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特利有幸在年少時,便學會了自立自強。他父親在二次大戰時身在國外,當時他9歲,為家中長子。魏特利永難忘懷那一天,他明白了這個道理:在開發潛能時,沒人會帶你去釣魚。
魏特利回憶道:“那天我的一位士兵朋友說:‘星期天上午五點,我帶你到船上釣魚。’我雀躍不已,高興地回答:‘哇哈!我好想去。我甚至從未靠近過一艘船,我總是在橋上、防波堤上,或岩石上垂釣。眼看著一艘船開往海中,真令人羨慕!我總是夢想,有一天我能在船上釣魚。噢,太感謝你了!我要告訴我媽媽,下星期六請你過來吃晚飯。’
“周六晚上我興奮地和衣上床,為了確保不會遲到,還穿著網球鞋。我在床上無法入眠,幻想著海中的石斑和梭魚,在天花板上遊來遊去。清晨3點,我爬出窗口,備好漁具箱,另外還帶了備用的魚鉤及魚線,將釣竿上好軸,帶了兩份花生醬和果醬三明治。4點整,我就準備出發了。釣竿、漁具箱、午餐及滿腔熱情,一切就緒——坐在我家門外路邊,摸黑等待著我的士兵朋友出現。但他失約了。可能就是那個時刻,我懂得了要自立自強。
“我沒有因此對人的真誠產生懷疑和自憐自艾,也沒有爬回床上生悶氣或懊惱不已,向母親、兄弟姐妹及朋友訴苦,說那家夥沒來,失約了。相反的,我跑到附近汽車戲院空地上的售貨攤,花光我幫人除草所賺的錢,買了那隻上星期在那兒看過、補綴過的單人橡膠救生艇。近午時分,我才將皮艇吹滿氣,我把它頂在頭上,裏頭放著釣魚的用具,活像一個原始狩獵隊。我搖著槳,滑入水中,假裝我將啟動一艘豪華大郵輪,航向海洋。我釣到一些魚,享受我的三明治,用軍用水壺喝了些果汁,這是我一生中最美妙的日子之一。那真是生命中的一大高潮。”
魏特利經常回憶那天的光景,沉思所學到的經驗,即使是在9歲那樣稚嫩的年紀,他也學到了寶貴的一課:“首先學到的是,隻要魚兒上鉤,世上便沒有任何值得煩心的事了。而那天下午,魚兒的確上鉤了!其次,士兵朋友讓我知道了一個道理:光有好的意圖並不夠。士兵朋友要帶我去,也想著要帶我去,但他並未赴約。”
然而對魏特利而言,那天去釣魚,卻是他最大的希望,他立即著手設訂目標,使願望成真。魏特利極有可能被失望的情緒所擊潰,也極可能隻是回家自我安慰:“你想去釣魚,但那位士兵哥哥沒來,這就算了吧!”相反的,他心中有個聲音告訴他:僅有欲望不足以得到,我要立刻行動,要自立自強,自己開發屬於自己的唯一沃土——潛能。
積極的心態是開啟潛能的鑰匙
在很大程度上,我們的心態決定了我們人生的成敗:我們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怎樣對待我們;我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樣對待我們;我們在一項任務開始時的心態,決定了最後有多大的成功,這比任何其他因素都重要;人們在任何重要組織中地位越高,就越能發揮到最佳的心態。
我們的環境,即心理的、感情的、精神的,完全由我們自己的心態來創造。心態分兩種,積極心態能發揮潛能,能吸引財富、快樂和健康;消極心態則能排斥這些東西,奪走生活中的一切,它使人終身陷在穀底,即使爬到了巔峰,也會被它拖下來。
積極心態的特點就是信心、希望、誠實和愛心、踏實等。消極心態的特點是悲觀、失望、自卑、欺騙等。消極心態則會使人看不到將來的希望,進而激發不出動力,甚至會摧毀人們的信心,使希望泯滅。消極心態就像一劑慢性毒藥,吃了這副藥的人慢慢地變得意誌消沉,失去任何動力,而成功就會離運用消極心態的人越來越遠。
在這本書中,羅賓還講了這樣一個小故事。
一個有積極心態的人叫約翰,被大水困住,隻得爬上屋頂。
鄰居中有人漂浮過來說道:“約翰,這次大水真可怕,難道不是嗎?”
約翰回答說:“不,它並不怎麼壞。”
鄰居有點吃驚,就反駁道:“你怎麼說不怎麼壞?你的雞舍已經被衝走了。”
約翰回答說:“是的,我知道,但我6個月以前養的鴨子現在都在附近遊泳。”
“但是,約翰,這次的水損害了你的農作物。”這位鄰居堅持說。
約翰仍然不屈服地說:“不!我的農作物因為缺水而損壞了,就是上周,代理人還告訴我,我的土地需要更多的水,所以這下就全解決了。”
這位悲觀的鄰居又再次對他說:“但是你看,約翰,大水還在上漲,就要漲到你的窗戶上了。”
樂觀的約翰笑得更開朗,說道:“我希望如此,這些窗戶實在太髒了,需要衝洗一下。”
這雖是一個玩笑,但很有幽默感,顯然,約翰已經決定以積極的態度來應付各種情況。百科全書上說,心態是為達到某種情況,使心靈自動地做出積極的反應。達到這種境界,你必須以很多良好、清潔、有力的信息來充實你的心靈,甚至隨時保持這種狀況。由此可見,潛能的發揮成功與否,關鍵在於心態。
羅賓認為,積極心態有助於發揮潛能,世界冠軍摩拉裏就是這樣做的。
早在少不更事、守著電視看奧運競賽的年紀時,摩拉裏的心中就充滿了夢想,夢想著即將到來的有趣之事。1984年一個機會出現了,他成為全世界最優秀的遊泳運動員。但在洛杉磯的奧運會上,他卻隻拿了亞軍,想象與夢想並沒有實現。
他重新回到夢想中,回到遊泳池裏,又開始了訓練。這一次的目標是1988年韓國漢城奧運金牌。然而他的夢想在奧運預選賽時就煙消雲散——他竟然被淘汰了。
跟大多數人一樣,他變得很沮喪。他把這份夢想深埋心中,到康奈爾念律師學校。這三年的時間,他很少遊泳。可是心中始終有股烈焰,他無法抑製這份渴望。離1992年夏季賽不到一年的時間,他決定再孤注一擲。在這項屬於年輕人的遊泳賽中,他算是高齡了。這簡直就像是拿著槍矛戳風車的現代堂吉訶德,想贏得百米蝶泳賽的冠軍簡直愚不可及。
對他而言,這也是一段悲傷艱難的時刻,因為他的母親因癌症而離世了。她將無法和他一起分享勝利的成果,可是追悼母親的精神加強了他的決心和意誌。
令人驚訝的是,他不僅成為美國代表隊成員,還贏得初賽。他的紀錄隻比世界紀錄慢了一秒多。看得出來,在決賽中他勢必要創造一個奇跡。
加強想象,增強意象訓練,不停地訓練,他在心中仔細研究賽程。不用一分鍾,他就將比賽從頭到尾,像透澈水晶般仔細地看過一遍。他的速度會占盡優勢,他希望他能超越他的競爭者,一路領先。而決賽的那一天,他真的站在領獎台上,看著星條旗冉冉上升,美國國歌響起,頸上掛著令人驕傲的金牌。憑著積極心態,摩拉裏將夢想化為勝利,美夢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