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的內容及方法
黨的十四大文件,是指導我國加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的綱領性文獻,也是加強中學德育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和推動力。這些文件為中小學的德育增添了新的內容,強調了新的工作方法。因此,中小學校要認真組織教職工學好文件,明確德育的指導思想,加強德育工作隊伍建設,把學校德育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在實踐中不斷創造和總結新鮮經驗。
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新內容
江澤民同誌在黨的十四大報告(以下稱《報告》)中指出:要“在全國各族人民特別是青少年中,進一步加強黨的基本路線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教育,近代史、現代史教育和國情教育,增強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強精神,抵禦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樹立正確的思想、信念和價值觀”。這一段講話,既是針對全國人民講的,也是針對中小學生講的;既講了德育的內容,也講了德育要達到的目的。給中小學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確了新的內容和任務。其中,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教育早已是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傳統內容,經過幾十年的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今後還要進一步加強;關於近代史、現代史教育和國情教育,1991年國家教委根據江澤民同誌的指示,已製訂了中小學加強這項教育的《總體綱要》, 正在貫徹實施。在這個《總體綱要》中要求中小學生了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基本路線,而沒有提進行黨的基本路線教育,所以這次正式提出加強黨的基本路線教育,應該說是當前中小學德育工作中的新內容。
1 黨的基本路線教育
我們要教育中小學生,尤其是中學高年級的學生懂得這條基本路線是十幾年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的經驗總結,是經過實踐證明完全正確的路線,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把我國引向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正確路線,因而是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改革開放十四年來所取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切成就,是我們黨堅決貫徹這一條基本路線的結果。正如江澤民同誌在《報告》中所指出的:“十四年偉大實踐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的黨的基本路線。這是我們事業能夠經受風險考驗,順利達到目標的最可靠的保證。”
怎樣對中小學生加強黨的基本路線教育?
江澤民同誌在《報告》中講了三個要點:第一是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第二是:“必須把改革開放同四項基本原則統一起來”。第三是“必須鞏固和發展穩定的政治局麵”。總之,隻有路線不變,政局穩定,我們才能勝利前進。為此,我們要教育中小學生,把模範地遵守《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範》的教育同自覺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結合起來,維護社會和學校的安定團結和穩定。
對中小學生加強“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教育,也是黨的基本路線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由於當前社會上存在某些奢侈腐化之風,影響著中小學生,使他們產生一種誤解,認為人活著就是為了享受,因此對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的要求越來越高,零花錢越來越多。同學間互相攀比,比吃好飯、喝好酒、吸好煙、進豪華舞廳、部分學生中開甩“吃要營養、穿要高檔、玩要時尚”的奢侈之風。在他們的心目中,“艱苦奮鬥、發奮圖強”是老一輩的事情。他們中的一些人,有的貪圖享受,不願做艱苦的工作,在學習上不努力,碰到困難,就打退堂鼓,成了學習的困難戶。有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染上了好逸惡勞的壞習氣,不願參加最基本的公益勞動,甚至連最簡單的自理能力也沒有。還有極個別的在經濟條件難以滿足高消費時,而走上行竊與搶劫的犯罪道路。凡此種種與基本路線提倡的“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是格格不入的。我們中小學千萬不可忽視這個問題,要用我國人民艱苦創業的光榮傳統教育他們。早在五十年代,毛澤東同誌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就指出:“要使全體青年們懂得,我們的國家現在還是一個很窮的國家,並且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根本改變這種狀態,全靠青年和全國人民在幾十年時間內,團結奮鬥,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一個富強的國家。社會主義製度的建立給我們開辟了一條達到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實現還要靠我們的辛勤勞動”。經過幾十年的建設,我們的國家已成為初步繁榮的社會主義國家,但與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還需要我們繼續艱苦奮鬥。江澤民同誌在《報告》中指出:“我國底子薄,目前處在實現現代化的創業階段,需要有更多的資金用於建設,一定要繼續發揚艱苦奮鬥、勤儉建國的優良傳統,提倡崇尚節約的社會風氣”,因此,加強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和勤儉節約的教育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教育
在加強黨的基本路線教育的基礎上,要教育學生正確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因為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經濟建設是中心,要加強經濟建設,就有個經濟體製改革問題。我們黨經過十四年的改革開放得出一條基本結論,就是要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黨的十四大正式確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最新成果,是社會主義理論上的重大突破,是中外社會主義建設曆史經驗的總結,它標誌著我國經濟體製改革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如何幫助中小學生正確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是中小學德育工作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新課題,也是個難度較大的課題。
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學段層次和認知規律,分別進行不同程度的教育,說明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必要性和正確性。要教育學生正確理解什麼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是關係到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一個重大問題,其核心是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計劃與市場的關係。江澤民同誌在《報告》中對這個問題作了正確的回答。他說:“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