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友情
友情與人性
真情摯愛,把人的心結合在一起,它象明燈,照徹了人的靈魂,照亮了美好未來。它溫柔甜蜜,彌補心靈的創傷,拯救人性的墮落。
1.真情是人倫的依靠
人活在世,總要結交一些朋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廣泛結交朋友更顯重要,道家的那種“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思想已不合時代潮流。沒有朋友不但使人孤獨,也能使人的性格發生扭曲。孔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朋友的確是令人高興的事情。但交朋友也是有原則的,並不是濫交。
呂新吾說:交友之道最重要,所以朋友和君、父並列成為五倫之一。人生的德行成就缺少了朋友都不會成功。與朋友相處,既不像老師那樣隻在特定的時間才能去探望他,也不像父子兄弟那樣言語中有很多的忌諱,隻要你有一點德行上的缺陷,朋友就會指責你,隻要有一點學業方麵的荒廢,朋友也會指責你。如果你做的正確,朋友就會鼓勵你,你做錯了,他就會幫助你挽救局勢,隨著歲月的變化,彼此的交流不斷加深,並沒有感到辛苦和艱難,卻慢慢地加入到君子的行列中去。這樣的朋友,就是人倫中所依靠的啊。唉!這種朋友之道已經消亡很久了,現在的朋友之間隻是說些玩笑話,彼此調戲,大家在一起飲酒作樂,不論事情是好是壞,隻是把順從自己的人當作是好朋友,無論他是狡詐還是賢能,隻把尊敬自己的人看作是君子,把那種說悄悄話,傳人隱私的人看作是知心朋友,很親熱地坐在一起。大家一起淪為小人都不知道,多麼可憐啊。事物相反才能彼此成全,意見不同才能彼此得到好處。孔子選擇朋友的準則是:正直、寬容、見多識廣。得到這三種朋友很難,而對朋友做到這三種原則更難。天地間不問天南地北,大官還是平民,得到一個好朋友,與自己誌同道合,都是人生的一大樂事。
呂新吾的話向我們講了結交朋友的原則,要交就交正直、寬容、見多識廣的朋友,因為這樣的朋友在你失意時來到身邊幫助你,在你得意時鼓勵你,在你犯錯誤時批評你幫助你。
2.真情摯愛暖人心
交了朋友之後,始終能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也是非常重要的。假如有一個朋友很欣賞你,在各種場合、各種時候、各種情況下非常地關心和愛護你;而你隻是很舒服、很感溫暖地享受這份友情,卻不懂得也應該以同樣的真誠去回報他。那麼這一段本來會發展得枝繁葉茂的友誼,也許就會中途夭折。付出以心相許的情感,才能得到終生不渝的友誼,故古人雲:百心不可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
在中國古代,這種交友重義的事例是很多的。例如東漢時,有一位名叫荀巨伯的人,一日得急信,說一位朋友得了重病。朋友遠在千裏之外,故荀巨伯趕了好幾天的路程。可是在到了友人所住的郡地時,卻發現此地被胡人圍住了。他潛入城去探朋友,朋友對他說:“謝謝你在這個時候還來看望我。現在城被胡人圍住了,看樣子是一定守不住了。我是一個快死的人,城破不破對我來說是無關緊要的;你沒有必要留在這裏,趁現在能想辦法,你趕快走吧!”荀巨伯立刻說:“你這是什麼話!朋友有難當共為,現在大難臨頭,你卻要我扔下你不管,自己逃命,我怎麼能做這等不義之事?”城破之後,胡人一路打進來,挨戶搜索,但見家家戶戶淩亂不堪,人全逃走,卻有一院井然。於是進去,見到了安坐的荀巨伯,便大發威風地說:“我們大軍到處,所向披靡,你是何人,竟敢不望風而逃,難道想獨當其鋒不成?”荀巨伯對他們說:“你們誤會了。我並不是這城裏的人,到這裏隻是來看望一個住在這裏的病友。現在朋友病重,危在旦夕,我不能因為你們來了就丟下他不管。你們如果要殺的話,請殺我,不要殺死我這位已痛苦不堪、無法自救的朋友。”胡人聽了大愕,相顧無語。半響,有一位頭領看了看手中的大刀,發言道:“看來我們是一群根本不懂得道義的人了。像我們這樣的人,怎麼可以在這樣一個崇尚道義的國家裏胡闖亂蕩呢?走吧!”胡人竟因此退走,一郡得以保全。漢代還有一位非常有名的清廉又重義的人朱暉。他在讀書的時候,偶而結識了一位大官張堪,恰是他的同鄉。張堪很敬重他,但朱暉卻因為自己隻是一個太學生,不敢與之過從太密。有一次,張堪對朱暉說,你真是一個自持的人,值得信賴,我願以身家子妻托付於你。朱暉因為張堪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輩,對此重言不曉得作什麼反應,隻是恭敬地拱手相應。後來,張堪死了,因為清廉,身後沒有留下什麼豐厚的遺產。朱暉其實早已與張堪不通音訊,但聞訊之後,感於張堪的知遇,竟千方百計地濟以錢糧,甚至前去噓寒問暖。朱暉的兒子對他說:“爸爸,我們以前並不曾聽到你與張堪有什麼厚交,你為何如此善待他的家人?”朱暉回答說:“張堪生前,曾對我有知己相托之言,我當時已有備於心。做人不能欺騙別人,更不能欺騙自己。”朱暉還有一個同鄉叫陳揖,兩人也十分投機,可是陳揖過早謝世,留下了一個遺腹子陳友。朱暉在陳揖謝世後,盡一切力量幫陳揖盡父責。有一次,南陽太守召朱暉的兒子去當僚屬,朱暉卻換下了自己的兒子而舉薦陳友。