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懶惰
懶惰有起因,大部分是基於以下三個原因。
(1)看不起自己而導致的“自我擊敗感”。
(2)遇事經不起挫折而導致的“受挫折耐力低弱”。
(3)對自己要求過嚴過高而產生的對別人的敵對情緒。
首先,“自我擊敗感”的意識常常導致抑鬱、消沉、煩惱、妄自菲薄等種種不良的情緒,它可以使人渙散鬥誌、精神沮喪,使人感到沉重的精神壓力。正如高爾基所形容的那樣,它“像磨盤似的把生活中美好的、光明的一切和生活中的幻想所賦予的一切,都碾成枯燥的音調和刺鼻的塵煙”,使人暮氣沉沉、懶懶散散,很難煥發情緒和鼓起幹勁。
第二,“受挫折耐力低弱”也是產生懶惰的重要原因。這種心理,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遇事經不起挫折。它實際上能起助長“自我擊敗”心理形成的作用,從而走向另一個極端。它能使人產生焦慮、枯燥,心中常有一股無名之火,認為自己“必須”這樣或者“應該”那樣等。
第三,對別人產生敵對情緒,與第二個原因有許多共同處。它產生於一種“應該必須式”的意識。例如,我必須把這件事做好,做得完美無缺,然後贏得讚譽;別人應尊敬我,為我著想,都做我想要做的事。
然而,遺憾的是,天下哪裏有那麼多你需要的“應該”和“必須”呢?若是這些條件沒有達到,你就會產生氣憤怨怒,從而進一步產生拖延的心理。
懶惰最深層的原因來自於眼前的享樂主義。人生活的目的在於設法得到歡樂,避免痛苦。但是有時必須暫時忍受眼前的挫折和不適,以圖以後得到更大的、長久的利益和舒適。例如,一個男人想學習一技之長,改變自己的生活,然而這需要接受數年的訓練,他放棄了。結果,幾年過去了,他無法得到他想要的工作機會(沒有競爭優勢),隻好一直不順心地幹著他不喜歡的工作。還有一位業務員,雖然知道很多業務知識,可在實際工作中,他卻不願給顧客介紹商品信息,結果業務一直不能有所突破。
實際上,所有這些人都是躲避了眼前的不適,但這麼做實際上損毀了將來長久的利益。所以,當你準備拖延,找出懶惰的理由來為自己開脫的時候,且慢,把你的理由找出來仔細地分析一下,看它能否站得住腳!
2.自卑
自卑是自己缺乏信心,輕視自己,認為自己不如別人的一種心理狀態。
一個男人要想成功,必須自信。過於自卑,就會失去自信心,就會失去行動的勇氣,放棄對理想的追求,結果自然是一事無成。
自卑產生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自卑感的產生不是來自“事實”或“經驗”,而是來自於對事實的經驗和對經驗的評價。例如,我是個舉重不行的人,或者我跳舞一點兒也不在行,等等。然後呢,他是個跳舞很棒的人,或者他舉重那麼厲害,我真不如他,自卑就這樣產生了。
其實,你是這世界上同別人一樣獨一無二的人,你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為,取得更大的成就,可以擁有你想擁有的一切……所有的可能性都存在,就看你是否願意扔掉自卑這個沉重的陰暗的壓得你喘不過氣的心理重擔,建立起堅強的自信。
有一句諺語:“眼睛是狗熊,手是英雄。”意思是,做一件事,我們僅從表麵去估計它,可能會認為它很困難,然而如果真正地去做了,我們會發現,事實並不像我們認為的那樣,事實要簡單得多。
即使真的連續多次失敗,不能成功,事實證明自己確實“不是這塊料”,那也無需自卑。如果你在這方麵確實不行,不妨換個目標或從另一個方麵試試,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向努力。這樣可以使自己的長處得到發揮,就會感到自己並不比別人笨。我有不及別人的地方,別人也有不如我的地方,自信心便會由此而產生,並不斷地得到增強。
人其實是一種很奇怪的動物,好端端的,為什麼會產生自卑心理呢?
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奧威爾在《自卑與人生》中說:“自輕自賤的人,必定是自卑的人。或者說,自卑的人,必定是自輕自賤的人。”
那麼自輕自賤是從何而來的呢?一般認為有下列幾個原因。
一種是氣質上的自卑,這種狀態環境跟他出生時的童年時代的環境有很大關係,是從小就有的,幾乎與生俱來。這種自卑,要改變是很難的。一個人如果先天就有這種氣質,他如要努力去做,如何能做得好?要徹底克服自卑幾乎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