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胸狹隘者(1 / 1)

心胸狹隘者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曾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心曠為福之門,心狹為禍之根。

心胸狹隘者的表征

狹隘作為一種感情體驗,是對生命的不完善所感到的震怒,是對生命壓抑的極度不滿而呈現出的消極反抗。它通過埋怨、謾罵或仇視以達到心理煩悶的宣泄,是人生中一種特殊而典型的情結。它的產生帶有極濃的個體化色彩,受個人的生理、心理素質的控製和影響較大,同時還受著個人文化教育程度、思想意識水平、道德修養高低以及個人的人生經曆、生活經驗的製約。狹隘的人常常不自量力,妄自尊大。狹隘者由於自己對自己或自己對別人在某方麵存在著很高的期望值,一旦這種期望得不到滿足,就對他人充滿怨恨、嫉恨。

狹隘的人往往自私、偏執,以自我為中心,他們終日追求個人私利,認為他人、社會都應該為他們存在,為他們服務。那麼我們如何來認識狹隘了。

1.封閉的環境,容易導致狹隘

如果一個人長期生活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交際的範圍狹小,思想、眼界、心胸就不會太開闊。古代的國君大都生活在豪華舒適的深宮裏,能夠偶爾一兩次微服私訪亦屬不易,更不用說深入下層,體驗生活了。因此,很容易被奸臣小人所蒙騙,而且常常自以為是,誤會別人的忠告。

一個人在進行自我認識和評價時,由於環境的影響,總是存在著一定的盲區。這時集思廣益是很重要的,不要一味地自我感覺良好,從而對別人的一片好心也產生猜忌。像齊桓公一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為扁鵲說他有病是無中生有,是為了名利。

2.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估價自己

狹隘的人常常不自量力,妄自尊大。狹隘作為一種感情體驗,是對生命的不完善所感到的震怒,是對生命壓抑的極度不滿而呈現出的消極反抗。它通過埋怨、謾罵或仇視以達到心理煩悶的宣泄,是人生中一種特殊而典型的情結。它的產生帶有極濃的個體化色彩,受個人的生理、心理素質的控製和影響較大,同時還受著個人文化教育程度、思想意識水平、道德修養高低以及個人的人生經曆、生活經驗的製約。狹隘者由於自己對自己或自己對別人在某方麵存在著很高的期望值,一旦這種期望得不到滿足,就對他人充滿怨恨、嫉恨。

3.自我認識不足和過高的期望是形成狹隘的主要原因

狹隘的人由於自己受到的待遇和自己的期望有差距,就很容易對他人產生嫉恨,為他人的一句話、一件小事生悶氣,斤斤計較,有時甚至無事生非。或因心胸過於狹窄,容不得別人比自己強,於是經常猜疑他人,極力攻擊別人。其實自己分明不比別人差,分明有超過別人的一麵。可是他卻看不到這一點,隻是預感別人會對自己構成威脅。這樣他就不能容忍別人。

中國曆史上著名的封建帝王、秦朝的建立者秦始皇,統一全國後,為了加強統治,以便世世代代做皇帝,防止別人對他們秦家的天下構成威脅,下令焚燒過去各國的史書和民間所藏的儒家經典及諸子書籍,坑死以古非今的儒生四百六十多人,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焚書坑儒”。這是一種文化專製主義的野蠻措施,根本原因在於秦始皇的心胸狹隘,隻是預感別人會對自己構成威脅,就置人於死地。結果摧殘了文化,扼製了思想,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後果。

4.挫折的經曆和不恰當的原因,也會導致狹隘心理的形成

有些人在與人交往中屢戰屢敗,得到的全是消極的反饋,挫傷了他們的銳氣,而且往往在挫折之後,還不去分析失敗的真正原因和客觀原因,一味片麵認為是別人妨礙了自己的成功,從而心生怨氣,甚至激烈報複別人。

狹隘的人由於思想修養和道德水平低,往往傲慢專橫,飛揚跋扈狹隘的人容不得別人冒犯自己一絲一毫的利益,也容不得別人冒犯自己一絲一毫的尊嚴。一旦別人沒能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不受自己的擺布,就心生怨言,甚至采取極端的報複行為。

5.自私自利是狹隘產生的又一直接原因

狹隘的人往往自私、偏執,以自我為中心,他們終日追求個人私利,認為他人、社會都應該為他們存在,為他們服務,一旦自己的貪欲得不到滿足,就進行瘋狂的破壞。

我國古代著名醫學家華佗,具有豐富的醫學知識,早年發明開腹手術和麻醉劑麻沸散。當時曹操患有頭痛症,經常發作,一發作起來就很厲害,多次找人醫治都沒有治好。他聽說華佗醫術高明,就把華佗召去,華佗用針灸的辦法很快把他的病治好了,曹操擔心舊病複發,硬要留下華佗做自己的侍醫。華佗不肯,他要給千千萬萬的病人解除痛苦,結果被曹操打入監獄,最終為曹操所殺害。從這件事上,也可見出曹操“寧可天下人負我,我不負無下人”的狹隘暴虐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