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提升自我——睿智男人的智慧資本(2)(2 / 3)

他還能寫出一些短小的詩歌,而且曾經把他寫的詩附在父親寫的信裏,寄給了家住倫敦的伯父,並且受到了伯父的稱讚。由於家境困難,富蘭克林中途輟學到詹姆士的印刷廠當了一名學徒,當時他年僅12歲。

在此期間,富蘭克林結識了一名書店的學徒,他利用和書店學徒的關係,將他所喜愛的書在晚上借出,第二天早上歸還。從此以後,他就開始夜夜苦讀。

富蘭克林愛讀書的習慣遠近聞名。由於晚上讀書時需要大量的蠟燭,他就悄悄地請求夥伴們為他收集一點剩蠟燭,好方便他能利用晚上的時間讀書。後來夥伴們的家長知道了這件事,就主動為他積攢一些,有時還送給他一支。

富蘭克林刻苦讀書的精神使他周圍的人們非常敬佩,所以,大家都想方設法地幫助他。他回家時,他的朋友與家長們就把平時積攢下來的一些蠟燭頭作為禮物送給他。所以每次富蘭克林從印刷廠回家時總能收到一份特別的禮物——家長們為他準備的蠟燭頭。

俗話說的好,學然後知不足。對於富蘭克林的求知欲來說,就像一塊永遠不會吸飽的海綿。他讀的書越多,越覺得自己知識上的貧乏,就越想到群書之中博覽一番。

富蘭克林為了滿足讀到更多書的願望,召集了幾個愛好讀書的朋友共同組織了一個讀書俱樂部,取名為“共同社”。其成員都把自己的書拿出來,建立了一個小型圖書館,使每個成員都能讀到更多的書。

在“共同社”的支持下,三年之後,富蘭克林又創辦了一個規模更大的費城公共圖書館。這個圖書館的創辦還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資助,並且越辦越紅火,當年小而且簡陋的圖書館,日後竟發展成為北美公共圖書館之母。在此以後,富蘭克林開始取得事業上的成功,他又計劃建立了美國第一家圖書館。這時共有100人捐款,羅克登大律師還把捐贈的一些事宜表述為法律的形式,並使之成為北美洲募捐圖書館之母。

康德對富蘭克林的評價實在是再恰當不過了:“富蘭克林是從天上偷竊火種的第二個普羅米修斯。”

列寧一生之中都極重視讀書與學習。在其逝世的前幾個月,他還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道:“我們一定要給自己提出這樣的任務,第一是學習,第二是學習,第三還是學習,然後要檢查,使學問真正深入到我們的血肉裏麵去。”

同樣,科學界的巨人愛因斯坦對讀書也是一往情深。他在中學時代就喜歡讀那些自然科學的故事,對於隕星、地震、風暴等方麵的書,都如饑似渴地閱讀,在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時,他曾為自己製定了一份學年、學期和每月的讀書計劃,依次閱讀哲學家柏拉圖、拉漠、笛卡爾、培根、亞裏士多德、康德和物理學家牛頓、麥克斯韋、赫茲、拉普拉斯等人的著作。

在不斷地讀書與學習中,他才積累了如此淵博的知識,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他那超越時代的狹義相對論。

大文學家魯迅也幾十年如一日地保持著勤奮讀書的好習慣。他平時除了寫作外,就是讀書,當他感到累了或困了就靠在藤椅上翻翻報紙、看看雜誌,把讀書當做了一種休息與娛樂。即使在魯迅逝世的那一天,在他呼吸十分微弱、血壓反常的情況下,他還向許廣平要了一份當天的報紙,對上麵的消息和文章作了詳細的閱讀。

不用再煩瑣地舉例了,擁有了書你才可能擁有整個世界。

你需要讀書,讀書是積累知識最直接的方式。以書為友,你將獲益良多。

每天抽出15分鍾時間讀書

每天抽出15分鍾時間,10年可以輕而易舉地讀完120本書,它可以幫助你在生活的各方麵變得更加富有。

每天閱讀15分鍾確實會讓你變得更加富有。實際上,這樣你1個月就可以讀1本書——1年就是12本——僅僅需要每天讀15分鍾。讓我們這樣來算算。

高中畢業生的平均閱讀速度是每分鍾250字。但是,我們都會時不時地停下來重讀某些句子,或者是停下來想想某些新想法。所以公正地來講,大部分成年人的平均閱讀速度是每分鍾200字,而每張紙上有400字左右,也就是說,閱讀能力處於平均水平的讀者能輕易地在2分鍾之內讀完。按照這樣的速度來計算,15分鍾之內,你就可以讀上7頁。

一本厚一點的書可能要花1個多月的時間,但總的來說,如果你每天讀15分鍾,你就有可能在1個月之內讀完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