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做不抱怨的女人(2)(3 / 3)

這種見不得人的事,使得她的父母震怒異常!好端端的黃花閨女,竟做出不可告人的事。在父母的逼問下,她起初不肯招認那個人是誰,但經過一再苦逼,她終於吞吞吐吐說出“白隱”兩字。

她的父母怒不可遏地去找寺中白隱理論,但這位方丈不置可否,隻若無其事地答道:“就是這樣嗎?”

孩子生下來後,就被送給白隱。此時,他的名譽雖已掃地,但他並不以為然,隻是非常細心地照顧孩子——他向鄰居乞求嬰兒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雖不免橫遭白眼,或是冷嘲熱諷,他總是處之泰然,仿佛他是受托撫養別人的孩子一般。

事隔一年,這位沒有結婚的媽媽,終於不忍心再欺瞞下去了。她老老實實地向父母吐露真情:孩子的父親是在漁市工作的一名青年。

她的父母立即把她帶到白隱那裏,向他道歉,請他原諒,並將孩子帶回。

白隱仍然是淡然如水,他沒有表示,也沒有趁機教訓他們,他隻是在交回孩子的時候,輕聲說道:“就是這樣嗎?”仿佛不曾發生過什麼事;即使有.也隻像微風吹過耳畔,霎時即逝。

白隱超乎“忍辱”的德行,贏得了更多、更久的稱頌。

想想我們所遇到的挫折或恥辱,比之白隱,又算得了什麼?白隱泰然自若,淡然處世的情懷,真不愧為一代禪師!

“就是這樣嗎?”那麼慈悲,那麼輕柔。那是恒久的忍耐化為無形的堅毅,那是凡事包容化成無上悲憫。

“就是這樣嗎?”無數的幹戈,都化成了片片的玉帛。

“就是這樣嗎?”短短的一句話裏,蘊含了無限的慈悲與智慧。

白隱為了給鄰居的女兒以生存的機會和空間,代人受過,犧牲了為自己洗刷清白的機會,受到人們的冷嘲熱諷。但是他始終沒有抱怨,而是選擇溫和麵對、處之泰然,“就是這樣嗎?”這平平淡淡的一句話,就是對“榮辱不驚”最好的解釋,反映了白隱的修養之高,道德之美,更體現了溫和處世的一種至高境界。

再來看一個佛門的故事:

這是一個三伏天,禪院的草枯黃了一大片。“快撒點草種子吧!好難看哪!”小和尚說。

師父揮揮手:“隨時!”

中秋,師父買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種。

秋風起,草籽邊撒邊飄。“不好了!好多種子都被吹飛了。”小和尚喊。

“沒關係,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撤下去也發不了芽。”師父說:“隨性!”

撒完種子,跟著就飛來幾隻小鳥啄食。“要命了!種子都被鳥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腳。

“沒關係!種子多,吃不完!”師父說:“隨遇!”

半夜一陣驟雨,小和尚早晨衝進禪房:“師父!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衝走了!”

“衝到哪兒,就在哪兒發芽!”師父說:“隨緣!”

一個星期過去了。原本光禿的地麵,居然長出許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來沒播種的角落也泛出了綠意。

小和尚高興得直拍手。

師父點頭:“隨喜!”

在這裏,隨不是跟隨,是順其自然,不怨恨、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

在這裏,隨不是隨便,是把握機緣,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這個紛雜多變的社會中,女人經常會遭遇不順心的事情。這時,我們不需要抱怨,而是需要一種溫和的處世智慧,坦然麵對得失,得而不喜,失而不憂,把握自我,超越自己。溫和是優秀女人應有的一種修養和美德,而不抱怨則是幸福女人應有的一種處世態度。如果你的修養和美德再加上你不抱怨的處世態度,就會結合成一種強大的力量,使你所向無敵。

在以往的社會,性子淡而從不選擇抱怨的人或許會被別人看成是一個沒有脾氣和誌氣的人,但現在情況卻有了改變,不抱怨已經成了一種流行的處事文化,理性和修養上、溫和和堅韌才是人們立足於社會的一種精神品味和個人思想境界的崇高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