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中心理氣氛的優劣有賴於教師們的共同努力,但主要依賴領導的正確引導,創造良好的心理氣氛是教育部門各級領導的應盡職責。

心理治療的方法

心理治療是應用心理學知識及方法來治療病人的心理問題的活動。心理治療是精神科醫務工作者及精神衛生工作人員最重要的工具。它不僅可以在臨床上使用,而且更可以廣泛應用到日常生活的人際關係調節中,如對子女之教養、學生的督導、夫妻相處及一般的為人處事,可以說是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幫助別人”的一門學問。因此,教師有必要了解一些心理治療方法的知識。心理治療的方法很多,但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催眠療法。這種方法主要是用於分析病因並配合其他療法的輔助療法。病人在催眠狀態下,可以根據治療者的言語暗示,把清醒狀態下難以啟齒或不願說出的經曆說出來,並能回憶起已經遺忘了的事情,這對診斷病情,了解病人的起病原因非常重要。在催眠之前要測試被試者暗示性的高低,一般來說,暗示性低的人不宜用催眠療法。在催眠時,讓其凝視頭部上方的光亮燈罩,並進行誘導性暗示,直至使患者進入催眠狀態。這時可將事先擬好的問題用暗示的語言來詢問被治療者。問語隻陳述一個事實,以便於理解,患者隻需要用“是”或“否”來回答。患者將長期積壓在心頭並造成心理壓力的經曆說出以後,病情便減輕了。這種技術要求較高,適於經過專門訓練的心理治療專家使用。

2暗示療法。暗示是一種不加批判地接受意見、信念,從而改變自己的判斷態度和行為的心理過程。人的暗示性有很大的個體差別,人在不熟悉的領域易受暗示;文化程度低、生活經驗不多的人易受暗示;人在疲勞、營養不良、某些藥物作用和催眠狀態下易受暗示;主試的權威性越大,被試受暗示的程度越大;兒童和婦女易受暗示。由於患者受暗示的影響,易於改變自己已有的觀念和判斷,這樣可以消除不良心理壓力對患者的影響,促進患者的恢複。暗示可以在催眠狀態下進行,也可以在正常狀態下進行。直接暗示法是讓患者靜坐在舒服的椅子上,醫生用均勻有力的語氣給予事先編好的暗示性語句,與患者對話。間接暗示法是借助於電流刺激或儀器檢查等相配合,或與輕微的觸覺刺激結合作用,並用語言的強化進行暗示治療。直接暗示法與間接暗示法常結合使用。

3行為治療法。行為治療法又叫行為矯正療法。它是根據條件反射形成和消退的原理,通過矯正人的行為來促使患者心理的康複的。行為療法雖然種類繁多,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過程:首先了解病因並確定病人的主要異常行為作治療目標;其次向患者說明行為治療的目的、方法和意義,使病人樹立治愈疾病的信心而主動配合治療;第三采用專門治療技術,如係統脫敏法、厭惡療法、行為塑造法、自我調整法、自我訓練法,同時配合藥物或器械進行治療;第四根據行為改變情況分別給予表揚強化刺激(如表揚、鼓勵、物質獎勵等)或給予“懲罰”(如批評、疼痛刺激或撤銷獎勵等)。第一,在收到一定療效後,讓患者自己掌握和使用治療方法,從而把治療環境中獲得的效果鞏固下來,並能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4生物反饋療法。生物反饋療法是一種借助電子儀器,讓人們能夠了解自己身體內部正在發生的變化,從而學會控製內髒的技術的醫療技術。主要用於調節和控製患者的心率、血壓、胃腸蠕動、肌肉緊張程度、腦電波,從而改善患者機體內各種器官的機能狀態,矯正對刺激的不適宜反應,而有利於身心健康。具體做法是用專門的電子設備探查人的生理功能,並通過記錄和顯示係統,讓患者知道它們的變化;然後,通過操作性條件反射機製,連續對生理功能的正確反應進行強化,從而使患者學會控製自己的生理功能。

教師應調整自己的挫折心理

人的行為是由一定的動機引起的,並以追求滿足某種需要為目的。但事物總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人的需要往往難以滿足。心理學上把這種受動機支配的行為遭受障礙時發生的心理變化叫做挫折心理。

人在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遭到挫折是難免的,因此教師必須學會在受到挫折時,調節好自己的心理。調節挫折心理的方法有很多,主要的措施如下:

1重新評價自己的動機和需要。教師應該從主客觀兩個方麵,分析受挫折的原因,對挫折作出正確歸因,確定自己的動機和需要是否合理。如果是動機或需要過高,應該對其進行調整如降低要求、分步完成、放棄要求等。這是保持心理平衡的關鍵。

2端正對挫折的態度。任何挫折都有兩麵性,一方麵挫折可能給人心理上以傷害,另一方麵,從挫折中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因此,教師應善於總結教訓,從失敗中汲取前進的動力。

3調節自己的情緒。有幾種可用的方法,如:活動轉移法,通過其他活動使自己忙碌起來,時間一長痛苦便慢慢消退了,這時再理智地分析失敗的原因、調整目標;交往調適,通過與親友的人際溝通,達到交流感情、減輕煩惱困擾的目的;適當發泄,與領導、親人將自己的痛苦說出來,取得親友和領導的同情,這樣可以減輕自己的痛苦;榜樣認同,通過閱讀和自己有類似經曆的人物的傳記,了解榜樣是怎樣對待自己的挫折的,這樣可以堅定自己的信念,提高調節情緒的能力。不管用什麼方法來調節情緒,教師都不能對挫折抱回避的態度,如果一味回避挫折帶來的痛苦,便會使人產生自卑、畏縮的情緒體驗,最終損害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師應消除過度焦慮

焦慮是當一個人意識到完美的狀況正處在危險或受到威脅時所產生的反應。這裏所說的完美的狀態包括很多方麵,就個體本身而言,包括:自己生理上的健康、生命安全、心理的寧靜、事業的成敗、自尊的維護等;就周圍環境而言則包括為他人的安危而擔心、對他人的事業而擔心,如父母擔心自己的孩子會考不上大學或找不到工作等。緊張是程度較輕的焦慮,人們往往可以從情境中意識到;而過度焦慮則是程度較重的焦慮,它是對特定危險刺激作出的強烈情緒反應,如恐懼。過度焦慮會摧毀人的防禦機製,使人喪失鬥誌。長期的過度焦慮必然會導致心理活動的異常。因此,教師應學會避免和消除過度焦慮。

過度焦慮的產生有多種原因,因此,要消除過度焦慮,必須針對各種情況,分別采取相應的措施。

一種產生焦慮的原因是在認識上誇大了當前情況對自己或親人的危害。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很快從緊張的情緒中解脫出來,事後再理智地分析,便會消除焦慮。因為事後的情形表明,當時的情境並沒有造成什麼危害。過度的焦慮便會自然消除。在遇到危險情境或遭遇挫折時,教師應竭力使自己保持冷靜,修正自己的判斷,減弱危險刺激的影響程度。

第二種過度焦慮是由於自己的心理防禦機製被破壞了,一個平常的刺激便會引起自己的強烈反應,如常從夢中驚醒、被一般的聲音嚇一跳,常常有大難臨頭的感覺。這種過度焦慮必須通過較長期的心理治療能消除。比較常用的方法是係統脫敏法,它的治療程度是將事先準備好的卡片拿給患者看,每張卡片上都記錄著一個使人產生焦慮的情境,要求患者按順序分出產生焦慮程度的等級,焦慮最強的卡片放在最下麵、焦慮最輕的放在最上麵;讓患者放鬆全身各部分的肌肉;拿出第一張卡片,讓患者詳細看完以後,閉上眼睛,描繪或假想卡片上發生的情景。這樣進行下去,直到你感到焦慮為止;然後停下來,進行肌肉放鬆練習。待完全放鬆以後,過幾秒鍾再從頭看卡片,閉眼暇想……如此重複,直到最後一張卡片看完後,在假想時不產生焦慮為止。如果幸運,你可能很快完成上述程度,如果你在半小時內未能完成,則需要到第二天再進行治療了。這種治療結束以後,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焦慮時,你可以用上述方法使自己放鬆下來。

教師在競爭中應調節自己的心理

競爭是在完成相同任務的個體或團體間力爭超越對方,達到最好成績的活動。競爭在工作中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充分發掘人的潛力。但在競爭中,如果不注意調節自己的心理,競爭會給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產生焦慮的情緒反應,同時會誘發妒嫉、怨恨、自卑的情緒,導致對競爭對手的敵對行為。這不僅會使工作蒙受損失,而且會對人的心理健康產生消極影響,導致心理疾病。因此,教師在競爭中應注意調節自己的心理。

首先,教師應對競爭目的、意義有正確認識。競爭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手段,競爭不是目的。在公平的競爭中,競爭中的勝負取決於本人的基本素質和努力程度。但如果對競爭有錯誤認識,把競爭當成爭名奪利,那麼,在競爭中教師就會產生不良的情緒反應。

其次,教師在競爭中,應正確對待競爭的勝負。取得較好成績不僅是自己的努力的結果,也浸透了許多同行的心血,不能把成績看作自己追求名利的敲門磚,更不能因此自滿驕傲,這樣不僅會導致自己工作的退步,也會引起人際關係的緊張,給自己造成不良的心理負擔。競爭失敗者更應該從失敗中汲取教訓,改進自己的工作,不能妒嫉、詆毀對手。這樣會對自己的心理健康產生很壞影響,導致人格障礙。

第三,競爭中應克服自滿、自卑、妒忌的情感反應。這幾種反應都是沒有超脫競爭情境,從人生各個方麵來認識競爭在個人生活中的地位。每一教師都有其優點和缺點,誰都不可能在任何方麵都超過別人,同事之間主要的關係是合作而不是競爭。因此在競爭中,具有自滿情緒的人,應多注意自己的不足之處,認識競爭對手的優點,這樣有助於克服自滿情緒。具有自卑、妒嫉的教師往往沒有很好地認識自己的優勢,因此,這類教師應調整自己的認識角度,努力發現自己的優點,這樣便不會把競爭看成是對自己的傷害,從而消除自卑、妒嫉的情緒反應。

教師應保持良好的心境

凡屬於使人振奮快樂、朝氣蓬勃的心境,稱為積極心境。而垂頭喪氣、頹廢悲觀的心境為消極心境。消極心境長期持久地延緩會導致軀體機能減弱,並對心理健康產生消極影響。

心境是在外部環境與個體內部矛盾的相互作用中產生並發展的,外部環境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因此,教師要保持良好的心境,主要靠對自己的心理進行有效調節。

1認識分析。分析導致不良心境的原因。我們知識,情緒的產生不是完全自發的,是通過主體對環境的主觀評價以後才產生的,要保持良好心境則必須澄清認識,端正人生態度,這樣才能消除不良心境產生的土壤。

2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將自己的工作、學習、生活有條不紊地安排好,按計劃行事,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習慣。有規律的生活有助於生理功能的協調,同時對保持良好心境很有益處。但生活計劃的安排應有一定的彈性、否則意外的事件便會打破自己的安排,導致心理的緊張或焦慮,破壞自己的心境。

3運動。每天進行適當的體育運動會使人的軀體得到鍛煉,加速對體內有害物質的排出有利身體健康。同時,運動可以使人精力充沛。這對人的心境有良好影響,消除了因身體狀態的不佳導致心境不好的因素。

4放鬆。在緊張的工作、學習活動後,應注意放鬆訓練,緊張的工作、學習不僅會消耗大量的體力和腦力,而且代謝的廢物便在身體內增多。所以應適當地進行放鬆訓練,如躺在很柔軟的長椅上,放鬆自頭頂至四肢的每一塊肌肉,調勻呼吸。這樣工作、學習後的緊張感會慢慢地消除了,交替進行體力和腦力勞動也會有放鬆的效果。

5音樂。好的音樂可以使人心曠神怡。多聽情調高雅、積極向上的音樂,對消除疲勞,恢複體力、保持良好心境很有好處。但心境不好時切不可聽讓人頹廢的音樂,這些音樂會使不好的心境更加嚴重。

6回憶愉快經曆。在心境不好時,也可以盡力回憶一些愉快的經曆,如一則小笑話,看一幀愉快旅遊的留影。兒時淘氣的情景等等,這樣憂鬱的心境便慢慢地消除了。

教師應培養良好的情緒

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所持態度的主觀體驗,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好惡傾向。情緒伴隨著人的各種活動,是對身體健康影響較大的因素。

早在兩千年以前,祖國醫學就把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情看成致病的重要原因,認為這七情的過度變化,會引起內髒功能的失調,氣機紊亂。《黃帝內經》稱:喜則氣緩,怒則氣上,思則氣結,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如果情緒變化特別強烈,就會明顯損害人的內髒,即所謂喜傷心,憂傷肺、怒傷肝、思傷脾、恐傷腎。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某些消極情感如悲、驚、恐等,會使人的胃腸功能失調,出現四肢無力、盜汗、遺精、消化不良、記憶力降低、判斷力下降,機體的防禦功能減弱,從而易患其他疾病。過度的情緒反應如狂喜、狂怒、憂傷悲切、恐懼、過度焦慮,會使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導致神思不清、食欲降低、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消化不良、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嚴重的會誘發癲狂症、高血壓、腦溢血等症,對身體健康產生極壞影響。

情緒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有快有慢。強烈的情緒反應會導致已患疾病病情加重,或誘發更嚴重的症狀。消極的情緒反應對健康也會產生輕緩慢的影響。它往往會破壞人對疾病的抵抗力,從而誘發其他疾病。這種危害往往被人忽視。因此教師一定要注意培養自己的良好情緒,這對保持身體健康很有裨益。

培養自己的良好的情緒應注意以下幾點:

1做情緒的主人。現代科學告訴我們,理智的力量完全可以控製情緒的波動。這是因為情緒固然是由客觀刺激所引起的,但它又是一種主觀體驗,因而受意識支配。我們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心理平衡,同時要鍛煉意誌。意誌越堅決,自製力越強。隻有這樣才能成為真正的情緒的主人。

2保持豁達的胸懷。寬以待人,嚴以律己,不追求不能實現的目標,這樣使自己的主觀世界更接近客觀現實,減少了客觀刺激對自己的危害。

3從勞動和學習中發現人生的樂趣。勞動和學習不僅可以增長見識,獲得心理上的滿足,產生充實感,而且會排遣自己的不良情緒,保持情緒的平衡。

4多參加有益的體育活動。體育運動不僅可以舒筋活絡,促進新陳代謝,而且可以使人從中獲得生活的樂趣。教師是腦力勞動者,整天與書本、學生打交道,參加適度的體育活動,可以使大腦得到休息、消除疲勞、提高神經係統的功能,使人精力充沛。這提高了自己的自信心,使教師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

另外,旅遊訪友、繪畫作詩等也對教師培養良好的情緒很有好處。

青年教師的情緒調節

青年教師朝氣蓬勃,主動積極、勇於創新,對未來充滿憧憬。但由於社會閱力不足,對自己及社會的認識不夠深刻,往往會陷入諸多心理矛盾之中。青年教師的情緒調節機製正處於成形階段,表現為,情緒的體驗與反應強烈、情緒穩定性差,對情緒控製力不足。由於這些情緒特征,青年教師在心理矛盾中,比較容易受到傷害,產生異常的心理反應。因此,青年教師應注意調節自己的情緒。

首先,青年教師應了解自己性格上的弱點,有意識地加以改進,提高自己對情緒的控製力。如有的青年教師易怒,這不僅會傷害別人,而且造成人事關係的緊張,並給自己帶來心理健康的危害。因此,青年教師應正確對待自己這一缺點,在每次發怒之前便提醒自己加以克製,或通過轉移注意、推遲發作(如通過數數)等方法來加以調節,這樣便慢慢學會調節情緒的技能。

其次,要妥善地消除煩惱。青年教師的煩惱縱然千差萬別,但總離不開“成家、立業”兩大人生主題。

在成家問題上,每個青年男教師都希望有一個美麗、聰敏、賢慧的妻子,而女青年教師則希望有一位英俊、瀟灑、有能力的丈夫。一般來說,如果戀愛順利,這對教師的身心健康、工作學習都十分有利。如果戀愛失敗甚至屢遭挫折,則會對心理健康產生一定的傷害。因此,青年教師在選擇未來的人生伴侶時應掌握以下原則:

1不要將伴侶的標準太理想化,以致超越了現實。

2應適當考慮雙方的物質、文化基礎條件,但這不能作為絕對條件。

3情感專一,切戒心猿意馬,腳踩兩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