蓋所大學如何?”
不要錢的地皮誰都會要。當地政府如獲至寶,馬上調撥資金,組織勘探、設計和施工。不到1年,一所頗具規模的現代化的高等學府屹立在這片荒涼的處女地上。
有大學就有學生,有學生就要消費。地皮老板輕易地取得了政府的支持,在校門外修建了公寓、飯店、影劇院……形成了大學門前的商業一條街,這街上的買賣自然都由這位地皮老板經營。不到1年的時間,校院地皮的損失,就從校外商業街營業的收入中賺了回來。更重要的是,他從中獲得了一個長期獲利的消費市場。
死對頭原來是親兄弟
費城西區有兩個互為敵手的商店——紐約廉價品商店和美國廉價品商店。他們正好緊挨著,兩店的老板是死敵,他們一直進行著沒完沒了的價格戰。
“出售愛爾蘭亞麻床單,甚至連有鷹一般眼睛的貝蒂·瑞珀女士都不能找出任何疵點,不信請問她;而這床單的價格又低得可笑,隻需6美元50美分”。
當一個店的櫥窗裏出現這樣的手寫告示時每位顧客都會習慣地等另一家廉價品商店的回音。
果然,大約過了兩小時,另一家商店的櫥窗裏出現了這樣的告示:“瑞珀女士該配副近視眼鏡了,我的床單質量一流,隻需5美元95美分”。
價格大戰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除了貼告示以外,兩店的老板還經常站在店外尖聲對罵,經常發展到拳腳相加,最後總有一方的老板在這場價格戰中停止爭鬥,價格不再下降。罵那個人是瘋子,這就意味著那方勝利了。
這時,圍觀的、路過的、還有附近每一個人都會擁入獲勝的廉價品商店,將床單和其他物品搶購一空。在這個地區,這兩個店的爭吵是最激烈的,也是持續時間最長的,因此竟很有名聲,住在附近的每個人都從他們的爭鬥中獲益不少,買到了各式各樣的“精美”商品。
突然有一天,一個店的老板死了,幾天以後,另一個店的老板聲稱去外地辦貨,這兩家商店都停業了。
過了幾個星期,兩個商店分別來了新老板。他們各自對兩個商店前任老板的財產進行了詳細的調查。一天檢查時,他們發現兩店之間有條秘密通道,並且在兩商店的樓上兩老板住過的套房裏發現了一扇連接兩套房子的門。新老板很奇怪,後來一了解才知道,這兩個死對頭竟是兄弟倆。
原來,所有的詛咒、謾罵、威脅以及一切相互間的人身攻擊全是在演戲,每場價格戰都是裝出來的,不管誰戰勝誰,最後還是把另一位的一切庫存商品與自己的一起賣給顧客。真是絕妙的騙局。
經理的交椅無靠背
麥克唐納公司的創始人雷·克羅克,發現自己的公司各職能部門的經理在經營上不能令人滿意。因為他們有一個通病,接觸基層人員少,更不願去接近顧客。於是,克羅克向各地麥克唐納快餐店發出一項指示:“把所有經理的椅子靠背鋸掉。”並要求接到通知後立即執行。克羅克的想法是:“長久地坐在沒有靠背的椅子上,可以讓那些不肯離開椅子深入基層的經理們覺得不舒服。”這種據掉椅子背的鞭策辦法,在領導藝術中,叫做象征性行為。
現在,日本東京一些大公司正時興一種“寫有桌,坐無椅”的新的辦公形式,據調查顯示,這種“無椅”辦公形式,使工作效率比傳統辦公形式提高30%。
東京一些企業老板實行“無椅”辦公,絞盡腦汁出奇謀,設計建造了一些無座位寫字樓,在這種新式寫字樓中,除了高級職員以外的個人辦公桌一律取消。代之以較高的大型工作台,員工像廚師一樣站著工作。由於站著工作,消耗體力多,容易疲勞,辦公室工作人員想早點把工作做完,勢必就得自覺地提高工作效率。由於工作人員不斷在辦公室內活動,形成一種不斷活動的氣氛,可以推動坐久不想動的懶漢。
一雙鞋的生意
張履安1943年進瑞華皮鞋店學藝,得益於師傅指點,進步很快。1945年滿師後,他與人合夥租櫃台一個,經營皮鞋生意。最初僅36雙皮鞋,逐步發展,1948年開“藍棠”鞋店。
1949年夏天一個上午,一位衣著時髦的小姐急匆匆走進“藍棠”店堂。張履安迎上去熱情地問:“小姐,買什麼鞋?”小姐兩眼在貨櫃上搜尋著,答道:“我要買一雙銀白色的高跟皮涼禮鞋,用來配淺色服裝穿。”哪知這天店裏恰巧沒有這種顏色和款式的涼鞋。小姐大失所望,十分焦急。
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總是說:“請小姐到別處看看。真對不起!”張履安並未就此把顧客推走,進而問到:“請問小姐什麼時候穿?”“今晚我要去赴宴,今晚就得穿。”小姐一點希望也沒有地回答。張履安卻一口應承下來說:“那好,請小姐下午4點來試樣,6點鍾取貨。”小姐一聽,又驚又喜,接著又擔心地問:“來得及嗎?”見店主胸有成竹地點了頭,她才滿懷希望而去。
站在一旁的店員早傻了眼,等客人一走就議論開來,認為這次非砸不可,因為不僅要得急,而且連這種皮革原料都沒有。張履安不慌不忙,布置安排完畢後,與幾位店員奔出店門,分頭去找原料。原料找到後,他們迅速劃樣,做楦,縫製,竟然按時交貨,信守了諾言。
那小姐是誰?原來是大企業家劉靖基的小女兒。她穿上別致而又是剛做好的涼鞋,興奮得不能自持,在宴會上逢人便講。滿場的夫人小姐聽了無不驚歎,紛紛表示要去“藍棠”訂做皮鞋。就這樣,一雙鞋的生意,為張履安引來一大批主顧。
對於一雙鞋生意,張履安自有他獨到的見解。他說:“積一才能累萬,一人滿意,一家人會來,一人稱心,一批人會來,所以,一雙鞋的生意也不可放過。”
“藍棠”不僅服務熱情周到,而且質量上乘、款式新穎,“藍棠”鞋即使被水濕透了,幹後仍不變形。解放後,宋慶齡名譽主席、劉少奇夫人王光美、陳毅夫人張茜都在“藍棠”訂做過皮鞋。“藍棠”皮鞋行銷10多個國家和地區不是沒有原因的。
如此揭短
在經濟發達、商品競爭激烈的今天,人們在廣告宣傳中往往喜歡抬高本產品以贏得顧客的信賴。但還有一種廣告卻專門揭己之短謀求在競爭中製勝,你相不相信?
1987年5月,一家食品廠在報上刊登了這樣一則廣告。
致廣大消費者:
本廠“康力”營養米粉近來在市場上嚴重脫銷,給用戶帶來極大不便,許多用戶紛紛打電話責問。本工作廠區附近居民對來本廠接貨的百餘輛汽車堵塞交通十分不滿。本著為人民服務的原則,本廠登報公開解釋、道歉。本廠康力米粉脫銷有三個原因:一是購買康力米粉的消費者增多;二是本廠生產線陳舊,產量增長幅度小;三是本廠銷售科長王英強擅自批發50噸給個體商販,到外省市高價出售。本廠現已采取措施,目前正在加緊安裝、調試新引進的生產線,投產後產量預計可提高三倍,基本上可以滿足本省群眾的需要。另外,我們已給王英強同誌以行政處分,並撤銷其銷售科長的職務……。
這則看似像“揭短露醜”檢討書一般的廣告,在刊登後不久卻產生了奇妙的效應,人們漸漸開始認識,從不知到知,從消極地購買到積極地購買,從而打開了產品的銷路,使該廠庫存積壓的數十噸康力米粉一售而空。
日曆筷子
近年來,日本人利用“補償貿易”在中國搞了不少合資的筷子工廠。實際的做法是:中國賣筷子給日本,用賣得的錢買他們的機器。由於筷子價格很低,幾乎比原木價格高不出多少,因此中國這些方便筷廠獲利甚微。
一位筷子工廠廠長為此憂心忡忡,來到北京“和洋公司”找到何陽先生,讓他給出個主意。何陽讓他在筷子上分別用日文印上“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有些筷子上再印一下“母親節”、“情人節”等字樣,並把製作筷子的模具改進一下,即把筷子再劈上一刀,吃完飯,用手一掰,便成了牙簽。
那位廠長回去後,按照何陽的辦法做了,新製作的筷子運到了日本,果然大受歡迎。
原來,日本人工作起來像一台旋轉的機器,幾乎忙得星期幾都記不清了,有的青年人甚至忘了約會。有了“日曆筷子”,吃盒飯的人,一打開飯盒,筷子就提醒你今天是星期幾,若趕上節日,那筷子還會提醒你。
小小的方便筷,給日本的餐店增加了更多的人情味。
這樣的筷子,隻在原有的筷子上加上幾個日文字,便由原來的每箱價格90元人民幣提到了300元人民幣。這小小改進,換回了幾倍的效益。
慧眼巧識金香玉
運輸公司老板最近很是煩惱。因公司的司機總是利用維修汽車的機會在帳單上多開零件數或修理費,致使該公司為此增加了不少開支。老板想禁止司機拿虛假帳單報銷,但又找不出假帳單的證據,他苦思冥想,一天一個想法突然跳到他腦袋裏:我何不找一可靠的修理部,這樣就斷了司機的後路。
於是他喬裝成司機模樣走進一家柴油機修理部,自稱是某汽車運輸公司的司機,將支票摔到維修師傅的辦公桌上:“在我的帳單上多寫點零件,我回公司報銷後一定有你一份好處。”維修師傅二話沒說就拒絕了。他繼續糾纏:“我的生意不算小,會常來的,你肯定能夠賺很多錢!”維修師傅告訴他此事無論如何不能做。“誰都會這麼幹的!”老板幾乎氣急敗壞地嚷道:“從沒見過你這樣的傻瓜。”師傅一下子火了:“給我出去,我不和你這樣的人做生意。”令維修師傅驚訝的是老板突然間開心地大笑起來,滿懷敬佩地握住維修師傅的手:“我就是那家公司的老板,我終於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止偷妙法
某飯館的碗盤常常被食客拿去據為己有,飯館老板很傷腦筋。
一天,飯館的主管出了個點於,就是在所有的器皿上都印上“某某飯館”四個字。老板認為這主意很好,立即就實行了。他們以為這樣就能把碗盤保住。
但是,每天還是有碗盤不翼而飛。後來,一名職工想出了一個妙法。他建議在“某某飯館”四個字前再加“偷自”二字。
老板無奈之中一試,果真有效,而且持久。
奇異的貨幣
世界上至今的貨幣,遠不是都如我們現行使用的紙幣、金屬幣那麼方便。一些笨重的實物貨幣不可思議地使用和流通著。
在太平洋某些島嶼和若幹非洲民族中,以一種貝殼——“加馬裏”貨幣來交稅,600個“加馬裏”可換一整匹棉花。再如美拉尼西亞群島的居民普遍養狗,所以就以拘牙作貨幣,一顆狗牙大約可買100個椰子,而娶一位新娘,必須給她幾百顆狗牙作禮金!近年來有些貪婪的白人騙子向美拉尼西亞運入大量狗牙,用以騙取土著居民的各種有用物資,因此曾一度造成了“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