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類的誕生
1.從猿到人的過渡
人是從猿進化來的,不是從現生猿,而是從古猿。怎樣來區別或劃分人和猿?用什麼標準來劃分人和猿?人和猿(動物)的界限問題是長時期來有爭論的問題。
早在達爾文1871年發表其《人類的由來和性的選擇》一書以前,自然哲學的研究者們就指出人類區別於動物(包括與人類最接近的現生的非洲猿)的重要特征是有音節的語言、特別大的腦子、兩足直立行走的步態、特別靈巧的雙手和製造工具。
直立行走、製造工具、大的腦子、語言、意識和社會長時期以來被人們認為是人與動物之間本質區別的標誌。
從現代的人和猿的區別來說,這些標誌都是很明顯的。可是問題是這些人類的特征是如何起源的?它們是同時起源的、還是先後起源的?如果是後者,那麼哪一種特征是最先起源的?各種特征起源的先後順序和相互關係又是怎樣的?這些是當前仍然存在的問題。
不同學科的研究者,對人的特征也有不同的理解。研究人類進化的(體質)人類學家,認為直立行走是區別人與猿的標誌,能兩足直立行走便是人,而研究人類早期物質文化的考古學家則認為能否製造工具是區別人與猿的標誌,能製造工具的才是人。在中國國內,在70年代曾開展過一場這方麵的辯論。
中國學者在70年代曾提出人類的各種重要特征不是同時起源的,從猿到人有一個過渡階段的意見,這個過渡階段是人類進化係統上的最初的階段,有人稱之謂“前人”階段,在生物分類上,屬於人科。現在根據現有的各方麵的有關資料,重申中國學者過去的見解。
能否直立行走可以從化石上來判定,能否製造工具可以從石器上來判定。這些是可以從實物來判斷的直接證據,而其他的人類特征如語言、意識、社會等沒有直接的實物證據,隻能作為間接的推論。
從古猿化石來說。什麼古猿、在什麼時候和什麼地方最早開始直立行走,踏上人類的征途?現在還不能肯定。從60年代中期起,一般都認為臘瑪古猿(Ramapithecus)是最早的人類進化係統(人科)的成員,但到80年代中便被完全否定了。90年代初以來宣稱可能是人類最早祖先的古猿在亞洲有土耳其的安卡拉古猿(Ankarapithecus),中國雲南的祿豐古猿(Lufengpithecus),在歐洲有希臘的奧蘭諾古猿(Ouranopithecus),在非洲有肯尼亞的肯尼亞古猿(Kenyapithecus)等。它們都是在地質時期的中新世(距今2300—500萬年前)中、後期繁衍的大型古猿,可是在其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沒有或很少有它們的化石發現。而且這些古猿化石主要是少量破碎的頭骨和牙齒,肢骨的材料更少,不能肯定它們已能兩足直立行走,已經進入了人的範疇。直到上新世初期,距今400多萬年前時,在東非才有了確實能兩足直立行走的南方古猿類型(統稱前人)化石的出現。
最早的石器是在東非發現的,距今250萬年前,大概是能人製作的。
從猿演變成人,是一個大的質變過程,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人類各種重要特征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猿到人必然有一個過渡時期。這個過渡時期開始的標誌是兩足直立行走,完成的標誌是開始製造工具,社會形成。意識和語言萌發於製造工具之前。過渡時期的生物或前人已能兩足直立行走,經常使用天然的木棒和石塊來獲取食物和防衛自己,實行著雜亂性交的兩性關係,過著原始群的生活。
兩足直立行走的重要含義不僅在於這種行動的方式,而更在於這是人類其他重要特征產生的必要前提。如果不能兩足直立行走,使雙手從支持作用中解放出來,便不可能經常使用天然工具進而能製造工具,以從事社會性的生產實踐活動;如果不能兩足直立行走,腦子便不可能得到發展,語言器官也不能形成,意識和語言便不可能產生。
在製造工具之前,必然有一個經常使用天然工具的過程。如果不知道經常使用天然工具,很難設想會有製造工具的需要。這和直立行走出現在製造工具之前的現有事實是一致的。
製造工具是一種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為了能更好地從事生產勞動。因而可以設想,意識及其外殼的語言萌發於製造工具之前。
現有的這個過渡階段晚期的化石代表是南方古猿。南方古猿的大量化石表明他們已能兩足直立行走,雖然還不完善,到距今大約250萬年前,演化成能製造工具的最早的人屬成員,現有的化石代表是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