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伴的姻緣來自於一次“借相機事件”,在國外帶著老伴的鞋樣給老伴買鞋

說到自己的生活,孫老說,長期以來,由於自己一心撲在航天事業上,所以家裏的事情主要靠老伴。

記者了解到,孫家棟與夫人魏素萍感情甚篤,兩人的姻緣是因為一次“借相機事件”。那是在1959年春天的時候,有一天孫家棟和單位的年輕人一起去頤和園遊玩兒,走到半路突然想起來沒帶相機。於是他中途在木樨地下車,到曾經一起去蘇聯留學的戰友劉恩光家借。因為很久沒有聯係了,劉恩光見到孫家棟很高興,本來孫家棟借完相機就要走,但劉恩光刻意多留了他一會兒,拿一張照片給孫家棟看,這是劉恩光夫人的同學。孫家棟一看到照片上相貌秀麗的女子眼前頓時一亮。這位當時還在哈爾濱的女子就是魏素萍。後來,經過劉恩光夫婦介紹,孫家棟借著去哈爾濱出差的機會見到了魏素萍,兩人一見如故,不久就好上了。幾個月以後,兩人步入婚姻的殿堂。

由於孫家棟平時工作很忙,所以大多數時間裏,他都是埋頭工作當中,基本上顧不上家人了。他說,他第二個孩子出生的時候剛好趕上他才開始接受衛星的總體設計工作,忙得一天到晚回不了家,所以孩子出生的時候他都不知道,家人也沒有告訴他。到了第三天,醫院把他愛人和孩子送回家以後才告訴他。其實,雖然孫家棟平時忙於工作,很少照顧家裏,但在他的心裏還是非常在意夫人魏素萍的。

有一次,孫家棟去新加坡出差,當有片刻閑暇的時候,陪同人員提議出去逛一逛,或是去看看美麗的風景。而孫家棟卻提出可不可以去個買女鞋的地方,當陪同人員帶他去了以後才知道,他是想給老伴買一雙合適的軟鞋。由於他老伴不在現場,大家隻能幫著介紹鞋子的種類和舒適的品牌,但在尺碼方麵不好提意見。就在這時,孫家棟像變戲法一樣拿出一張紙樣,說這是比照老伴的腳畫好剪下來的樣子。說著就把這個紙樣塞到鞋裏進行比試,這個舉動讓在場的人大為感動,大家沒想到他這樣一個著名科學家對老伴的關心如此細膩。

科學大家卻拙於做家務,在家做飯時弄個大花臉

多年來,孫家棟與夫人魏素萍相濡以沫,兩人還曾經有過一起住院的巧合經曆。

1994年冬天的一天,我國第一顆大容量通訊衛星準備發射,此時夫人魏素萍得了急性腦血栓住院治療。當時正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孫家棟不知道這個情況。一周以後,衛星發射成功,孫家棟回到北京,由於一段時間以來積勞成疾,累到住院。

住院以後,孫家棟問秘書老伴的情況,秘書含混地說挺好的。但孫家棟很快弄清了情況,在他的再三要求下,他和老伴住在同一家醫院接受治療,後來醫生按照他們的要求,又讓老兩口住在同一間病房裏。魏素萍從醫院裏出來時,腦血栓雖然好了,可身體半邊麻木,不僅腿腳不靈活,連胳膊和手也不聽指揮。為了讓魏素萍四肢恢複正常功能,孫家棟在精神上鼓勵她,在生活上照顧她,從百忙當中擠出時間和她一起鍛煉身體。在孫家棟的悉心照料下,一年以後,魏素萍竟然奇跡般的康複了。可這一年孫家棟的體重一下子減了20多斤,她開心地打趣說,這個減肥辦法真好,就連最難對付的脂肪肝也一下子恢複正常了。

孫老告訴記者,年輕一些的時候,有時周末休息,他總是心裏滿懷歉意地想幫夫人幹點家務。遺憾的是,別看他在航天事業上大智大勇,但做起家務來卻笨手笨腳的。女兒出生後的一個星期天上午,孫家棟休息在家,打算幫夫人點火做飯。不知是柴不幹還是煤不好的原因,爐子裏的火總是隻冒煙而不著火,孫家棟趴在地上鼓著腮幫子對著火爐子使勁吹,直吹得濃煙翻滾卻不見火苗。黑煙、柴灰弄得他兩眼淌淚,滿臉像塗花了的黑包公。恰巧宋健同誌來辦事,順便到他家裏看他,見狀後哈哈大笑說,孫家棟呀孫家棟,空間技術研究院的大部分職工都用上了煤氣灶,你這個當領導的卻趴在這個破煤爐下弄個大花臉,你這是怎麼搞的嘛。孫老說,當時煤氣灶還是緊缺物品,所以身為院領導的他每次都把分配來的煤氣灶讓給別人。

84歲高齡依然沒有退休,喜歡吃肉生活順其自然

現在,孫家棟的兒子和女兒早已長大成人,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出色地從事自己的事業。為了彌補年輕時陪伴夫人少的遺憾,孫家棟每年都會盡量抽出時間和老伴一起要麼北上要麼南下去旅遊,他們倆上峨眉山,過長江,遊張家界,看九寨溝,總之是盡情遊覽祖國美麗的河山。

不過,今年已經84歲高齡的孫家棟院士依然沒有退休,而是活躍在中國航天事業的一線,記者問他現在忙什麼,他說,正在進行北鬥衛星導航工程的總體設計,需要大約30顆衛星,整個工程要到2020年才能完成。

他說,現在自己的生活很有規律。晚上一般不到10點就休息了,第二天一早五六點鍾就醒了,但不會立即起床,而是躺在床上想一想一天該做些什麼事情。白天有時間的時候會和老伴出門散步,精力充沛的時候遛彎一個小時,感覺累了就半個小時。他家附近有一家書店,有時候他和老伴也會進去轉轉。午飯以後一般要睡一會兒。

談到養生,孫家棟說,自己平時並沒有刻意進行養生,熱愛工作、熱愛生活,保持愉悅的心情,遇到什麼就吃什麼。他還告訴記者,自己平時特別愛吃肉,吃蔬菜、吃甜食,從來不忌口,但是飲食也不過量。另外,他說,累了就休息一下,簡單活動一下,總之就是一切順其自然,而不是刻意去做什麼。

記者手記

孫家棟院士是一位非常和藹可親的老人。雖然記者過去在電視上見過他,但初次見麵的時候,記者一下子沒認出來。那天記者正和一位老同誌打乒乓球,記者的球沒能上案,液出了圍擋,隻見一位麵容和善的老人低頭將球拾起來,交給記者。

當時記者沒有注意這位老人的長相,後來采訪時才知道,這位老人正是著名科學家孫家棟院士。一位蜚聲中外的大科學家願意為一個陌生人撿球,這個細節讓記者記憶深刻。

采訪結束後,記者提出要和他合影留念,孫院士愉快地答應了。合影的時候,記者想請孫院士坐著,記者站在他的身後,但孫院士不肯,執意站著與記者合影。這些小的細節,讓記者對他的尊重更增加了幾分。

最後,記者在此要特別感謝錢永剛教授,正是由於他熱情幫助記者牽線搭橋,記者才得以采訪到這位當今中國衛星領域的泰鬥級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