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運動

遊泳

一運動簡介

遊泳確實是一項很好的運動,這是因為遊泳除了具有其他運動所有的鍛煉價值之外,最主要的是它改變了運動的環境,而這種環境正是生命進化的必須,水對人體的作用不是空氣所能比的。另外,遊泳不需要太多器械(非職業的),接觸的除了水還是水,因此,相對於其他運動來說不會受傷。由於水的作用,它對人的心血管係統、呼吸係統、皮膚都有不可估量的鍛煉價值。由於是全身運動,因此它不像其他運動有這樣或那樣的職業病。

1.遊泳與減肥

任何運動都能減肥,遊泳也一樣,隻是依運動量及運動強度而定,這個運動強度和運動量都是相對個人的情況來說。另外飲食是減肥的先決條件,可以這樣說,合理的飲食甚至比運動更重要。其實減肥很簡單,每次付出比吸取要多就行了。

2.遊泳與增體重

任何運動和增體重都沒有聯係,遊泳也一樣,體重的增加主要在於飲食,但是遊泳能調節食欲。其實,道理很簡單,就像你口袋裏的Money,你有一百元花掉二百元,透支了,反之,你的腰包就會逐漸鼓起來。體重的增加與減少取決於人體對能量的攝取以及能量消耗(這裏暫且設定為飲食與運動的關係),是此增彼減的相互製約的關係。另外,新近的研究表明,人體胖瘦是由基因決定的,如果身體狀態良好,精力充沛,不要刻意的去增加或減少體重。如果過胖或過瘦且感覺虛弱無力,可能就是一種病了,要知道營養缺乏也可以造成肥胖。隻有適度的運動才有利於健康,同時還要做到運動的多樣性,才能使身體的各部分都得到鍛煉。

二遊泳用具

不論是剛學遊泳的人還是經常參加遊泳的活動者,都要準備一些必需的用具,這樣才能使遊泳活動稱心如意地進行。

1.合身的遊泳衣褲

遊泳衣褲必須合身,如果太大,在遊泳時容易兜水,以致加大身體負重和阻力,影響遊泳動作。因此,遊泳衣褲要以穿在身上感到舒適為宜。至於質量,中老年人應選擇純毛或棉毛製品,以深色為宜。年輕人可選擇海灘式的尼龍遊泳衣褲,顏色以鮮豔的為好,這樣可增添美感。

2.合適的遊泳帽

遊泳時應戴遊泳帽,特別是女性,可以防止頭發散亂。有時水質不好還可以防止頭發變黃。遊泳帽應選帶有鬆緊的尼龍製品或橡膠製品,不能太大,否則容易脫落。

3.遊泳眼鏡

如果水質不幹淨,遊泳時細菌很容易進入眼內,以致產生紅眼病等。為了預防眼病,需要戴遊泳眼鏡進行遊泳。對於初學遊泳的人來說,戴遊泳眼鏡還可以糾正在水中睜不開眼睛的毛病。

4.耳塞

在遊泳時,水流入耳朵是難以避免的。耳朵進水後很不舒服,有時會引起疼痛以致影響聽力。為了防止水進入耳朵,應備有耳塞。

5.浮體物品

初學遊泳者,最好自備一些浮體物品,例如救生圈(衣)、泡沫塑料打水板等。但自備這些物品時,要時時檢查救生衣、圈有無漏氣,以防發生事故。

6.浴巾和拖鞋

浴巾和拖鞋是遊泳者必備的用品。在遊泳的間歇或遊完後上岸,用毛巾擦幹身體,披上浴巾,穿上拖鞋,既可以保暖,防止感冒,又比較衛生。在冬泳時,更是不可缺少。

7.鼻夾

遊泳時,由於水波常會把水衝入鼻孔,產生嗆水、咳嗽,尤其是初學遊泳者。為了防止水進入鼻孔,最好準備一個鼻夾(體育用品商店有售),它可強製用嘴吸氣,而不用鼻吸氣,可以避免嗆水。

三基本規則

1.自由泳

①自由泳比賽中,可采用任何泳式。

②轉身和到達終點時,可用身體任何部位觸池壁。

③在整個遊程中,運動員身體的一部分必須露出水麵。在轉身過程中,允許運動員完全潛入水中。但在出發和每次轉身後,運動員潛泳距離不得超過15米,在15米前運動員的頭必須露出水麵。

2.仰泳

①運動員麵對出發端,兩手抓住握手器,兩腳(包括腳趾)應處於水麵下,禁止蹬在水槽內或水槽上或用腳趾勾住水槽邊。

②出發和轉身後,運動員應蹬離池壁,並在整個遊進過程中呈仰臥姿勢。除在做轉身動作外,運動員必須始終仰臥。仰臥姿勢允許身體做轉動動作,但必須保持與水平麵小於90度的仰臥姿勢。頭部位置不受此限製。

③在整個遊進過程中,運動員身體的某部分必須露出水麵。在轉身過程中,允許運動員完全潛入水中。但在出發和每次轉身後,運動員潛泳距離不得超過15米,在15米前運動員的頭必須露出水麵。

④在轉身過程中,當運動員肩的轉動超過垂直麵後,可進行一次連續單臂劃水或雙臂同時劃水動作,並在該動作結束前開始翻滾。一旦改變仰臥姿勢,就不允許做與連續轉身動作無關的打水或劃水動作。運動員必須呈仰臥姿勢蹬離池壁。轉身時運動員身體的某部分必須觸壁。

⑤運動員到達終點時,必須以仰臥姿勢觸壁。

3.蛙泳

①出發和轉身後,從第一次手臂動作開始,身體應保持俯臥姿勢,任何時候不允許成仰臥姿勢。

②兩臂和兩腿的所有動作都應同時並在同一水平麵上進行,不得有交替動作。

③兩手應同時在水麵、水下或水上由胸前伸出,並在水麵或水下向後劃水,除最後一個動作外,在手臂的動作中兩肘不得露出水麵。除出發和每次轉身後的第一次劃水動作外,兩手向後劃水不得超過臀線。

④在蹬腿過程中,兩腳必須做外翻動作,不允許做剪夾、上下交替打水或向下的海豚式打腿動作,允許兩腳露出水麵。

⑤在每次轉身和到達終點時,兩手應在水麵、水上或水下同時觸壁,在觸壁前的最後一次劃水動作結束後,頭可以潛入水中,但在觸壁前的一個完整或不完整的配合動作中,頭應部分露出水麵。

⑥在每個以一次劃臂或蹬腿順序完成的完整動作周期內,運動員頭的某一部分應露出水麵。隻有在出發或每次轉身後,運動員可在全身沒入水中時,做一次充分的向後劃至腿部的動作和一次蹬腿動作,但在第二次劃臂至最寬點並在兩手向內劃水前,頭必須露出水麵。

4.蝶泳

①從出發和每次轉身後第一次手臂動作開始,身體應保持俯臥姿勢,兩肩應與水麵保持平行。允許水下側打腿,任何時候不允許成仰臥姿勢。

②兩臂必須在水麵上同時向前擺動,並同時在水下向後劃水。

③兩腳的動作必須同時進行,允許兩腿和兩腳在垂直麵上同時做上下打水動作。兩腿或兩腳可不在一個水平麵上,但不允許有交替動作。

④在每次轉身和到達終點時,兩手應在水麵、水上或水下同時觸壁。

⑤在出發和每次轉身後,允許運動員在水下做一次或多次打水動作和一次劃水動作,這次劃水動作,必須使身體升到水麵。允許在出發和每次轉身後潛泳,距離不得超過15米,在15米前運動員的頭必須露出水麵,並保持在水麵上直至觸壁。

5.混合泳

①個人混合泳須按照蝶泳、仰泳、蛙泳、自由泳(仰泳、蛙泳及蝶泳以外的任何姿勢)順序進行比賽。

②混合泳接力須按照仰泳、蛙泳、蝶泳、自由泳(仰泳、蛙泳及蝶泳以外的任何姿勢)順序進行比賽。

③在個人混合泳和混合泳接力項目的仰泳轉蛙泳過程中,運動員肩轉動超過垂直麵之前必須呈仰臥姿勢觸及池壁。

四學習順序

根據遊泳學習的特點,初學者必須首先進行熟悉水性的學習。掌握了熟悉水性的動作後。轉入學習遊泳動作時,遊泳姿勢的選擇和各種遊泳姿勢的學習順序,是根據學習任務、學習時間、學習人的年齡、性別、體力、遊泳基礎等條件而定。

1.初學者先學的姿勢

因為蛙泳的呼吸是正麵呼吸,比較簡單,初學者易於掌握,蛙泳動作內部循環節奏有明顯的間歇,遊起來省力,基本掌握後就能迅速增長距離。而且在學蛙泳時,可結合踩水動作的教學,有助於安全。如果任務是要學習四種姿勢,則可先教自由泳。因自由泳動作形象接近人們日常陸上的行走動作,腿、臂動作相對比較簡單,臂、腿動作配合節奏也不像蛙泳的節奏那麼強,比較容易學會。而且,在掌握了自由泳之後,由於技術的相似轉化,對學仰泳、蝶泳都有一定的幫助,但也有先教仰泳的。先教仰泳可避免呼吸的困難,初學者隻要學會水中的仰臥滑行動作,就能很快地掌握仰泳。先教仰泳後教自由泳,因動作技能相似,可以有利於自由泳的教學。但為了教學安全,應該在仰泳教學時加強保護措施以及盡快結合踩水或自由泳的教學。在選擇遊泳姿勢時,也可以學生已初步掌握的技術為基礎,選擇適當的姿勢。例如,已會“大爬式”,可先學自由泳,已會“蛤蟆式”,可先學蛙泳等。

2.四種姿勢的教學順序

在目前的教學實踐中,四種遊泳姿勢的教學順序主要有下列四種安排:

①熟悉水性→自由泳→仰泳→蛙泳→蝶泳

②熟悉水性→自由泳→仰泳→蝶泳→蛙泳

③熟悉水性→仰泳→自由泳→蝶泳→蛙泳

④熟悉水性→蛙泳→自由泳→仰泳→蝶泳

單一學習中,學完一種姿勢,掌握後再學第二種姿勢。這樣學得較牢固,但學的總時間較長。綜合學習中,在一種姿勢還未完全掌握,就開始第二種姿勢,在較短時間內教完四種姿勢,然後再進行第二次循環的學習。利用排列順序上動作相似的特點,使動作技能互相得到良性的轉移,互相促進,這樣可以加速四式動作的掌握。

3.單一種遊泳姿勢的學習順序

每一種遊泳姿勢,都包括有腿、臂、呼吸、完整配合等動作。一般是先學腿而後學臂(包括臂與呼吸配合),再學臂腿配合,最後學完整配合。

4.臂部或腿部動作的學習順序

①聽講解示範。

②陸上模仿練習。

③水中有固定支撐的練習——扶池邊或扶同伴進行腿部動作練習,或站立淺水處劃臂練習。

④水中沒有固定支撐的練習——浮體滑行打(蹬)腿或劃臂練習。

⑤逐漸增長距離練習,鞏固和提高動作。

五基本技術

1.蛙泳

(1)腿部動作

腿部動作是蛙泳技術中最重要的部分,需要從陸上腿部動作做起。具體方法為:

①坐在地上或凳上,軀幹後仰,雙手撐地(凳)。雙腿並攏伸直,稍抬起雙腿,深吸一口氣,屏息。將雙腿慢慢收回,膝關節同時外分,收腿開始時腳掌稍外翻。屈髖、屈膝,雙腿收緊靠近臀部,接著不停頓地向後方蹬腿、並攏,同時口、鼻呼氣,蹬時用力點落在分開的雙腳腳掌上。蹬水前半部腳掌與身體縱軸垂直,結束時兩腳掌像鞭打一樣快速伸直,雙腿伸直後間歇一下。呼氣要快,動作要連續。

②入水、水深齊腰,深吸一口氣,俯臥於水中,臉入水,臂前伸。收腿同時兩膝分開與肩同寬,腳掌沿水麵回收。接著雙腳應對稱有力向後下方做半圓形的加速蹬水至動作結束,兩腿並攏。做這個動作時,腳掌和腳內側向後蹬夾水,蹬水結束後,雙腿動作稍停,運動員靠加速度在水麵滑行。

③俯臥在長凳上,中速和慢速模仿蛙泳腿部動作。

④抬頭出水學習腿部動作。蹬池壁或池底滑行,雙臂前伸,抬頭使口露出水麵,做蛙泳腿部動作。注意雙臂前伸不要過深,腿部動作除並攏時外,要做得平穩。

⑤池邊抓扶手或扶同伴做蛙泳腿動作。

⑥雙臂前伸扶板做腿部練習。

(2)臂部動作

正確的臂部動作是蛙泳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學習方法可采用:

①陸上站立,體前屈,雙腳分開與肩同寬,抬頭,雙臂前伸。兩臂對稱外分,稍向下劃水,手掌外轉,手腕微屈,這便於手掌更早對水產生支撐。雙臂一開始劃水,頭順勢抬出水麵,深吸氣。抬頭動作不要過猛,劃臂動作不要超過肩線。屈肘,雙手做一圓形經胸下前伸,呈預備姿勢,伸手同時用口、鼻做深呼氣。

②站立在齊腰深的水中,俯臥,臂前伸。吸氣後屏氣。稍屈腕,手掌向外、向下用力劃水,應對水有支撐感。屈肘繼續劃水,雙手劃至胸前逐漸接近,手掌轉向軀幹,然後雙臂前伸,呈劃水開始姿勢。注意劃水過程中雙臂不能露出水麵。

③頭在水麵上學習臂部動作。蹬邊滑行,屏息抬頭前視。連續做幾次劃臂動作,注意不要屈腿。

④蹬邊滑行,進一步改進臂部動作。

(3)配合練習

分解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配合,隻有把各部分動作有機結合起來才能達到最佳效果。蛙泳臂腿與呼吸的配合應連貫、流暢、有效。練習方法可采用:

①水中臂腿配合動作。蹬邊滑行,臉入水,屏息,臂劃水,開始劃水時收腿,然後雙臂前伸、並攏、腳蹬水。臂、腿伸直後在水麵滑行3~4秒後再重複上述動作。做2~3次後,休息片刻,繼續練習。

②重複上一練習,但頭要抬出水麵。

③重複上一練習,要交替做抬、低頭動作。劃水時頭抬出水麵,收手、蹬腿時頭入水。

④臂的動作與呼吸配合。雙臂前伸滑行,頭略抬出水麵。臂前伸時臉入水,口、鼻均勻、用力吐氣,之後慢抬頭,開始劃臂利用劃臂產生的作用力抬頭,大張嘴,快吸氣。注意吸氣不要太晚,在劃臂階段完成吸氣。

⑤蛙泳完整動作配合遊。滑行、雙腿伸直、雙臂前伸,呼氣入水之後開始向後下方劃水,抬頭快吸氣,雙臂接近肩線時開始收腿。臂前伸,蹬水時屏息,雙臂結束前伸,腿並攏時呼氣入水。連續練習,盡量遠遊。

遊的時候,先不用管呼吸,注意不要低頭,看前下方,手臂伸直蹬腿,主要的力量在夾水上,而不是在於往外蹬的力量上,所以一定不要把外蹬的力量使得太足,一來效率低,二來膝蓋窩容易受傷。腿要邊蹬邊夾,腿並攏時,速度最快。這樣先練習蹬腿,每次蹬腿後把身體伸直,漂一會兒再蹬下一次。然後再練手和呼吸。初學時,劃手的問題在於手劃得太開和太後。太開會增大阻力,太後則呼吸不順。剛開始的時候可練習隻用前臂劃水,隻要手臂不劃到超過身體垂直位置,每次劃手時,頭肯定會抬起來這樣就有足夠的時間呼吸。呼吸時要注意不要低頭,低頭則臉上會有很多水,無法呼吸,抬頭則臉上不會有水,呼氣時,注意習慣在水下就開始進行,但是,注意在水下緩緩向外呼氣,這樣不會產生過多的氣泡,當嘴露出水麵時,用最少的時間把氣吐盡,然後開始吸氣,一定要用嘴吸氣,不然容易嗆水。

2.自由泳

自由泳,俗稱爬泳。遊自由泳時,人在水中成俯臥姿勢,兩腿交替上下打水,兩臂輪流劃水,動作很像爬行,所以人們稱之為“爬泳”。自由泳是四種競技遊泳技術中速度最快的一種姿勢,在遊泳比賽的自由泳項目中(不規定泳姿的比賽),運動員都采用這種姿勢。遊自由泳時,身體要盡量保持俯臥的水平姿勢,但是為了取得更好的動作效果,頭部應自然稍抬,兩眼注視前下方,頭的三分之一露出水麵,水平麵接近發際,雙腿處於最低點,身體縱軸與水平麵約成3~5度的仰角。自由泳遊進中,身體可以圍繞身體縱軸做有節奏的轉動,轉動的角度一般為35~45度之間。如果速度加快,角度就會相對減小。這種轉動是由於劃臂、轉頭和吸氣而形成的自然轉動,並不是有意識地做轉動。轉動所帶來的好處有以下幾點:便於手臂的出水和空中移臂,並縮短移臂的轉動半徑;有助於手臂在水中抱水和劃水,使手臂劃水的最有力部分更接近於身體中心的垂直投影麵;由於臀部隨身體輕度的轉動,腿打水時,產生部分側向打水動作,可以抵消移臂時造成身體側向偏離的影響,維持身體平衡,而且便於呼吸。

在自由泳技術中,大腿動作除了產生推動力外,主要起著維持身體平衡的作用,它能使下肢抬高,以及協調配合雙臂有力的劃水。自由泳腿的打水動作,幾乎與水平麵成垂直方向進行,從垂直麵看,兩腿分開的距離約為30~40厘米,膝關節彎曲的角度約為160度角。遊進中,腿向上打水時,腳應接近水平;向下打水時,不應超過身體在水中的最低部位。正確的打水動作是腳稍向內旋,踝關節自然放鬆,向上和向下的打水動作應該從髖關節開始,大腿用力,通過整個腿部,最後到腳,形成一個“鞭狀”打水動作。向下打水的效果最大,因此應用較大的力和較快的速度進行;而向上則要求放鬆、自然,盡量少用力,並且速度相對要慢。從腿向上動作開始,當大腿帶動小腿,從下直腿向上移至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與水平麵平行時,大腿稍向上而終止移動,並開始向下打水。當大腿開始向下打水時,由於慣性的作用,此時小腿和腳仍繼續向上移動,而使膝關節彎曲形成一個大約160度角。這使小腿和腳達到了最高點,由於大腿繼續向下移動,而帶動小腿和腳完成向下打水動作。當大腿向下打水到最低點並向上抬起時,小腿和腳與大腿仍保持一個角度,並繼續向下移動打水,直至完全伸直為止才隨大腿向上移動,開始第二個循環動作。

(1)臂部動作

自由泳的臂部動作是推動身體前進的主要動力。它分為入水、抱水、劃推水、出水和空中移臂等幾個階段,這幾個階段在劃水動作中是緊密相連的一個完整動作。

①入水。臂入水時,肘關節略屈,並高於手臂,手指自然伸直並攏,向前斜下方插入水。注意手掌向外,動作自然放鬆。手入水的位置應在肩的延長線上,或在身體的中線和肩的延長線之間。入水的順序為:手→小臂→大臂。手切入水後,手和小臂繼續向前下方伸展,手由向前→向下→稍向內的運動變為向前→向下→稍向外的運動。

②抱水。臂入水後,應積極插向前下方,此時小臂和大臂應積極外旋,並屈腕、屈肘。在形成抱水的動作中,開始手臂是直的,當手臂劃下至與水平麵約成15~20度角時,應逐漸屈肘,使肘關節高於手。在劃水開始前,也就是手臂約與水麵成40度角時,肘關節屈至150度左右。抱水動作主要是為了劃水做準備,抱水就好像用臂去抱一個大圓球一樣。抱水時,手的運動為向後→向下→向外的三個分運動組成。

③劃推水。手臂在前方與水平麵成40度角起至後方與水平麵約成15~20度角止的運動過程都是滑水動作。它分為兩個階段:從抱水結束到劃至與水麵垂直之前稱為“拉水”,過垂直麵後稱為“推水”。拉水時,應保持高肘姿勢,手向內→向上→向後運動。當拉水結束時,手在體下接近中線,這時,肘關節彎曲的角度約為90~120度角,小臂由外旋轉為內旋,掌心由向內後方變為向外後方。向後推水是通過屈臂到伸臂來完成的。在推水過程中,手是向外→向上→向後的運動。肘關節要向上、向體側靠近,並且手掌始終要與水平麵保持垂直。整個劃推水過程,手掌的運動路線並不是始終在一條直線上和同一平麵上,實際上是一個較複雜的三度曲線。從身體的額狀麵來看是一個“S”型,從身體的矢狀麵來看是一個“W”型。在整個劃水過程中,肩部應配合手臂進行向前→向下→向後的合理轉動,這樣有利於加長劃水路線和加大劃水力量。

④出水。在劃水結束後,臂由於慣性的作用而很快地靠近水麵,這時,由大臂帶動肘關節做向外上方的“提拉”動作,將小臂和手提出水麵。小臂出水動作要比大臂稍慢一些,掌心向後上方。手臂出水動作應迅速而不停頓,但同時應該柔和,小臂和手掌應盡量放鬆。

⑤空中移臂。臂在空中前移的動作是手臂出水的繼續,不能停頓,一隻臂的動作應該放鬆自如,盡量不要破壞身體的流線型,要和另一臂的劃水動作協調一致,並且要注意節奏。在整個移臂過程中,肘部應始終保持比手部高的位置。

(2)配合技術

自由泳的配合技術分:兩臂的配合技術、兩臂和呼吸的配合技術以及完整的配合技術。

①兩臂配合技術。自由泳兩臂的正確配合是保障前進速度均勻性的重要條件,並且還有利於發揮肩帶力量積極參與劃水。根據劃水時兩臂所處的位置,可以把手臂的配合技術分為四種:即前交叉、中交叉、中前交叉和後交叉。一般優秀運動員都采用中前交叉的技術。

②兩臂和呼吸的配合技術。自由泳技術中的呼吸技術較為複雜,但是它的好壞,將直接影響著劃水力量和速度、耐力的發揮。自由泳的呼吸和手臂的配合為:一次呼吸N次劃水(N>2)。吸氣時,頭隨著肩、身體的縱向轉動轉向一側,使頭在低於水麵的波穀中吸氣。此時,同側臂正處在出水轉入移臂的階段。移臂時,頭轉向正常位置。同側臂入水時,開始慢慢呼氣,並逐漸用力加快呼氣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