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火箭

牛頓作用反作用定律是和影響人類生活的高新技術,特別是和航天技術緊密聯係在一起的。這不僅在我國,而且在世界各國都是如此。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震驚了全世界,開創了人類宇宙航行的新時代,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宇宙航行要以現代火箭為基礎,前蘇聯在航天技術方麵的一度領先,不能不歸功於俄國一位中學教師的影響,他就是齊奧爾科夫斯基。

齊奧爾科夫期基自幼家境貧困,9歲時因患猩紅熱引起耳聾而被迫中途退學。麵對這樣的逆境,他努力克服生理上的困難,頑強自學。功夫不負有心人,22歲時他參加中學數學教師的招考,考試一舉合格。從此,齊奧爾科夫斯基開始中學教師的生涯。但在業餘時間,他依然一如既往地堅持搞科學研究。恐怕是受了著名幻想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的影響,這位年輕、勤奮、與眾不同的中學教師竟然也步儒勒·凡爾納的後塵,寫了一個題為《奇異的地球和天空》的科幻小說。就在這本書裏,齊奧爾科夫斯基以令人驚歎的想象力,對於如何戰勝地球的引力而飛出地球去的問題,作了十分生動而具體的分析。

緊接著,他於1898年寫成《用火箭推進飛行器探索宇宙》一文,可是被拖延5年後才發表在俄國《科學評論》雜誌上。這篇論文在人類曆史上第一次把征服宇宙空間的問題,提到科學的基礎上。然而他仍深情地把這歸納為:“著名幻想小說家儒勒·凡爾納在我的腦子裏播下了第一顆飛向宇宙空間去的思想種子。後來,我就在這種思想的引導下去進行工作了。”

根據牛頓力學定律,對於使用什麼工具才能實現宇宙飛行,齊奧爾科夫斯基通過周密計算,得出的結論是:不能用氣球和大炮,而隻能用火箭,因為它可以在沒有空氣的大氣層以外飛行。在此基礎上,他又提出兩個涉及火箭運動的頗為著名的問題並得出了解釋。

齊奧爾科夫斯基的第一個問題,即火箭不受外力作用關以一定的相對速度vr將氣體向後噴出而作加速直線運動的問題。設帶有燃料的火箭的初始質量為M1,全部燃料用畢時的質量為M2,則齊奧爾科夫斯基第一問題的運動方程為

由此可以解出當燃料用畢時火箭的速度v2是

v2=v1+vrlnM1-vrlnM2

其中v1是火箭的初速度。

若v1=0

則燃料用畢時火箭的速度v2為

其中M1/M2稱為火箭的質量比。可見,火箭所達到的速度v2與燃料的燃燒時間無關而隻與火箭噴氣速度vr和火箭的質量比有關。

齊奧爾科夫斯基的第二個問題,即火箭在重力作用下以一定的速度vr將氣體向下噴出而作垂直向上運動的問題。設帶有燃料的火箭初始質量為M1,全部燃料用畢時的火箭質量為M2,則齊奧科夫斯基第二問題的運動方程為

由此可解出當燃料用畢時火箭的速度v2是

其中v1是火箭的初速度,t2是燃料用畢的時刻,即噴射氣體所需的時間。

若v1=0

則燃料用畢時的速度v2為

可見,與齊奧爾科夫斯基第一問題相比,火箭所能達到的速度v2由於重力作用而減小gt2,一般稱它為速度損失。速度損失與噴氣時間t2成正比,噴射時間越短,速度損失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