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判、酒會、晚宴等各種重要的社交場所,有人談笑風生,遊刃有餘,但也有人感到惶恐不安,出現臉紅、出汗、手足無措等情形,她們總是擔心會出醜,之前心裏感到焦慮,之中緊張得說不出一句話,之後又在腦子裏反複重溫,這些都是社交恐懼心理的典型表現。
有個女陔,自我感覺一直不好,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也沒有一個男青年與她約會。
一天,她去請教一個心理學家,心理學家沒有對她進行直接治療,隻是請她在自己當晚舉行的聚會上幫幫忙,囑咐她什麼也別考慮,隻要看到什麼事需要做的就去做,看見需要幫助的人就伸手去幫助。
那天晚會上,女孩完全照辦。沒料到,她競成了那晚聚會中男青年眼裏最迷人的女孩。晚會一結束,就有兩個青年爭著送她回家。不久,她就和其中一位結了婚。
對社交的恐懼,是固執偏頗的自我觀念的表現。隻要打碎自我觀念中一些不合理的因素,比如過度焦慮自己的表現、自我懷疑、完美傾向,恐懼心理就會逐漸煙消雲散。
其實,假如你能轉移注意力,甚至更進一步,忘我地做一些實事,反倒可能會得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戰勝恐懼最好的方法,是在被恐懼壓垮之前,就立即行動。
快樂滿地,可惜你沒有留意
一個少婦到老中醫那裏求診,她已經多日茶飯不思夜裏無眠,身體乏力,日漸消瘦……
老中醫給她切過脈,觀過舌象,便說:“你心中有太多的苦惱事,體有虛火,並無大病。”少婦昕了如遇知音,於是便傾訴心中的種種煩惱。
老中醫又問起她的另外一些情況:“丈夫對你感情如何?”少婦臉上有了笑容,說:“很是疼愛我,結婚10年從未紅過臉。”老中醫問:“是否有孩子?”少婦眼裏閃出光彩,說:“一個女孩,很聰明,也很懂事。”老中醫又問:“種的莊稼年年都遭災減收嗎?”少婦趕忙搖頭說:“已經連續3年大豐收了……”
老中醫邊問邊寫,然後把寫滿字的兩張紙放到少婦的麵前,一張寫著她的苦惱事,一張寫著她的快樂事。並對少婦說:“這兩張紙就是治病的藥方,你把苦惱事看得太重了,忽視了身邊的快樂。”說著,老中醫讓徒弟取來一盆水,一隻豬苦膽,把膽汁滴入水盆中,那濃綠色的膽汁在水中淡開,很快便不見了蹤影。老中醫說:“膽汁入水,味則變淡,人生何不如此?”
在人生的漫漫裏程中,多數人過多地關注了生活中的挫折與苦難,其實,快樂也比比皆是。真正的快樂是源於內心真誠的喜悅,是正視人生的堅定與成熟,是不怨不悔的超脫與寬容,更是一種踏雪而歌的氣魄。
生命中不是我們承受了太多的痛苦,而是我們不善於用快樂之水衝淡苦昧。其實,在我們深深歎息和流淚時,快樂就在我們身邊朝我們微笑。
生命中不是我們承受了太多的痛苦,而是我們不善於用快樂之水衝淡苦味。
夫妻吵架,慎談離婚
夫妻之間發生了激烈的矛盾,導致了感情的破裂,於是就有一方可能提出離婚。離婚自由是婚姻自由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保障離婚自由,既是婚姻法賦予夫婦雙方的正當權利,也是婚姻家庭道德的重要內容。但是離婚畢竟意味著一個家庭的解體,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對男女雙方都是一件大事,絕不能輕率。
如同絕不能把“戀愛自由”等同於隨心所欲地戀愛一樣,也不能把“離婚自由”理解成隨心所欲地離婚。馬克思曾經這樣說:“離婚僅僅是對於下麵這一事實的確定:某一婚姻已經死亡,它的存在僅僅是一種外表和騙局。”這種已經死亡的婚姻,再勉強維持下去,對於雙方乃至子女及家庭的其他成員,都是一種不幸,沒有感情的婚姻確實是一種痛苦的折磨。為了結束這種家庭的悲劇,隻能讓其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