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典名著《紅樓夢》中,林黛玉可稱是一個自卑感較強的姑娘。自從她踏進賈府以後,她就有一種寄人籬下的失落心情,雖有賈母疼愛,但終因家道衰落,來自他鄉,內心深處處處感到與其他姑娘不平等。
這位蘇州才女又自尊心極強,加上性格內向,於是每到各種聚會場合,為了保護自己的尊嚴不受侵犯,便獨處一隅,鬱鬱寡歡,不願多與他人主動交往。正是林黛玉的這種極度自卑感心理,妨礙了她與眾姐妹的融洽相處。
在現實生活中,類似的情況也不少見。有些人平時形單影隻,身邊連個朋友也沒有,一旦遇上什麼麻煩事,如果有人鼓動他去求人,簡直就像推他上刑場!
自卑心理是完全可以戰勝的。首先要增強自信心。
其實,無論在哪種社交場合,人們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大可不必自慚形穢,以為低人三分。
因為自卑,有人總覺得別人看不起自己,實際上,這多半是自己低估了自己的緣故。而如果別人有輕視自己的行動,那也往往是自己不恰當的躲避行為所造成的,由於遊離於正常的交往圈子之外,別人就無法對你做出正確的判斷而造成疏遠、冷漠,這又反過來強化了你的孤獨感,成為惡性循環,從而使你顯得更不合群。
改變這種狀況,唯一的辦法是拋棄自卑感,大膽率直地進入各種社交圈子,在互相交往中,雙方即會顯露自己的才華;從而逐漸學會正確評價別人和自己,提高自己的信心。
其次是要忘掉自我,害羞的人都過分注意自我:我這樣說話好不好?我的衣著打扮是否得體?我開口求人,會不會唐突?人家拒絕我怎麼辦?滿腦子轉著這樣的念頭,結果越想越緊張,越緊張越拘謹,如不及時擺脫這種窘境,勢必導致交往失敗。
如果換一個角度想想:眼前的交往對象未必比自己高明,或許他也羞怯和害怕。在這種充滿信心的情況下,我們就可以變得泰然自若,鎮定沉著,而精神上的忘我和放鬆一旦形成,正常交往的條件和氣氛就出現了。
另外還要加強實踐,勇敢地率先邁出求人的第一步。
正如社會心理學家已經指出的那樣:一次成功的社交經驗,會極大地破除社交神秘感和增強自己對社交的自信;多次成功的體驗,就會使人形成對社交的新的條件反射,學會自然大方地與任何人交往,坦誠磊落地與人相助相求。歸根到底,沒有天生的社交活動家,社交恐懼症的最後根治,隻有在反複的實踐鍛煉中才能實現。
堅定不移辦事術
同樣的意思,反複說服,反複渲染,反複強調,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麵對頑固的對手,這是一種有力的武器。
宋朝的趙普曾做過太祖、太宗兩朝皇帝的宰相,他對朝廷的忠誠和政績都是非常明顯的。他是一個勤懇的高級行政官員,學問方麵卻比同級官吏們稍差些,他登上宰相職位以後,其不足的方麵被太祖察覺。一天與太祖議政後太祖溫和地勸他多看一點書,趙普從此以後手不釋卷,退朝以後就把自己關在房門裏讀書。
這說明他是個兢兢業業、如不足而善補求的人。他一生全力投身於政治,以輔佐宋朝治理天下為己任,是不可多得的名相。
究其性格實質,他是個性格堅韌的人。
太祖一句委婉的批評,使他養成至死手不釋卷的習慣;反過來,在輔佐朝政時自己認定的事情,就是與皇帝意見相悖,也敢於反複地堅持。
有一次趙普向太祖推薦一位官吏,太祖沒有允諾。
趙普沒有灰心,第二天臨朝又向太祖提出這項人事任命事項請太祖裁定,太祖還是沒有答應。
趙普仍不死心,第三天又提出來。
連續三天接連三次反複地提,同僚也都吃驚,趙普何以臉皮這樣厚。太祖這次動了氣,將奏折當場撕碎扔在了地上。
但趙曾自有他的做法,他默默無言地將那些撕碎的紙片一一撿起,回家後再仔細粘好。第四天上朝,話也不說,將粘好的奏折舉過頭頂立在太祖麵前不動。
太祖為其所感動,長歎一聲,隻好準奏。
趙普還有類似的故事。
某位官吏按政績已該晉職,身為宰相的趙普上奏提出,但因太祖平常就不喜歡這個人,所以對趙普的奏折又不予理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