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智力(1 / 3)

解密智力

智力:成功人生的基石

人類的曆史就是人類智慧與智力不斷積澱結晶與發展的曆史。智力對人類社會與個人發展具有關鍵性的影響。自古以來,人類就對智力的內涵、構成等進行了不懈地探討與研究:蘇格拉底說:“智力就是善辯。”亞裏士多德則認為:“善於推理就是高智力的表現。”培根說:“智力高表現在觀察事物上。”而貝克萊卻認為,“智力就是心靈對外物的感應……”那麼,究竟智力的本質是什麼?

智力概述

1.智力探幽:何為智力

智力的內涵

關於智力的含義,眾說紛紜,目前尚在探索研究中。但總的來說可以這樣理解:智力是人們在認識過程中所形成的比較穩定的、能確保認識活動有效進行和發展人腦聰明智慧功能的心理特征的綜合。它具體表現為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創造力等基本方麵,是它們有機結合而成的。

智力是人腦功能的表現。生理學研究表明,人腦有四個功能區域:一是從客觀外界現實接受感覺的感受區;二是將這些感覺進行收集整理的貯存區;三是對收進的信息進行評價的思維判斷區;四是按新方式組合各種信息的想象區。人腦的這些功能表現在各種認識活動之中。正常的人不僅具備智力活動的條件,而且人的智力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智力的獨有特性

智力是由各種因素所組成的整體結構,思維是智力的核心因素,因此,智力除應當具備思維所有的特性以外,還有其他一些獨有的特性。現分別略述如下:

(1)針對性

針對性是指智力能夠針對既定目的而開展活動。智力活動必須圍繞著一定的目的展開,以免“差之毫厘,謬之千裏”。如在物理、數學中,通過定性分析,闡述性質概念,並不出現具體計算,就可以增強智力活動的針對性。智力活動的針對性,存在個別差異。有的人針對性強,善於抓住關鍵,目的明確;有的人缺乏針對性,抓不住關鍵,目的不明確。

(2)統一性

統一性是指智力的各種因素的相輔相成,協調一致。智力是由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力等五個基本因素構成的完整結構,因此,各因素之間的相互聯係、協調活動是智力活動有效性的基本條件。在智力活動的統一性方麵,也存在著個別差異。有的人的智力具有高度的統一性,智力的各種因素都處於相當高的水平;有的人智力具有較高的統一性,智力的各種因素都處於極低的水平;有的人的智力缺乏統一性,智力的各種因素不是處在同一的水平,而是有的高,有的低。

(3)順序性

順序性是指智力活動必須善於遵守一定的邏輯次序,有係統、有步驟地進行。斯大林推崇列寧說話的邏輯力量,邏輯力量就是指智力的順序性。智力順序性強的人,說話有內在的邏輯性,思維連貫,不會發生偏差、任意跳躍或自相矛盾。

(4)嚴密性

嚴密性是指智力活動能夠嚴格、縝密地按照客觀事實進行,從而得出合乎規律的科學理論。曾經有一千多年被奉為金科玉律的亞裏士多德的物理定律——“落體的速度同它的重量成正比”,被伽裏略比薩斜塔上的實驗否定了。大小不同兩個鐵球從斜塔上同時墜落,同時著地,證明了“落體的速度同它的重量無關”。從而推翻了亞裏士多德的定律。這表明,在這一點上,亞裏士多德除當時條件的局限外,智力活動的嚴密性也不夠。馬克思、恩格斯關於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方麵的科學論斷,體現了他們智力活動的高度嚴密性,他們智力活動的每一步驟都經得起檢驗,得出無可辯駁的科學結論。如果人們的智力活動缺乏嚴密性,這就表現出他們智力活動的步驟經不起推敲和檢驗,將重複出現不正確的結果。

(5)創造性

創造性是指在智力活動中善於發現和創新。創造性是智力特性的集中表現,富有創造性的人,善於發現問題,深入地思考問題,獨立地解決問題,能打破傳統的束縛,有批判地對待一切,反對人雲亦雲,能大膽創新,有獨到的見解。智力活動的創造性方麵也存在著個別差異,有的人善於別出心裁,革新獨創;有的人往往墨守成規,照例行事。例如,在學生的學習中,具有智力活動創造性的學習是積極主動的學習,是接受和發現相結合的創造性學習;沒有創造性的學習就是消極被動的學習,是因襲的承受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