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這樣做女人最命好(2)(3 / 3)

如果你在商場看中一條項鏈,會令他不知如何是好,想幫你買又太貴,不買又不好意思,真是左右為難。

不要把自己當成男人

婚姻與事業相輔相成,如果僅僅傾向於某一方,則隻會造成不幸。

社會上對“女強人”似乎寄予更多同情,覺得她們得不到社會與家庭的理解,成功的背後付出的是比男人更多的辛酸和淚水。但是,就她們本身而言,就沒有一點責任嗎?當然並非如此。

事實證明,對於許多家庭的最後散夥,女性也有很大的責任。女性扮演的是妻子和母親的雙重角色,而這種角色的實現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行動。

情感交流對於夫妻雙方來說,是永遠必要的,這是婚姻生活的物質。

一位女企業家費盡周折,終於使風雨飄搖的企業出現了轉機,被評為勞動模範,當她捧回獎杯給丈夫看時,丈夫興奮地擁抱了她,以慶賀她的成功。丈夫理解她,也支持她。然而在這以後,妻子即使在家中,也對單位念念不忘,喋喋不休地演講她的工作經,宣泄她的情緒。終於,丈夫失去了耐心,也失去了對未來生活的信心,提出了“結束這索然無味的婚姻”的要求。

《中國婦女》雜誌有這樣一篇報道:記者在采訪時遇到一位從南方主動來到北方小縣城當上門女婿的男人,他再婚的妻子是遠近聞名的企業家。他是在報紙上看到這位企業家的報道後,主動向她寫信傾訴愛慕之情的。他當時的想法很簡單:一個女人,為了完成自己的事業,不被丈夫理解和支持,最終被拋棄。為此而憤憤不平,怎麼也不理解那位丈夫為什麼容不下有能耐的妻子。但在婚後的生活中,他卻越來越同情女企業家的前夫了。他感到做這樣的女強人的丈夫確實不易,她太能於了,不但廠裏能幹,在家裏也同樣處處自己說了算,事無大小全都主管。與這樣的女人在一起,他感到處處緊張,總覺得自己有些多餘。但他又想,夫妻之間總會有個彼此適應的過程。

兩年之後,他給記者寫信時說:“我們已經離婚了,我結束了‘乞丐一樣的生活’,她把我當成女人,而把自己當成了男人。”

事實證明,對於許多家庭的最後散夥,女性也有很大的責任。女性扮演的是妻子和母親的雙重角色,而這種角色的實現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行動。

嫁個有錢人,就凡事不操心嗎

女人理財的最基本原則之一就是自立,不要把自己的經濟命運完全放在別人手裏。

但是在現在家庭關係中,始終有一個誤區,我們也把它叫做“我丈夫會照顧我”的誤區(更有甚者,還可以叫做“嫁個有錢人,凡事不操心”的誤區)。

當然,我們都希望依賴自己的配偶。不過,統計數據顯示的事實卻與我們的意誌相左。當今,所有的婚姻中足足有50%的以離婚告終。可以指望得到丈夫提供的生活費、子女撫養費,以及分得夫妻共同財產嗎?嚴峻的現實是,一旦夫妻離異,妻子的生活水平會直線下降。超級暢銷書《老人潮》的作者肯·戴奇沃爾德稱,加利福尼亞州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年女性離婚後第一年的生活水平會下降73%,而男性的生活水平會上升42%。

這些數據並不是什麼新聞。盡管這些年來女性得到了社會的關注,但許多人依然認為自己不會遭遇離婚——當事實降臨到她們頭上時,她們常常會感到震驚。她們曾經毫不懷疑地把財產交到丈夫手上,卻被他們無情地拋棄。遺憾的是,到那時再醒悟往往已經為時太晚,她們隻能得到財產的一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