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與教書育人

教書育人

在文明社會裏,統治階級運用人類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過程中積累起來的精神文明,即科學文化知識、宗法倫理道德、階級的意誌、政黨的主張等社會意識形態,啟迪人們的智慧,開發人們的心靈,使社會成員在立場、觀點和方法上即世界觀上迅速成熟起來,最終成為服務於社會的有用人才,可稱之為育人。從這個意義上說,社會每一個成員都在時時刻刻地育人,同時又都在經常不斷地被人所育,不接受任何教育的人恐怕不存在,不在教育他人的人可能也不多見。隻是時間有先後,層次有高低,因為“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功”。可見,育人是多方位、多層次、雙方向、相互作用的,是一項浩繁複雜的係統工程,具有客觀普遍性。

在現代社會裏,人們則往往運用教育的手段、學校的形式達到育人的目的。學校育人包括行政管理育人、後勤服務育人、教師教書育人。

教育作為上層建築,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古今中外的學校教育,並非單純地傳授科學文化知識,而是把育人始終放在首位。在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著力於培養統治階級的接班人,目的是為本階級的事業長盛不衰,後繼有人,為鞏固該社會的經濟基礎服務。韓愈的《師說》寫道:“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封建地主階級的教育家很懂得這個道理,把“授業”即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專業技能放在“傳道”之後,而把“傳道”即傳授封建主義的治國之道、治家之道、做人之道、倫理道德等放在首位。通過傳道、授業、解惑等教育手段,為封建階級培養接班人。

資產階級教育家通過“自由、平等、博愛”等具有極大欺騙性的口號,一方麵在本階級、本民族成員中培養出大批服務於資產階級政治統治地位和經濟利益的接班人;另一方麵,利用他們的科學技術暫時比較發達的優勢,乘發展中國家向他們學習之機,對國外的留學生、研究生和學習生,在傳授先進的科學技術的同時,以金錢、地位、名譽等豐厚的物質條件為誘餌,從他們中間拉出一些意誌薄弱者背叛祖國、背叛民族而為他們的階級利益服務。

我國的教育方針是麵向世界、麵向未來、麵向現代化,培養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勞“五育”方麵都得到全麵發展,其中把德育即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始終放在首位。簡言之,就是以德為首,堅持“三個方麵”和“四有”、“五育”教育。據此,我們特別強調社會主義學校的每一位教師都必須自覺地堅持教書育人,這是符合社會主義教育的客觀規律和教育方針的,也是保證我國社會主義事業沿著正確軌道千秋萬代健康發展的客觀要求。

在有些人看來,什麼祖國的前途、人類的命運、民族的興衰,都沒有關心的必要了,一門心思地在個人的前途和命運上兜圈子。一般說來,個人奮鬥無可非議。但是,個人隻有投身於國家和民族的大環境中,其利益才能得到滿足,否則將毫無出路。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使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開創的社會主義事業後繼有人,為了造就一大批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合格接班人,我們的社會主義學校,必須把教育青年學生確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樹立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和徹底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作為直接教育者——教師,必須堅持教書育人的根本方向。在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要對學生實施正確的政治觀點和思想品德教育。由此要求教師要經常地自覺地通過包括授課在內的多種途徑,有說服力地對學生進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實施正確的政治導向。

由此看來,教書育人是社會主義教育的客觀要求,是保證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沿著正確的軌道健康發展的有效措施,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必須堅持這一基本原則。

如何教書育人

學校育人是個浩大繁雜的係統工程,管理育人、服務育人與教書育人需要相互協調,彼此配合,齊頭並進,相得益彰。單就教書育人來說,也要具備相應的條件和良好的環境。

首先,教師的社會地位和巨大作用得到了黨和人民的充分肯定,這是教師實施教書育人的必要條件。可以想象,在那黑白混淆,是非顛倒的年代裏,工農兵可以“上大學、管大學、改造大學”,廣大教師則處於被管製、被改造的地位,更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教師受被教育的對象管製和改造。在那時,怎麼能夠提出“教書育人”的響亮口號,又怎麼能夠進行“教書育人”的社會實踐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鄧小平同誌提出,教師同其他戰線的知識分子一樣,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是一支擁護四項基本原則,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特別是擁護改革開放重大戰略決策能夠創造豐功偉績的優秀隊伍。江澤民同誌在首都青年紀念五四報告會上的講話中進一步強調:“今天,沒有知識分子的參加,建設和改革的勝利是不可能的。”這是黨和人民對包括教師在內的廣大知識分子鬧匾緇岬匚緩途藪笊緇嶙饔玫某浞摯隙ǎ幣脖澩锪說澈腿嗣穸災鬥腫擁娜惹釁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