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做不抱怨的女人(2)(1 / 3)

第三,雖說“公平”虛有無益,卻不是要逆來順受,也要有所爭。不能讓他吃了魚就不卡一點刺,認為你軟弱可欺。給狗填滿嘴巴,然後再猛踢一腳,讓它有所畏,有所忌,最為有效!

當然,隨著法製的逐漸健全,用法律的手段維護自己的權利亦成了人們的一種選擇,隻是法律依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在麵對不公時,仔細權衡一下,如若你能做到“適應能夠適應的,改變能夠改變的”,便真的成了處世高手了。

絕對公平在這個世界上是不存在的,女人如果因為遭遇了不公平而整天耿耿於懷,那麼受苦的隻會是你自己。麵對不公平的待遇,請記住一句話:個人隻能學著去適應這個社會,而不是妄想讓這個社會去適應你。當然,在可能的時候,我們也要努力嚐試著用一些積極的方法改變可以改變的不公平遭遇。

用快樂之水衝淡痛苦

如果痛苦是一勺鹽,我們用什麼容器來盛,是水杯,是盆,還是池塘、河流,而這決定了痛苦帶給我們的感覺。

從前有一位大師,他有一位徒弟每天都愁眉苦臉、喋喋不休地抱怨。一天,他看到徒弟又是一臉苦瓜相,就讓他去取一些鹽回來。當徒弟很不情願地把鹽取回來後,大師就讓徒弟把鹽倒進一個水杯裏,攪拌使其溶化,然後喝一口。徒弟喝了一口立即吐了出來,皺著眉說:“鹹死了。”

大師笑著讓徒弟帶一些鹽和自己一起去湖邊。來到湖邊後,大師讓徒弟把鹽撒進湖水裏,又對徒弟說:“現在你喝點湖水。”徒弟喝了口湖水。大師問:“有什麼味道?”徒弟回答:“很清涼。”大師問:“嚐到鹹味了嗎?”徒弟說:“沒有。”

於是,大師坐在這個喜歡自怨自艾的徒弟身邊,意味深長地說:“其實人生的苦痛和悲傷就如同這些數量有限的鹽,而這些痛苦和悲傷的程度取決於我們承受痛苦和悲傷的容積的大小。所以當你感到痛苦和悲傷時,就把你承受的容積放大些,不是一杯水,而是一個湖的時候,你就不覺得痛苦和悲傷了。”

的確,很多時候,人們陷入痛苦不能自拔不是因為那個痛苦本身有多大,而是因為我們盛放它的心胸太小了,無意中放大了痛苦。可以說,心胸與痛苦的大小是成反比的,如果一個人能夠做到心胸寬廣,那麼他心裏的痛苦就顯得很渺小了;如果他的心胸狹窄,那麼在他心裏就會有許多的想不通,許多的抱怨,痛苦的折磨就會隨之變大。

有位農婦,不小心打破了一個雞蛋,這本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小事。但是,這位農婦是一個心胸非常狹窄的人,她沒有僅僅停止於雞蛋的思考,而是將自己的思路一直延伸了下去:一個雞蛋經孵化後就可變成一隻小雞,若孵出來的是母雞,長大後又可以下很多的蛋,蛋又可孵化很多雞。而雞又會下蛋,蛋又能孵雞……最後,農婦大叫一聲:“天哪!我失去了一個養雞場。”可以想象,農婦會為失去一個雞蛋感到多麼痛苦。

心胸小了,痛苦的感覺就重了,要想淡化痛苦,就要放大承受痛苦和悲傷的心胸,那麼如何成為一個心胸開闊的人呢?

首先,適當放大你的奮鬥目標。

影響一個人心胸、氣度的因素中,奮鬥目標的作用最大。一般認為,偉大的領導都是虛懷若穀、“宰相肚裏能撐船”的人,因為他們具有宏偉的目標,眼前的得失根本沒有看在眼裏。所以,一個人想具有寬廣的胸懷,首先應該樹立切合實際的、比較遠大的目標。這樣才不會為了眼前一點小的利益而斤斤計較。

其次,建立融洽的人際關係。

事實證明,一個人與周圍的人關係越融洽,心胸則會越寬廣。比如,與朋友溝通,其樂無窮;與家人溝通,親情融融;與同事溝通,合作愉快;與老板溝通,獲得青睞……

第三,學會忘卻。

在一本名為《學會忽略學會忘記》的書封麵上有這樣一句話:忽略,是迷蹤式的進取;忘記,是太極般的寬容。事情過去了,就讓它成為真正的過去,沒必要長期積壓在心中用憂慮為其陪葬。

第四,學會放鬆。

如今的社會壓力劇增,尤其是生活在都市的人群,如果不懂得緩解壓力,就容易被其壓垮,失去好心情以及身體的健康。因為諸事不順,心胸自然也無法寬廣起來。所以,要學會放鬆,高位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興,心情好了,一切都會變得美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