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邱嗆的兩千輕騎和蕭虎臣等人避開沿途的大城市,挑了幾條僻靜的小路,直接向洛陽城行去。
一路上於邱嗆一直跟在蕭虎臣身後,更是把自己的愛馬讓給老將軍。老將軍隨意聊了些話題,有寧國官場,邊關大事,行伍管理,還有些家長裏短。
老將軍問的輕鬆,聽到什麼也都是笑咪咪的,可於邱嗆答得可是戰戰兢兢,哪怕老將軍問重陽城裏哪家包子最好吃,哪家酒肆摻水最少,他也得略微思考一下才敢作答,答完心裏還有有些後怕,估計晚上睡前還要來回反複琢磨好久。
要知道當時秦崩後的那場黑災剛剛結束,大陸最大的國家,晉國,也是最靠近東岸的國家,傷的最重,全國人口銳減一半有餘。朝廷內部也不穩,韓、趙、魏還有智伯氏各掌一方大全,終於在某個雨夜徹底分崩離析,分別各據一方,都自稱為晉國正統。
這位讓寧國開國皇帝魏廖公五次牽馬的老將軍,可僅憑一人一軍便幫當今皇帝打下了半個寧國版圖,也是他蕭虎臣傾全國之力滅了當時四家中勢力最大的智伯氏。
當今陛下曾當著文武百官的麵說道:“有寡人一天,便有蕭家一天。”
在秦末春秋混戰幾百年中,這種在一朝一代聲望,功勞還有皇帝恩寵皆達到頂峰的人,不多但也不少。有的功高震主,恃寵而驕。有的自汙聲明,或幹脆辭官退隱,兩種人下場也都是好壞參半。
但那時還算年輕的魏廖公又說了一句話,可算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隻要寧國還姓魏,隻要我魏廖公的子孫還坐在龍椅上,這重陽城裏便一直有蕭家的宅子落在那裏!”
一家與國同齡!
在離重陽城還有三四十裏的時候,又有一隊約兩千人的騎軍迎了上來,軍中隻有一把“蕭”字大旗。領頭的披甲男子虎背熊腰,眉目凝重,麵容與蕭虎臣有幾分相似。
於邱嗆率先過去,下馬抱拳道:“末將餘邱嗆,參見尚書大人!”
寧國現任兵部尚書蕭重虎,正是蕭虎臣的二子。
蕭虎臣有三子,大兒子蕭北虎死於與智伯氏那場最為艱苦的橫水大戰。
小兒子蕭南虎無心沙場,帶著仆從前去各國遊學,十幾年,從問學變成了講學,最終在齊國芳林書院做了一名先生,文章享譽大陸。
而二兒子蕭重虎在大哥死後毅然投軍,隱姓埋名從一個小卒子做起,雖然隻趕上了那場春秋不義戰的末尾,卻也打了幾場可圈可點的戰鬥,讓寧國上下刮目相看,讚一聲虎父無犬子。
之後蕭虎臣被調取邊關,兵部尚書由另一位老將軍擔任,自那時起寧國各種的戰役便由蕭重虎統領,大大小小又打了十幾場,勝多敗少,而且無一場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