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姓什麼(六更求鮮花)(2 / 2)

還有這事?在坐的都驚訝了,目不轉睛的盯著三大爺,生怕露掉了半個字。

看到眾人都在望著自己,三爺爺高興了,搖頭晃腦的說道:“我們的老祖宗李柷是唐王昭宗的第九子,景福元年九月三日生於大內,初名李祚,乾寧四年封輝王。”

這些情況不要說是在坐的人,就是小李村的半大孩子,說起他們的老祖宗來,也能說的一套一套。但現在他們都沒有敢打斷三爺爺的,他們都知道這個老頭有個怪毛病,隻要是有人打斷他的話,他就再也不肯講下去了,如果要讓他再講的話,那除非等他什麼時候高興了,現在大家都想知道答案,即便是再熟悉的事情也要硬著頭皮聽他羅嗦下去。

“天佑四年三月,唐王李拀把王位傳給時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的梁王朱全忠,後來就率家人離開了京城長安。李拀當時有兩個兒子,一個兒子伺奉著父親一路向東,來到了河西,看到這裏景色優美,就在這裏定居了下來,經過千百年的繁衍,就留下了我們這些後人。”

三爺爺說到這裏賣了一個關子,端起茶來慢吞吞的喝了一口,然後又說道:“他的小兒子就和他的生母回到了江北省,後來也不知道怎麼得罪了朱全忠,為了躲避追殺就隱姓埋名改姓了母姓,所以江北省就有了李家金姓這一說。”

“這麼說江北省姓金的,和我們這些人都是一個老祖宗?”

“然也,此話甚對。所以我才說金帥就是我們老李家的後人。你們想一想,如果金帥不是我們老李家的後人,他會和我們這麼親嗎?他在大學裏和李誌的相識也是冥冥之中似有天意,這就是說金帥是代表江北的李家金姓,來幫助李家老大的傳人。”

眾人都鬆了一口氣,原來是這麼回事啊,想了想三爺爺的話似乎也有些道理,如果金帥不是李家的後人,他能和我們這麼親嗎?他能安心在小李村住下來嗎?

農村裏就是這樣,雖然這些年改革的春風也吹了進來,村裏的年輕人也接受了不少的新鮮事物,但是多少年遺留下來的習慣,又豈能是一朝一夕就能夠改變過來的?老人說話永遠都是對的,也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要去反駁。

三爺爺的這番話,究竟是他從史記裏看到的,還是他瞎編出來的,誰也不會去深究,有了粉自然是要往臉上摸的,現在金帥確實是給小李村鄉親們臉上爭了光,即便他不是老李家的後代,又能怎麼樣呢?反正三爺爺都這樣說了,誰會不相信呢?這就叫姑妄聽之姑妄信之。

如果金帥和李誌要是聽到這些話,肯定會笑掉大牙的。小李村的村民究竟是不是唐王李柷的後代,不僅史書上沒有記載,更沒有半點旁證,確切的說也隻是村民臆想出來的。現在又把八竿子打不著的金帥給拉了進來,可真是一個天大的笑話,看來攀龍附鳳的思想,不僅官場裏的人有,就是在農民當中也是很有市場的。

自從三爺爺在這些老人麵前胡扯了這些之後,村裏的人對金帥越發的好了,雖然有些年輕人也提出了一些疑問,但也隻能在私下裏說一說,是絕對不敢在老人麵前講出來的,要是被他們家裏的長輩聽到了,準得挨一頓揍。

孝順也是一種美德,老人喜歡怎麼講那是他們的事,反正金帥還姓金,大家的日子還要繼續過下去,他是否真的是老李家的後代也就不重要了。

這些人裏最高興的無疑是李修易了,金帥姓李也好,姓金也好,都沒有多大關係,關鍵是金帥對他們一家都非常好,現在金帥都喊李嬸媽了,距離稱呼李修易為爹恐怕也為期不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