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寇沈虎禪大傳之將軍劍總序:咬定青山不放鬆
對武俠始終未能忘情。
除了“四大名捕”係列,我最想寫的,就是“七大寇”的故事。“捕”是正,但“四大名捕”行事手法,本著俠骨仁心,跟“正牌”官方處處不同,是故“正中帶邪”。“七大寇”雖邪,甚至以邪製邪、以暴易暴、以惡鬥惡,但“七大寇”行俠仗義,為的是除暴安良,跟邪派黑道處處為敵,是故“邪中有正”。一正一反,似正亦邪,一明一暗,山林廟堂,正是文學講究的對比反照。
“七大寇”要比“四大名捕”,不隻是多了些“主角人物”,也添了些“人味”,少了些“製限”。既當“捕快”,說甚麼也是當差的,總不能為所欲為,一味稱快。落草為“寇”的,不一定就是敗類,隻不過是“尚未成功的王”而已:不是有“成王敗寇”之說嗎?未成功不等同失敗,隻要未放棄,不過即將成功而已。一旦成事,可能搖身一變成了“王”。未成“王”之前的踴躍奮進者自然都是“寇”,他們更加充滿了人性的況味。一旦當權稱霸,“人味”就難免減少了。
當寇的打敗了他們的“敵人”之後,就能自立為“王”。“將軍劍法”裏的“天敵”,便是“鐵劍將軍”、“萬人敵”、或是沈虎禪自己……。觀其敵可知其人。看曹孟德的手段如何,得看劉備、孫權是否高明?觀察李世民是否蓋世英雄,得要觀察他對待竇建德、李成吉等人的方法。看“將軍劍法”,其趣不止於劍,而是在敵;不僅於敵,重點在人。
“將軍劍法”這係列一直未寫完,是為了等待一間有膽色有魄力的出版社。如果我等到了,就一定寫完。若等不到,就不寫。反正我不須忙著寫。舒展超是個有膽識(也有學識)的人物。我與他相識十年,目睹過他做了不少“鐵肩擔正義”、“行事不留名”的作為,也觀察過他何等好膽好色好肩膊。以我“出道”四十年的“江湖經驗”,他是個讓你感動但不許你感激,使你欲泣但不讓你流淚的好漢子。現在由他來創辦“一間”,我想早就該有那麼“一間”出版社了。我認為我等到了。
所以我會寫下去的。
鄭板橋有詩雲:
立身原處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咬定青山不放鬆
“青山”依舊咬不住,可是“俠義”的觀念是我所一早鎖定了的,橫跨世紀末與千禧年,這精神依然經千焠萬煉得生龍活虎,挾泰山以超北海,橫空出世,鎮懾全場,萬年不朽,鬥誌頑強,更有豪情勝昔時!
稿於二零零零年九月十二日中秋:與靜飛新婚後(八月十八日)首篇完稿武俠小說外的文章。
校於二零零零年九月十二日:秀芳、素馨等港、澳、珠暢快同遊返馬後三天,同日出版“獅鷲”首次合作之新書“天下有敵”第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