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業:提一個小測驗問題,在中國,發行量200萬份的大報是哪一份?任何一個球迷都會應聲而答:《足球報》!
當然,最出彩的還是電視,中央台五套的《足球之夜》對球迷來說不亞於《春節聯歡晚會》,但一周一次。北京電視台和北京有線台甚至為獨家轉播國安隊賽事鬧得不可開交……,這後麵,幾乎都是為著商機而來。
服裝業:雖然各隊的正式隊服都是“阿迪達斯”之類的大廠商讚助的,但市場上為各主隊球迷喜愛並不惜重金購買的隊服、足球鞋、足球……,卻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
旅遊業:這更是一個每周都要產生的大市場。山東球迷進京為足協杯決賽加油,除大客車外,還包了一列火車;大連球迷包一艘海輪赴山東;成都球迷早就開了包機赴滬的壯舉。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是重慶球迷上成都。每到周末,浩浩蕩蕩的大客車隊便給平日蕭條的成渝高速公路客運業務增加了活力,可以說,球迷出征將是交通客運業的一個重要客源。
有行便少不了吃和住。狂熱的球迷既可以露宿街頭,又可以不惜重金入住豪華賓館,成都體育場附近的“全興大酒店”常常爆滿。因為足球是一項充滿激情的運動,激情萬丈的球迷會排斥“勤儉節約”一類的理智行為,有人作過一個統計,每當全興隊的比賽結束後,首先“遭殃”的便是啤酒。附近幾條街的小餐館早早準備好的小山一樣的啤酒箱傾刻內便一掃而空。如若勝利了,大呼大叫喝慶功酒;如若失利了,則喝悶酒。1996年全興隊11場主場不敗,啤酒廠和成都體育中心足球場附近的小酒館才是真正的贏家。
小商品及小業主:放眼一看體育場四周那如森林一樣的各色小攤小店,軟飲料、小喇叭、小汽球、吉祥物、充氣V型標誌、太陽帽、口哨……;還有賣足球報刊、賣麵包點心的商販、賣香煙打火機的……更是密密麻麻,借機搶先發財。不少商販還隨時把握市場信息,別出心裁地“創意”:例如某隊上一輪客場作戰時失利,原因是有一名主力被紅牌罰下,主隊球迷認為裁判不公,本輪回到主場時便要發泄一番,於是小販們便抓住機會製作了不少紅牌,1元錢一張,幾乎人人都買,結果比賽開始看,看台上一片紅豔,幾乎成了“紅色的海洋”。弄鼓了腰包的還是小販。
間接的商機更是無所不包:足球場的興起必然導致足球場熱,而我國目前的人均球場占有量居世界末尾,精明的房地產商已有不少人開始瞄準這個領域,準備投資大力開發;很多少年兒童都有一個足球夢,於是圓夢的“少兒足球學校”便應運而生。廣州標達足球學校、四川藍劍足球學校……,一係列的以培養青少年足球人才為目標的少兒足球學校在全國各地陸續辦起來,此舉吸引了無數渴望自己孩子成為球星的家長,即使耗費巨資也在所不惜。
足球經紀人也悄然興起,他們忙忙碌碌地聯係著國內外的商業比賽。每當一個賽季結束,球隊休整的時期,就是經紀人最忙碌的時機,大大小小的商業比賽為他們帶來滾滾財源。
一些中小企業也打起了球星的主意,要出名要提高知名度又出不起廣告費,便輾轉托人請球星吃飯,借以提高知名度。財大氣粗的企業幹脆請足球明星拍廣告,借用球星的知名度來提高自己企業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