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apr2819:00:53cst2014
這話講起來,卻是要遠到公元前十三世紀。且說希臘人久攻特洛伊,十年無果,勞民傷財不說,麵子上卻也早已十分之掛不住了。正在無可奈何之際,忽有那麼一日,希臘人得手一本殘書,名曰《孫子兵法》,細細研讀,希臘人一時茅塞頓開,七竅豁然。就以“兵不厭詐”為理論指導,他們想出了一計:木馬計。雖說此計無十分之把握,卻很有想象力,若成功,不僅勝利可在望,亦可博“以少勝多”“以智取勝”等之美名。
何樂而不為耶,希臘人學著書裏的話問自己。
你且看這木馬,個個神采奕奕,匹匹淩空峻拔,大有天馬行空之勢,讓人愛之不盡,但於內裏,卻伏有必死之甲兵若幹。希臘人佯裝班師回朝,將這一眾木馬便棄在了海邊,特洛伊人歡天喜地將其運進城內,以示慶祝。內中人等隻待鼓漏三下,發了一聲喊,便一起殺了出來,最後裏應外合,把個特洛伊城殺得片甲不留。
自然,這雕蟲小技,較之吾等運籌帷幄,原是不足道的,但作者要說的,隻因源於此戰,卻比此戰更加久遠深長的一件公案。
你道是何公案,原來那日趕造的木馬,共計一十三隻,不意這第十三隻造完後,發現尾巴所用的紫檀木沒了,若再尋來,恐貽誤戰機,若代已他材,又恐令特洛伊人生疑。無奈,隻得將其推入大海,任其漂走。其他十二隻木馬被運入城內,助希臘人一舉滅特,居功至偉,最後榮歸故裏,這話自不必提了。
且說這第十三隻木馬,因見其他馬這等出息,而自己卻被擁棄大海,任憑浮沉,不覺自我失落,整日流離歎息,竟也不知自己漂了幾千裏。
一日仍舊在那無邊鹹濕的海水中蕩漾嗟歎,忽見一隻海鳥撲棱棱地跌落在自己背上,那海鳥紮掙了幾下,又趴在了下去。到了夜間,明月空對,那鳥因喝了木馬腹內注積的雨水,漸漸有了翅力,便又飛走了。木馬眼珠空轉,看著這鳥在空中盤旋了數匝,複又回了來。
你道這是何鳥,說出來,竟也有些來頭。原來太陽神炎帝有兩女,曰瑤姬,曰女娃。單表這女娃,一日因貪玩,乘著雲彩過海,不曾想踩的這片雲,年久失修,又恰遇著了一場暴風雨,竟未挨到岸邊,便掉進了海裏,那塊雲彩變成雲母,四散遊走,而這女娃素不諳水性,在喝了一百零八口水後,溘然而去。等被發現時,她鼓脹的身體,差點哭死了她的媽媽。
因其是天神之女,死後其魂魄並不入地獄,仍舊歸天堂,待六道輪回之後,複入為仙。卻聽這女娃道:“仙亦沒奈何,卻不若化為海燕一隻,有翅膀一對,來去自由。”炎帝道:“我兒太癡,為仙後,你隻好以後仔細些,出門前檢查好座駕,又有何虞哉?”女娃道:“吾父再無需枉勸,我意已決。”炎帝隻好歎息一番,道:“就如汝願,權且化作一隻海燕,實習一二年,如不洽,還且回來,再作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